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92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包括可分离的桶盖和桶身,其中,桶身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呈锥形结构的多个外壳层和与底部外壳层固定连接的桶底,外壳层采用高抗冲聚苯乙烯材料制成,多个外壳层的内壁上缘和下缘均加工有螺纹,相邻外壳层之间通过螺纹相互的正反向扭转实现固定连接或折叠压缩,桶身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加强钢箍筋,底部外壳层上开设有排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多个外壳层相互之间螺纹的正反向扭合,能够实现对防撞桶的折叠压缩与展开固定,便于搬运防撞桶,通过设置加强钢箍筋以及采用高抗冲聚苯乙烯材料,有效提高了防撞桶的抗冲击性能,此外,采用排料口设计,便于填料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防撞桶
本技术涉及交通安全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防撞桶。
技术介绍
防撞桶设置在道路上容易发生汽车与固定设施碰撞的位置,如:路的转弯处、路中岗亭、收费站及高架路的进出口、停车场、小区、花园、加油站等等,能产生吸收冲击能量,降低碰撞伤害,保护车内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效果。防撞桶内通常灌注水或泥沙,当车辆与防撞桶发生碰撞时,能有效地减小冲击力。目前防撞桶的一般规格为高825mm,直径580mm,桶身材料以聚乙烯为主,其造价较低,在外部环境作用下容易发生磨损及老化。经观测,各地的收费站和公路岔道口所设置的防撞桶外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现象,而桶体材质老化会导致物理抗冲击性能的降低,引发道路安全隐患;此外,由于传统防撞桶体积较大,在物流运输和人工搬运时都较不方便,便携性差,难以及时更换内部灌注的水或泥沙;而且由于传统桶体耐冲击性能不强,容易发生永久性的磨损变形,即使是通过简单的堆叠方式也不能起到很好的受力缓冲作用,对大型车辆的防撞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折叠防撞桶。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包括可分离的桶盖和桶身,所述桶身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呈锥形结构的多个外壳层和与底部外壳层固定连接的桶底,所述多个外壳层的内壁上缘和下缘均加工有螺纹,相邻外壳层之间通过螺纹相互的正反向扭转实现固定连接或折叠压缩,所述桶身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加强钢箍筋。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层的内壁上缘和下缘均加工有三头螺纹。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加强钢箍筋分别设置在顶部外壳层、中部外壳层和底部外壳层的内壁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桶身的底部外壳层上开设有用于排除桶内填料的排料口。进一步地,所述排料口配置有密封旋塞。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层采用高抗冲聚苯乙烯材料。进一步地,所述桶盖上对称地设置有两个提手。进一步地,所述提手为一体式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层的外壁上贴有红白相间的3M反光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多个外壳层相互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防撞桶可以实现折叠效果,便于搬运,通过采用高抗冲聚苯乙烯材料制作外壳层,并在外壳层内壁设置加强钢箍筋,能够提高整个桶身的抗冲击能力、减少桶身的磨损变形、增强防撞性能,此外,本技术利用可分离的桶盖和桶身设计,结合底部外壳层开设的排料口,能够方便地对桶内填料进行更换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桶盖,2、提手,3、环形加强钢箍筋,4、螺纹,5、桶身,51、顶部外壳层,52、上部外壳层,53、中部外壳层,54、下部外壳层,55、底部外壳层,6、3M反光膜,7、排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包括可分离的桶盖1和桶身5,桶盖1上设有对称的两个提手2,提手2采用一体式的梯形结构,以便于用户手提挪开桶盖1,方便加入水和沙子等填料,本实施例中,桶身5包括五个由高抗冲聚苯乙烯材料制成的外壳层,从上至下依次为顶部外壳层51、上部外壳层52、中部外壳层53、下部外壳层54和底部外壳层55,底部外壳层55焊接固定在桶底上,五个外壳层的高度均为180mm,从下到上每一层的外壳直径逐渐变小,以组合成锥形结构,每一层的内臂上边缘和下边缘都加工出三头螺纹4,相邻两层外壳在组装时通过扭转咬合螺纹4以固定连接构成桶身5,在需要搬运时反方向扭转螺纹4即可实现自上而下的的折叠压缩,以提高防撞桶的便携性,上下相邻两层外壳通过螺纹4咬合旋紧,可以在防撞桶从折叠搬运状态转化为展开使用状态过程中有效固定桶身,防止其在外力触碰下被动折叠。顶部外壳层51、中部外壳层53、底部外壳层55均沿内壁圆周面设置环形加强钢箍筋3,以增强防撞桶的整体结构强度,提高抗冲击能力,避免桶身5受撞后的永久变形。五个外壳层的外壁上贴有红白相间的3M反光膜,方便驾驶员更容易观察到防撞桶,且由于各层外壳间的的螺纹自锁功能,能有效地防止反光膜的脱落。此外,底部外壳层55上开设有排料口7,平时用密封旋塞塞住,通过排料口7可以很方便地排出防撞桶内的水或泥沙。在加工制作时,具体是将外壳层按照尺寸分为五层,在工厂加工并拼装完成后,将底部外壳层焊接至桶底上,以便后续将所有外壳层依次折叠收纳至桶底;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可以将防撞桶保持在折叠收纳状态,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防撞桶堆叠摆放而引起的碰撞;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将各外壳层展开旋转,使相邻两个外壳层通过内部加工好的三头螺纹咬合旋紧,以固定桶身的展开状态防止在外力触碰下被动折叠,固定桶身之后,打开桶盖灌注水或泥沙,当防撞桶充满水或泥沙时,可以通过桶盖两侧的对称提手实现搬运,水或泥沙灌入后,防撞桶可以放置在路的转弯处、路中岗亭、收费站及高架路的进出口、停车场、小区、花园、加油站等处,起到吸收汽车冲击能量,降低碰撞伤害的作用,如果要移动或更换防撞桶,可以打开底部外壳层排料口上的旋塞,以将桶内的水或泥沙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分离的桶盖(1)和桶身(5),所述桶身(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呈锥形结构的多个外壳层和与底部外壳层固定连接的桶底,所述多个外壳层的内壁上缘和下缘均加工有螺纹(4),相邻外壳层之间通过螺纹(4)相互的正反向扭转实现固定连接或折叠压缩,所述桶身(5)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加强钢箍筋(3)。/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331 CN 20202044377231.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分离的桶盖(1)和桶身(5),所述桶身(5)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呈锥形结构的多个外壳层和与底部外壳层固定连接的桶底,所述多个外壳层的内壁上缘和下缘均加工有螺纹(4),相邻外壳层之间通过螺纹(4)相互的正反向扭转实现固定连接或折叠压缩,所述桶身(5)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加强钢箍筋(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层的内壁上缘和下缘加工螺纹(4)具体为三头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防撞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钢箍筋(3)分别设置在顶部外壳层、中部外壳层和底部外壳层的内壁中间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丰张维麟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