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集成电路布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176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这里的实施方式提出了用于执行用于设计的知晓产出的IC布线的方法、服务、计算机程序产品等。该方法执行满足线路拥塞约束的初始全局布线。接下来,该方法基于例如二次拥塞优化一层一层地对全局布线执行线散布与线加宽。然后,利用线散布与线加宽的结果对全局布线执行定时关闭。后布线线路宽度与线散布调节是利用临界区域产出模型进行的。此外,该方法允许对已布线的数据的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这里的实施方式提出了执行用于设计的知晓产出的IC布线(rount)的方法、服务、计算机程序产品等。
技术介绍
用于减小VLSI(超大规模集成)布局的线路(wiring)层中临界区域(并由此增加随机其缺陷产出)的传统方法在布线过程中或作为后布线步骤控制线间距,减少隔离的通路数并减小总的线长度。线散布(增加单独线之间的空间)减小了点缺陷落在线之间并产生短路的可能性;线长度的最小化减小了造成开路的点缺陷和造成短路的点缺陷的可能性;而冗余通路的插入减小了阻塞通路导致致命(产出减小)缺陷的可能性。因此,影响随机缺陷开路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减小总的线长度。在双波纹制造过程中,布线开路的影响范围比在前面的技术中显著得多。很明显,需要更有效的技术来减小开路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的实施方式提出了执行用于设计的知晓产出的IC布线的方法、服务、计算机程序产品等。该方法执行满足线路拥塞约束的初始全局布线。接下来,该方法对该全局布线根据例如二次拥塞优化一层一层地执行线散布和线加宽。然后,利用线散布和线加宽的结果对该全局布线执行定时关闭。然后,利用临界区域产出模型进行后布线线路宽度和线散布调节。当进行后布线线路宽度调节时,该方法产生修改的线路宽度和线之间修改的间距。进行后布线线路宽度与长度的调节平衡了线宽度与线间距之间的折中。进行后布线线路宽度与长度的调节避免改变布线线路的相对位置。因此,这里的实施方式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初始线路布线,该设计建立线路布线的初始线路宽度及初始形状与位置。当调节初始布线宽度时,该方法产生修改的线路布线。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只有线路宽度被修改,而且修改后的线路布线维持线路布线的初始形状和相对位置。在可选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调节初始线路宽度并调节线路布线之间的间距,从而产生修改的线路布线。在这两种实施方式中,该方法都对修改的线路布线执行选择产生优化产出的最终线路布线的优化处理。优化处理包括估计随机缺陷的可能性并根据随机缺陷的可能性计算随机缺陷产出。初始线路宽度的调节产生修改的线路宽度,而对随机缺陷可能性的估计基于修改的线路宽度。优化处理平衡线宽度与线间距之间的折中。调节与优化处理是对集成电路设计的不同层递增执行的。为了正确地建立随机缺陷产出的模型,本专利技术使用1988年2月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上35卷3号158-166页上S.Gandemer、B.C.Tremintin与J.J.Charlot所写的“Critical area and critical levelscalculations in IC yield modeling”中临界区域分析(CAA)的概念。临界区域是VLSI布局对随机缺陷敏感性的数学量度。临界区域模型考虑在不同电网中桥接布局形状的短路;切断形状从而产生电缺口的开路;及阻塞电流通过层间连接的通路阻塞。该公开内容中提出的线路优化技术处理短路和开路。更具体而言,以下描述在实现定时关闭和信号完整性任务的同时为产出优化线宽度和间距的全局布线方法。在后布线优化步骤中,本专利技术导出与线宽度、长度及间距关联的成本函数并形成表示设计规则与连接性的约束。然后,在维持现有拓扑结构关系的同时(例如,通路可以在不需要对线重新布线的情况下移动),本专利技术进行优化。结果是一组具有调节的宽度与间距的线,使得设计的总临界区域减小。后布线优化步骤可以在没有全局布线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自己使用。因此,不管用于对设计进行布线的布线技术是什么,它都允许某种产出优化。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其它方面与目的将在联系以下描述与附图考虑时被更好地理解。但是,应当理解,虽然以下描述指示了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及其许多特定细节,但其是为了说明给出的,而不是限制。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主旨的情况下,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进行许多改变和修改,而且本专利技术包括所有这些修改。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通过以下具体描述并参考附图被更好地理解,其中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方法的流程图;图3是说明流问题的示意图;及图4是并行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及其各种特征与优点细节是参考在附图中示出并在以下描述中具体描述的非限制性实施方式更完整地解释的。应当指出,附图中所示出的特征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省略众所周知的组件与处理技术的描述,从而不会无谓地模糊本专利技术。在此所使用的例子仅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本专利技术通过其实践的方式并进一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本专利技术。因此,这些例子不应当认为是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上面所提到的,很清楚,需要更有效的技术来减小开路(无意中断开的电路)的可能性。这里的实施方式修改布局中的线宽度,以实现开路可能性的减小。尽管线宽度控制是自动化布线的标准部分,但是因为信号完整性而不是因为产出,布线器传统上具有拣选的线宽度。此外,因为混合宽度的线路布置通常会造成更难的布线问题,所以布线器倾向于避免使用宽线。总地来说,布线器将不会为增加产出而增加线的宽度。传统工具不会为产出优化执行后布线线宽度调节,因为以前主要焦点是集中在线散布和冗余通路的插入上。处理开路与短路以便优化产出所必需的修改是相冲突的通过散布线,间距增加且总的线长度可能增加;而通过加宽线,间距减小。本公开内容提出了考虑线宽度与线间距产出的折中的模型,然后该模型又用于开发进行调节线宽度和/或间距的产出优化的方法。为了正确建立随机缺陷产出的模型,本专利技术使用在下面更具体描述的临界区域的概念。从根本上讲,本专利技术使用临界区域模型来引导线宽度与间距的调节。更具体而言,以下描述为产出而优化线宽度与间距的全局布线方法,同时实现定时关闭和信号完整性的任务。本专利技术是在理解具体布线器将遵循全局布线器所选择的基本布线路径、层与宽度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后布线优化步骤中,本专利技术导出与线宽度、长度和间距关联的成本函数并形成表示设计规则与连接性的约束。然后,在维持现有拓扑结构关系的同时(例如,通路可以在不需要对线重新布线的情况下移动),本专利技术进行优化。结果是一组具有调节的宽度与间距的线,使得设计的总临界区域减小。后布线优化步骤可以在没有全局布线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自己使用。因此,不管用于对设计进行布线的布线技术是什么,它都允许某种产出优化。更具体而言,参考附图,图1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更具体而言,图1说明了其中优化已经布线的设计中的线路的宽度与间距的实施方式。更具体而言,图1说明了用于集成电路中初始线路布线设计的实施方式。在项100,该方法通过为满足拥塞约束、电压/电流需求和区域使用的线路布线执行初始(三维)具体布线开始。然后,在项102执行具体布线的产出驱动的间距与宽度调节。在可选实施方式中,该方法调节初始线路宽度并调节线路布线之间的间距,以便产生修改的线路布线。一种这样的实施方式在图2中示出。更具体而言,在项200,该方法通过设计初始线路布线开始,其建立线路布线的初始线路宽度及初始形状与位置。然后,执行例如进行调节以便优化电压/电流需求、优化区域使用(项202)等的其它活动。在项204,本专利技术执行优化例如二次拥塞目标的基于流的一维散布。项206表示全局布线的定时关闭。然后,在项208,该方法调节初始线路宽度与线路间距。步骤208产生修改的线路布线。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只有线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执行用于设计的集成电路布线的方法,包括:执行满足线路拥塞约束的初始全局布线,以便产生全局布线;对所述全局布线基于二次拥塞优化一层一层地执行线散布与线加宽;利用所述线散布与线加宽的结果对所述全局布线执行定时关闭;及 基于临界区域模型利用第二优化进行后布线线路宽度与线散布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5-12-8 11/275,0761.一种执行用于设计的集成电路布线的方法,包括执行满足线路拥塞约束的初始全局布线,以便产生全局布线;对所述全局布线基于二次拥塞优化一层一层地执行线散布与线加宽;利用所述线散布与线加宽的结果对所述全局布线执行定时关闭;及基于临界区域模型利用第二优化进行后布线线路宽度与线散布调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初始全局布线包括三维布线处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行所述后布线线路宽度与线散布调节的动作产生修改的线路宽度和线之间修改的间距,及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修改的线路宽度和所述线之间修改的间距计算随机缺陷的可能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行所述后布线线路宽度与线散布调节的动作平衡线宽度与线间距之间的折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进行所述后布线线路宽度与线散布调节的动作避免改变所述线路布线的形状与相对位置。6.一种方法,包括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中的初始线路布线,其中所述设计建立所述线路布线的初始线路宽度及初始形状与位置;调节所述初始线路宽度,以便产生修改的线路布线,其中所述修改的线路布线维持所述线路布线的所述初始形状与位置;及对所述修改的线路布线执行选择产生优化产出的最终线路布线的优化处理。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所述初始线路宽度的动作产生修改的线路宽度。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优化处理平衡线宽度与线间距之间的折中。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调节与所述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森希伯勒古斯塔沃E特勒泽约翰M科恩
申请(专利权)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