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107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和感应透热装置,还包括控油输送装置,控油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和上料装置、感应透热装置对接,控油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运输组件、控油组件和筛选送料组件,运输组件沿X轴方向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控油组件和筛选送料组件设置在运输组件的上方且分别与上料装置、感应透热装置对接,其优点在于:能够在棒料进入感应锻造炉之前,先对棒料进行防锈油的清除,使棒料在感应锻造炉中加热时能够受热均匀,提高感应加热的效率,另外,控油输送装置还可以对棒料的尺寸进行筛选,防止过大的棒料或者位置不正确的棒料堆积在运输组件上而造成堵塞,有利于棒料的感应加热工序井然有序地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
本技术涉及感应加热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
技术介绍
棒料透热锻造设备热效高,加热均匀,材料烧损率低,并能精确控制加热温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金属材料的加工领域。由于能精确的控制加热温度,不但可提高锻件质量,还可以保证锻后热处理效果,但是现有的棒料透热锻造设备通过上料装置直接将棒料投入感应锻造炉中进行加热,然而,棒料在锻造前,表面会涂布有防锈油,如果直接将棒料直接投入感应锻造炉中进行加热,棒料表面的防锈油会使棒料在加热的过程中受热不均匀且减低了加热的效率,因此,有必要制作出一种感应加热设备,能够在感应加热前,清除棒料上的防锈油,使棒料在感应加热的过程中均匀受热,提高加热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和感应透热装置,还包括控油输送装置,控油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和上料装置、感应透热装置对接;所述控油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运输组件、控油组件和筛选送料组件,运输组件沿X轴方向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控油组件和筛选送料组件设置在运输组件的上方且分别与上料装置、感应透热装置对接;所述控油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移料气缸和第一推板,第一驱动部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并排设置在运输组件上方且均和第一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移料气缸沿X轴方向架设在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上方,第一推板固定在移料气缸的动力输出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运输组件设有第二驱动部件和传送带,第二驱动部件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传送带与第二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传送带采用不锈钢传送链。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筛选送料组件包括筛选部件、节拍控制部件和送料部件,节拍控制部件设置在筛选部件和送料部件之间;筛选部件包括挡料板、筛选支架和筛选板,挡料板沿X轴方向设置在运输组件一侧,筛选支架一端固定在挡料板上,另一端与筛选板铰接,筛选板对应在运输组件的另一侧;所述节拍控制部件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在运输组件一侧,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运输组件另一侧,第一卡爪固定在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且与第一感应器对应,第二卡爪固定在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且与第二感应器对应;所述送料部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二推板和第三感应器,第三气缸固定在安装支架上且动力输出端朝向Y轴方向,第二推板固定在第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第三感应器固定在第二推板上且感应端朝向节拍控制部件一侧。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上料装置包括上料支架、第三驱动部件、翻料支架、储料仓、上料仓和回料仓,第三驱动部件安装在上料支架上,翻料支架可绕X轴转动地安装在第三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储料仓安装在翻料支架上,上料仓设置在储料仓和控油组件之间,回料仓一端对应在筛选送料组件一侧,另一端和上料仓连通。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上料仓包括壳体、升降气缸、连接架、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第三升降台、第一转接台、第二转接台和第三转接台,升降气缸固定在壳体底部,升降气缸动力输出端向上且向控油组件一侧切斜,连接架固定在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和第三升降台固定在连接架上且以上升阶梯状分布,第一转接台和第二转接台固定在壳体内,第一转接台设置在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之间且上端面对应第二升降台上端面,第二转接台设置在第二升降台和第三升降台之间且上端面对应在第三升降台上端面,第三升降台固定在壳体上且对应在第三升降台和控油组件之间,壳体内设有上料腔体,上料腔体对应在储料仓和第一升降台之间,第一升降台、第二升降台、第三升降台、第一转接台、第二转接台和第三转接台上端面均向控油组件一侧倾斜。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感应透热装置包括落料斜板、落料挡板、第四气缸、第四转接台、载料架、推料部件和感应锻造炉,落料斜板沿Y轴方向设置,落料斜板一端与筛选送料组件对接,另一端向下切斜且和第四转接台对接,第四气缸设置在第四转接台下方且动力输出端与第四转接台连接,落料挡板沿Y轴方向安装在落料斜板上,载料架和第四转接台对接且上端设有V型槽,推料部件和感应锻造炉分别设置在载料架的两侧。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描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表面为羊毛毡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上料装置和感应透热装置之间设置控油输送装置,能够在棒料进入感应锻造炉之前,先对棒料进行防锈油的清除,使棒料在感应锻造炉中加热时能够受热均匀,提高感应加热的效率,另外,控油输送装置还可以对棒料的尺寸进行筛选,防止过大的棒料或者位置不正确的棒料堆积在运输组件上而造成堵塞,有利于棒料的感应加热工序井然有序地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上料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上料仓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控油输送装置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感应透热装置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料装置;11、上料支架;12、第三驱动部件;13、翻料支架;14、储料仓;15、上料仓;150、壳体;151、升降气缸;152、连接架;153、第一升降台;154、第二升降台;155、第三升降台;156、第一转接台;157、第二转接台;158、第三转接台;159、上料腔体;16、回料仓;2、控油输送装置;21、安装支架;22、运输组件;221、第二驱动部件;222、传送带;23、控油组件;231、第一驱动部件;232、第一辊筒;233、第二辊筒;234、移料气缸;235、第一推板;24、筛选送料组件;241、筛选部件;2411、挡料板;2412、筛选支架;2413、筛选板;242、节拍控制部件;2421、第一感应器;2422、第二感应器;2423、第一气缸;2424、第二气缸;2425、第一卡爪;2426、第二卡爪;243、送料部件;2431、第三气缸;2432、第二推板;2433、第三感应器;3、感应透热装置;31、落料斜板;32、落料挡板;33、第四气缸;34、第四转接台;35、载料架;36、推料部件;37、感应锻造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包括上料装置1和感应透热装置3,还包括控油输送装置2,控油输送装置2的两端分别和上料装置1、感应透热装置3对接,上料装置1用于将棒料输送到控油输送装置2上,控油输送装置2对棒料进行去油、筛选并输送至感应透热装置3上进行感应加热;如图2和3所示:上料装置1包括上料支架11、第三驱动部件12、翻料支架13、储料仓14、上料仓15和回料仓16,第三驱动部件12安装在上料支架11上,翻料支架13可绕X轴转动地安装在第三驱动部件12的动力输出端,储料仓14安装在翻料支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和感应透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油输送装置,所述控油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上料装置、所述感应透热装置对接;/n所述控油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运输组件、控油组件和筛选送料组件,所述运输组件沿X轴方向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控油组件和所述筛选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运输组件的上方且分别与所述上料装置、感应透热装置对接;/n所述控油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移料气缸和第一推板,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并排设置在所述运输组件上方且均和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移料气缸沿X轴方向架设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上方,所述第一推板固定在所述移料气缸的动力输出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包括上料装置和感应透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油输送装置,所述控油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上料装置、所述感应透热装置对接;
所述控油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支架、运输组件、控油组件和筛选送料组件,所述运输组件沿X轴方向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控油组件和所述筛选送料组件设置在所述运输组件的上方且分别与所述上料装置、感应透热装置对接;
所述控油组件包括第一驱动部件、第一辊筒、第二辊筒、移料气缸和第一推板,所述第一驱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并排设置在所述运输组件上方且均和所述第一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移料气缸沿X轴方向架设在所述第一辊筒和所述第二辊筒上方,所述第一推板固定在所述移料气缸的动力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组件设有第二驱动部件和传送带,所述第二驱动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所述传送带与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传送带采用不锈钢传送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棒料感应加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筛选送料组件包括筛选部件、节拍控制部件和送料部件,所述节拍控制部件设置在所述筛选部件和所述送料部件之间;
所述筛选部件包括挡料板、筛选支架和筛选板,所述挡料板沿X轴方向设置在所述运输组件一侧,所述筛选支架一端固定在所述挡料板上,另一端与所述筛选板铰接,所述筛选板对应在所述运输组件的另一侧;
所述节拍控制部件包括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卡爪和第二卡爪,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二感应器沿X轴方向并排设置在所述运输组件一侧,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对应在所述运输组件另一侧,所述第一卡爪固定在所述第一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且与所述第一感应器对应,所述第二卡爪固定在所述第二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且与所述第二感应器对应;
所述送料部件包括第三气缸、第二推板和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三气缸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且动力输出端朝向Y轴方向,所述第二推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气缸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三感应器固定在所述第二推板上且感应端朝向所述节拍控制部件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广之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