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车座椅和观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30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观光车座椅和观光车,观光车座椅包括座椅框、座垫、靠背以及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包括靠背安装部和座垫安装部,所述座垫与所述座垫安装部固定,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框内并能够与观光车的车架连接的防翻支架,所述靠背支架装配至所述座椅框时,所述防翻支架和所述靠背支架插接。本方案中,在座椅框内设置和车架连接的防翻支架,且靠背支架装配到座椅框时,防翻支架和靠背支架形成插接,以满足盲装的要求,同时,防翻支架和靠背支架可以建立连接,则靠背支架所受力不仅仅由座椅框来承担,有利于阻止座椅的倾翻,继而提升行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观光车座椅和观光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具体涉及一种观光车座椅和观光车。
技术介绍
请参考图1-2,图1为一种座椅框和靠背支架连接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座椅框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观光车为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交通工具,其车架上固定有座椅框01,座椅框01用于安装供乘客乘坐的座垫,座垫则固定于靠背支架02,如图1所示,靠背支架02立起的部分用于安装靠背,靠背支架02水平延伸的部分用于固定座垫,当座垫固定于靠背支架02后,将携带有座垫的靠背支架02置于座椅框01之上,然后从座椅框01下方的外部将螺钉04穿入并插入至靠背支架02的水平部分,以达到固定靠背支架02和座垫框01的目的。从图2中结构可以看出,靠背支架02通过四个螺钉04和座椅框01固定。座椅框01一般为塑料件,且为了整车重量和制造成本,壁厚通常也设计为较薄,一般不超过5mm,即座椅框01的强度并不高,当乘客正向乘坐于座椅框01之上的座垫时,可以承受正向负荷,但是一旦座椅有翻转风险,比如发生扭曲变形,或者乘坐人向后施加的力过大时,座椅框01的强度很难承受住座椅的翻转力,从而增加行车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观光车座椅,包括座椅框、座垫、靠背以及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包括靠背安装部和座垫安装部,所述座垫与所述座垫安装部固定,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框内并能够与观光车的车架连接的防翻支架,所述靠背支架装配至所述座椅框时,所述防翻支架和所述靠背支架插接。可选地,所述座椅框设有连接孔,所述防翻支架、所述座椅框均在所述连接孔位置固定于所述车架。可选地,所述防翻支架与所述车架通过紧固件固定时,所述防翻支架同时压固所述座椅框于所述车架。可选地,所述座垫安装部的后端位于所述座椅框的后侧,并与所述靠背安装部连接或一体,所述座垫安装部的前端向所述座椅框的前侧延伸;所述连接孔设于所述座椅框的底部,所述防翻支架的上端与所述座垫安装部的前端插接,所述防翻支架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车架。可选地,所述防翻支架包括杆件或管件,所述杆件或所述管件包括相接的第一水平段、竖直段、第二水平段,所述第一水平段用于插接所述座垫安装部,所述第二水平段压住所述座椅框的底部。可选地,所述防翻支架为金属件,所述防翻支架与所述靠背支架插接的部分套有橡胶套管;或,所述防翻支架为非金属件。可选地,所述防翻支架包括杆件或管件,所述防翻支架的一端和所述靠背支架插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可选地,所述座垫安装部和所述防翻支架,一者设有管部或插槽,另一者插入所述管部或所述插槽内。可选地,所述座垫安装部的前端向所述座椅框的前侧延伸,所述座垫安装部的前端和所述防翻支架插接,所述座垫安装部和所述座椅框通过紧固件固定,固定位置位于插接位置的后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观光车,包括车架和安装于所述车架上的观光车座椅,所述观光车座椅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观光车座椅。本方案中,在座椅框内设置和车架连接的防翻支架,且靠背支架装配到座椅框时,防翻支架和靠背支架形成插接,以满足盲装的要求,同时,防翻支架和靠背支架可以建立连接,则靠背支架所受力不仅仅由座椅框来承担,有利于阻止座椅的倾翻,继而提升行车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座椅框和靠背支架连接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座椅框另一视角下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观光车座椅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防翻支架4和座椅框1连接处的爆炸图;图5为图3中防翻支架和座垫安装部连接位置的放大图;图6为防翻支架和靠背支架插接位置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1-座椅框;01a-凹部;02-靠背支架;03-螺钉;04-螺钉;1-座椅框;1a-连接孔;11-凹部;2-靠背支架;12-插槽;21-座垫安装部;22-靠背安装部;3-螺钉;4-防翻支架;41-第一水平段;42-竖直段;43-第二水平段;41’-第一水平段;42’-竖直段;44-连接板;5-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观光车座椅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观光车座椅,包括座椅框1、座垫、靠背(座垫和靠背图中均未示出)以及靠背支架2,座椅框1呈顶部开口的壳体状,座垫装配后封住座椅框1的开口。靠背支架2在本方案中包括靠背安装部22和座垫安装部21,图3中靠背安装部22和座垫安装部21为长条形的方管结构,具有一定强度,但显然不限于管状结构,例如也可以是杆件或者其他形状结构件。其中,座垫安装部21用于固定座垫,座垫安装部21设有安装孔,座垫可以通过穿过安装孔的紧固件固定于座垫安装部21,图3中,紧固件具体是螺钉5。乘客乘坐于座垫上时,座垫安装部21同时起到支撑座垫的作用。此外,座垫安装部21还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座椅框1,图3中,座垫安装部21设有安装孔211,通过穿过安装孔211的紧固件固定于座椅框1,紧固件同样可以是螺钉、螺栓、销钉、铆钉等结构。为了为后排乘客提供更多供腿部伸展的空间,座椅框1的后侧向前凹进,形成凹部11,另外也形成靠近座垫安装部21的安装位,可以将紧固件从凹部11外部的下方向上穿入安装孔211,从而实现固定。本实施例中,靠背安装部22上下延伸,用于安装靠背,本实施例中座椅框1设有两个靠背支架2,两个靠背支架2的两个座垫安装部21、两个靠背安装部22能够更可靠地固定座垫、靠背。当然,本方案对于靠背支架2的数量不做限制,具体可根据便于装配、满足强度等需求进行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再看图3,观光车座椅还包括设于座椅框1内的防翻支架4,防翻支架4和观光车的车架连接,靠背支架2装配到座椅框1时,防翻支架4与靠背支架2插接。安装时,座垫先固定到靠背支架2的座垫安装部21,与靠背支架2形成整体结构,然后再装配到座椅框1,装配到位时,座垫安装部21和防翻支架4自动完成插接。应知,座垫装配到座椅框1后,覆盖住座椅框1的顶部开口,座椅框1内部无法观测,此时靠背支架2的座垫安装部21和防翻支架4属于盲装,插接的连接方式使得在盲装的情况下易于实现。本实施例中,在座椅框1内设置和车架连接的防翻支架4,且靠背支架2装配到座椅框1时,防翻支架4和靠背支架2形成插接,这样防翻支架4和靠背支架2可以建立连接,则靠背支架2所受力不仅仅由座椅框1来承担,还可以传递给车架,有利于阻止座椅的倾翻,继而提升行车的安全性。此外,继续参考图3,本文中,以车辆前进方向为前,反之为后,图3中标记出前后方向示意,安装靠背的一侧为后,反之为前。本实施例中,座垫安装部21和防翻支架4的插接位置,位于靠背支架2和座椅框1的固定位置之前,这里将靠背支架2和座椅框1的固定位置定义为连接点一,插接位置定义为连接点二。当防翻支架4与座垫安装部21插接后,与靠背支架2建立连接,连接点一位于连接点二之后,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观光车座椅,包括座椅框(1)、座垫、靠背以及靠背支架(2),所述靠背支架(2)包括靠背安装部(22)和座垫安装部(21),所述座垫与所述座垫安装部(21)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框(1)内并能够与观光车的车架连接的防翻支架(4),所述靠背支架(2)装配至所述座椅框(1)时,所述防翻支架(4)和所述靠背支架(2)插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观光车座椅,包括座椅框(1)、座垫、靠背以及靠背支架(2),所述靠背支架(2)包括靠背安装部(22)和座垫安装部(21),所述座垫与所述座垫安装部(21)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座椅框(1)内并能够与观光车的车架连接的防翻支架(4),所述靠背支架(2)装配至所述座椅框(1)时,所述防翻支架(4)和所述靠背支架(2)插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观光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框(1)设有连接孔(1a),所述防翻支架(4)、所述座椅框(1)均在所述连接孔(1a)位置固定于所述车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观光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支架(4)与所述车架通过紧固件固定时,所述防翻支架(4)同时压固所述座椅框(1)于所述车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观光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安装部(21)的后端位于所述座椅框(1)的后侧,并与所述靠背安装部(22)连接或一体,所述座垫安装部(21)的前端向所述座椅框(1)的前侧延伸;所述连接孔(1a)设于所述座椅框(1)的底部,所述防翻支架(4)的上端与所述座垫安装部(21)的前端插接,所述防翻支架(4)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车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观光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支架(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培兴卢双桂刁剑雄秦丹丹刘知易韦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