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29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包括限位管、支撑环和固定机构;限位管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相邻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支撑环与限位管中轴布设,支撑环和限位管之间设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的内壁密封贴合于限位管的外壁,环形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密封圈,压抵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端部;固定机构包括对称布设于支撑环两侧的抵触块,压抵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外壁上,抵触块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支撑环,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于支撑环和抵触块,抵触块上还形成有螺纹通孔,二螺纹通孔中螺接有螺杆,且螺杆两端旋向相反,环形挡板上开设有供螺杆穿设的腰形孔。采用上述连接装置可快速实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对中密封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安装
,具体为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地下管体也在不断增加,大部分地下管体使用钢筋混凝土管材,如地下排水管,地下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就是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的管子,用于地下排水;现有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连接时居中对接不便,连接时容易产生偏差,造成漏水。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便于居中对接且保证连接处密封性的连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解决了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连接时对中不便,连接时容易产生偏差,密封性较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相邻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所述限位管的外径适配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内径;支撑环,与所述限位管中轴布设,且对位于所述限位管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环和所述限位管之间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密封贴合于所述限位管的外壁,所述环形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露于所述支撑环的密封圈,用于压抵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端部;多组固定机构,沿所述支撑环的轴向周向阵列,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对称布设于所述支撑环两侧的抵触块,分别压抵于相邻二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外壁上,所述抵触块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撑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于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抵触块,所述抵触块上还形成有螺纹通孔,同一组所述固定机构中的二螺纹通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且所述螺杆两端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环形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设的腰形孔。本技术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环的两侧皆开设有若干个容纳腔,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安装于对应侧的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抵触块的背离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一侧卡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安装于所述限位槽中。本技术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抵触块的面对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一侧固设有橡胶块。本技术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限位管的外径尺寸适配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内径尺寸,使得两个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位于同一个轴心,实现了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快速对中安装;(2)通过将环形挡板的两端的密封圈压抵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端部,保证连接的密封性;(3)利用抵触块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之间的摩擦力,完成相邻两个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连接,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环形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环和固定机构的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限位管;2、支撑环;21、容纳腔;3、环形挡板;31、密封圈;32、腰形孔;4、固定机构;41、抵触块;411、限位槽;42、连杆;43、螺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包括限位管1、支撑环2和多组固定机构4,其中,限位管1的两端外径分别适配于相邻两个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内径,限位管1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相邻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保证筋混凝土排水管轴向居中对接;限位管1外侧同轴布设有一支撑环2,且对位于限位管1的中间位置,支撑环2和限位管1之间设有环形挡板3,环形挡板3固定连接于支撑环2的内侧,环形挡板3的内壁与限位管1的外壁密封连接或满焊连接,保持两者之间的密封性,环形挡板3的两端分别固设有外露于支撑环2的密封圈31,当相邻两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对接时,环形挡板3两端的密封圈31分别压抵一个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端部,用以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性;多组固定机构4沿支撑环2的轴向周向阵列,每一组固定机构4包括对称布设于支撑环2两侧的抵触块41,两侧的抵触块41分别压抵于相邻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外壁上,利用抵触块41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相邻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之间的连接。具体的,抵触块41通过连接杆42连接于支撑环2,连接杆42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于支撑环2和抵触块41,抵触块41上还形成有螺纹通孔,同一组固定机构4中的二螺纹通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43,且螺杆43两端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当螺杆43正反转时,其两端的抵触块41相向运动或相背离运动;环形挡板3上开设有供螺杆43穿设的腰形孔32。其中,腰形孔32沿环形挡板3的径向方向布设。进一步的,支撑环2的两侧皆开设有若干个容纳腔21,连接杆42的一端铰接安装于容纳腔21中,抵触块41的背离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一侧卡设有限位槽411,连接杆42的另一端铰接安装于限位槽411中。进一步的,抵触块41的面对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一侧固设有橡胶块(图中未标注),用于增大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更好的实现相邻两个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之间的连接,保证密封圈31紧紧压抵于环形挡板3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端部之间。本技术中,(1)密封圈31的尺寸适配于对应端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端部的尺寸,即小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外径尺寸,大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内径尺寸;(2)如图3所示,环形挡板3上还有多组腰形孔32,腰形孔32与固定机构4的数量相同,一一对应设置。实际使用时,首先将限位管1两端分别插设于相邻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然后借助吊机或人工移动两个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使其相互靠近并压抵于密封圈31,最后转动螺杆43,使得支撑环2两侧的抵触块41相互靠近(两侧抵触块相互靠近的同时会发生径向方向的位移,螺杆沿腰形孔方向发生位移),随着螺杆的进一步旋转,抵触块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外壁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抵触块面向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一侧压抵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外壁上,利用抵触块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之间的摩擦力将相邻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紧紧连接在一起;实现相邻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快速密封连接。以上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相邻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所述限位管的外径适配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内径;/n支撑环,与所述限位管中轴布设,且对位于所述限位管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环和所述限位管之间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密封贴合于所述限位管的外壁,所述环形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露于所述支撑环的密封圈,用于压抵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端部;/n多组固定机构,沿所述支撑环的轴向周向阵列,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对称布设于所述支撑环两侧的抵触块,分别压抵于相邻二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外壁上,所述抵触块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撑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于所述支撑环和所述抵触块,所述抵触块上还形成有螺纹通孔,同一组所述固定机构中的二螺纹通孔中螺纹连接有螺杆,且所述螺杆两端螺纹的螺旋方向相反,所述环形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螺杆穿设的腰形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居中对接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管,所述限位管的两端分别插设于相邻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中,所述限位管的外径适配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内径;
支撑环,与所述限位管中轴布设,且对位于所述限位管的中间位置,所述支撑环和所述限位管之间设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挡板的内壁密封贴合于所述限位管的外壁,所述环形挡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露于所述支撑环的密封圈,用于压抵于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端部;
多组固定机构,沿所述支撑环的轴向周向阵列,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对称布设于所述支撑环两侧的抵触块,分别压抵于相邻二所述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的外壁上,所述抵触块通过连接杆连接于所述支撑环,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侍海
申请(专利权)人:宿迁金鹏制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