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20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0
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由输出轴,输入轴,键套联轴器,内齿圈、活塞齿轮等部分组成。副发动机通过输入轴将动力输入到气动离合器内,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齿套联轴器连接固定,在齿套的外侧外壳设置一定间隙,以满足汽车行驶产生的晃动,增加了皮带轮与风机连接的稳定性。内齿圈、活塞齿轮啮合实现风机工作的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
技术介绍
气动离合器主要应用在扫地车的风机上,汽车的副发动机上通过气动离合器将动力传输到风机上,完成风机吸附灰尘的作用,目前相关的气动离合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技术局限。目前现存的技术中,利用气压推动气缸实现离合器内部齿轮的啮合,实现风机在不工作的状态时,气动离合器与副发动机处于相对于静止的状态下,减少的不必要的能耗,以及设备的损耗。但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由于内部采用同一根轴,同时一端与风机连接的皮带轮进行连接,另一端与扫地车的副发动机进行连接,对轴承受的应力的要求较高,应力对轴产生一定的损害。结构整体化,在日常的维护中,局部维护不便,更换零部件时需要进行全部拆解,维护费用较大等。并且在与副发动机的连接端采用限制部分自由度进行固定,虽减少了轴承的损坏,但是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晃动对于轴与风机的连接的稳定性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壳(1)、皮带轮(2)、轴套(3)、壳体(4)、支架(5)、防尘盖(6)、螺旋弹簧(7)、内齿圈(8)、轴承(9)、输出轴(10)、齿套联轴器(11)、输入轴(12)、拨叉(13)、拨叉轴(14)、活塞齿轮(15)、键(16);壳体(4)位于整个气动离合器的末端,所述壳体(4)上设置了不少于一个的拨叉轴(14),所述拨叉轴(14)通过所述壳体(4)与轴连接,拨叉(13)位于所述拨叉轴(14)的外伸端;输入轴(12)穿过所述壳体(4)的轴线,所述输入轴(12)通过键(16)与齿套联轴器(11)连接固定;所述齿套联轴器(11)的内部设置了花键,所述花键与输出轴(10)上的花键进行啮合固定连接;所述齿套联轴器(11)的外端设置了轴套(3),所述轴套(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4)通过壳体间的凹凸结合连接,另一端与离合器外壳(1)梯型连接,通过两端的距离进行定位夹紧;所述输出轴(10)和所述输入轴(12)分别通过轴承(9)与所述离合器外壳(1)和所述壳体(4)连接,能够相对转动;在所述输出轴(10)的端部通过键连接活塞齿轮(15),内齿圈(8)通过轴承与所述输出轴(10)连接,所述活塞齿轮(15)在气缸的推动作用下与所述内齿圈(8)啮合;皮带轮(2)通过键固定在所述内齿圈(8)的外表面上;螺旋弹簧(7)设置在输出轴(10)的轴上,同时位于所述内齿圈(8)与所述活塞齿轮(15)之间;支架(5)分别与防尘盖(6)和所述离合器外壳(1)连接固定;本装置的一端通过壳体(4)与副发动机进行连接。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整体结构上采用模块化制造,便于日常的维护,减少了维护时间与成本。整个离合器,采用双轴连接输出,整体的输出长度增长,使用的稳定性更高。可实现局部零部件局部更换,延长使用寿命。改变轴的数量,在轴与轴的连接结构处设置缓冲区域,缓解由于汽车行驶产生的晃动,对于与风机连接造成的影响,减少应力对轴的损伤。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轴侧图。附图2为本技术剖视图。附图3本技术轴A的局部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包括离合器外壳1、皮带轮2、轴套3、壳体4、支架5、防尘盖6、螺旋弹簧7、内齿圈8、轴承9、输出轴10、齿套联轴器11、输入轴12、拨叉13、拨叉轴14、活塞齿轮15、键16。本装置的一端通过壳体4与副发动机进行连接,位于整个气动离合器的末端,壳体4上设置了不少于一个的拨叉轴14,拨叉轴14通过壳体4与轴连接,拨叉13位于拨叉轴14的外伸端。输入轴12位于壳体4的轴线,并穿过壳体4,通过键16与齿套联轴器11连接固定。在齿套联轴器11的内部设置了花键,该花键与输出轴10上的花键进行啮合固定连接。齿套联轴器11的外端设置了轴套3,轴套3的一端与壳体4通过壳体间的凹凸结合连接,另一端与离合器外壳1梯型连接,通过两端的距离进行定位夹紧。输出轴10和输入轴12分别通过轴承9与离合器外壳1和壳体4连接,实现相对转动。在输出轴10的端部通过键连接活塞齿轮15,活塞齿轮15在气缸的推动作用下,与位于输出轴10上通过轴承连接的内齿圈8啮合。通过键连接将皮带轮2固定在内齿圈8的外表面上。螺旋弹簧7位于内齿圈8与活塞齿轮15中间部分,输出轴10的轴上。支架5分别与防尘盖6和离合器外壳1连接固定。原理:本技术是由副发动机通过输入轴将动力输入到气动离合器内,输入轴与输出轴通过键与齿啮合,与齿套联轴器连接固定,在齿套的外侧与外壳间设置一定间隙,以满足汽车行驶产生的晃动,增加了皮带轮与风机连接的稳定性。内齿圈、活塞齿轮通过气缸的推动作用下实现啮合,带动实现风机工作。风机停止工作时,通过复位螺旋弹簧弹开啮合内齿圈、活塞齿轮。整个结构整体结构模块化,便于日常的维护,减少了维护成本,采用双轴连接输出,整体的输出长度增长,使用的稳定性更高。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技术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外壳(1)、皮带轮(2)、轴套(3)、壳体(4)、支架(5)、防尘盖(6)、螺旋弹簧(7)、内齿圈(8)、轴承(9)、输出轴(10)、齿套联轴器(11)、输入轴(12)、拨叉(13)、拨叉轴(14)、活塞齿轮(15)、键(16);/n壳体(4)位于整个气动离合器的末端,所述壳体(4)上设置了不少于一个的拨叉轴(14),所述拨叉轴(14)通过所述壳体(4)与轴连接,拨叉(13)位于所述拨叉轴(14)的外伸端;输入轴(12)穿过所述壳体(4)的轴线,所述输入轴(12)通过键(16)与齿套联轴器(11)连接固定;所述齿套联轴器(11)的内部设置了花键,所述花键与输出轴(10)上的花键进行啮合固定连接;所述齿套联轴器(11)的外端设置了轴套(3),所述轴套(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4)通过壳体间的凹凸结合连接,另一端与离合器外壳(1)梯型连接,通过两端的距离进行定位夹紧;所述输出轴(10)和所述输入轴(12)分别通过轴承(9)与所述离合器外壳(1)和所述壳体(4)连接,能够相对转动;在所述输出轴(10)的端部通过键连接活塞齿轮(15),内齿圈(8)通过轴承与所述输出轴(10)连接,所述活塞齿轮(15)在气缸的推动作用下与所述内齿圈(8)啮合;皮带轮(2)通过键固定在所述内齿圈(8)的外表面上;螺旋弹簧(7)设置在输出轴(10)的轴上,同时位于所述内齿圈(8)与所述活塞齿轮(15)之间;支架(5)分别与防尘盖(6)和所述离合器外壳(1)连接固定;本装置的一端通过壳体(4)与副发动机进行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轴输出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外壳(1)、皮带轮(2)、轴套(3)、壳体(4)、支架(5)、防尘盖(6)、螺旋弹簧(7)、内齿圈(8)、轴承(9)、输出轴(10)、齿套联轴器(11)、输入轴(12)、拨叉(13)、拨叉轴(14)、活塞齿轮(15)、键(16);
壳体(4)位于整个气动离合器的末端,所述壳体(4)上设置了不少于一个的拨叉轴(14),所述拨叉轴(14)通过所述壳体(4)与轴连接,拨叉(13)位于所述拨叉轴(14)的外伸端;输入轴(12)穿过所述壳体(4)的轴线,所述输入轴(12)通过键(16)与齿套联轴器(11)连接固定;所述齿套联轴器(11)的内部设置了花键,所述花键与输出轴(10)上的花键进行啮合固定连接;所述齿套联轴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显波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昌顺工贸有限公司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