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946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包括机架本体、承重台面、电梯地坎测试点、施重装置、驱动所述施重装置相对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地面模拟台面、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高度间距的第二驱动装置、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水平间距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位于所述承重台面和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整套设备可根据需求调节小车自身重量、小车移动速度、电梯地坎与地面模拟台面的高低与间距,以此达到安全有效的自动化模拟电梯地坎承重测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测试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
技术介绍
电梯地坎是电梯轿厢或者层门入口出入轿厢的带槽金属踏板。在电梯日常运行时,每当电梯的轿门打开和关闭的时候,电梯的地坎可以有效的保证乘客的安全,让电梯在使用的过程中和轿厢更加契合,同时地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轿厢和电梯门。若地坎的承重力不足,过重的货物经过地坎时,会造成地坎损坏进而影响电梯的正常工作。因此,有必要设计一套装置对地坎的承重力进行有效的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整套设备可根据需求调节小车自身重量、小车移动速度、电梯地坎与地面模拟台面的高低与间距,以此达到安全有效的自动化模拟电梯地坎承重测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包括机架本体、承重台面、电梯地坎测试点、施重装置、驱动所述施重装置相对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地面模拟台面、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高度间距的第二驱动装置、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水平间距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位于所述承重台面和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一齿条,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承重台面的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施重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手柄和蜗轮蜗杆机构,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蜗杆连接,所述第一手柄控制涡轮的旋转,通过蜗轮蜗杆机构,旋转第一手柄使蜗轮的旋转运动转化成蜗杆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地面模拟台面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手柄、丝杆、丝杆螺母座、固定座和移动滑台,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座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机架本体,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机架本体上安装有若干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地坎的下方;承重台面上安装有若干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工控机信号连接。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减速机,所述减速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施重装置包括可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的小车。进一步地说,所述固定座通过轴承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移动滑台的下表面安装有滑槽,所述机架本体安装有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轨。进一步地说,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包括两组蜗轮蜗杆结构,每组所述蜗轮蜗杆结构包括2个涡轮升降机,2个所述涡轮升降机与第一转向器连接,2个所述第一转向器与第二转向器连接,所述第二转向器与所述第一手柄连接。进一步地说,所述承重台面靠近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的一端设有缓冲器。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设有5个,5个第一压力传感器均布于电梯地坎的下方。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有2个,2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距离与小车的两车轮之间的距离相等。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齿轮为斜齿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测试时,由第一电机驱动减速机传动至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从而驱动小车在承重台面上X向运动,途径电梯地坎测试点,地坎承重数据将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传送至工控机,车身总重将通过第二压力传感器传送至工控机。转动第一手轮可通过涡轮蜗杆机构起到调节地面模拟台面的高度,此台面是用于模拟地面与地坎之间的高低差,转动第二手轮通过丝杆可调节移动滑台,是用于模拟地坎与地面之间的间距。缓冲器作用于第一电机刹车不及时时起到防护缓冲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承重台面与第一驱动装置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驱动装置和第三驱动装置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机架本体100、承重台面200、第二压力传感器201、缓冲器202、电梯地坎测试点300、第一压力传感器301、施重装置400、第一驱动装置500、第一电机501、第一齿轮502、第一齿条503、减速机504、地面模拟台面600、第二驱动装置700、第一手柄701、涡轮升降机702、第一转向器703、第二转向器704、第三驱动装置800、第二手柄801、丝杆802、丝杆螺母座803、固定座804和移动滑台80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实施例:一种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如图1-图5所示,包括机架本体100、承重台面200、电梯地坎测试点300、施重装置400、驱动所述施重装置相对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500、地面模拟台面600、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高度间距的第二驱动装置700、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水平间距的第三驱动装置800;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位于所述承重台面和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之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501、第一齿轮502和第一齿条503,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承重台面的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施重装置连接;在第一电机的作用下,施重装置沿承重台面的X轴方向向电梯地坎测试点移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手柄701和蜗轮蜗杆机构,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蜗杆连接,所述第一手柄控制涡轮的旋转,通过蜗轮蜗杆机构,旋转第一手柄使蜗轮的旋转运动转化成蜗杆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地面模拟台面上下移动;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手柄801、丝杆802、丝杆螺母座803、固定座804和移动滑台805,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座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机架本体,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旋转第二手柄使丝杆和丝杆螺母座相对旋转,由于丝杆与固定座相对固定,从而带动移动滑台前后移动;机架本体上安装有若干第一压力传感器30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地坎的下方;承重台面上安装有若干第二压力传感器201;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工控机信号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包括一减速机504,所述减速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施重装置包括可放置不同数量的砝码的小车,用于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本体(100)、承重台面(200)、电梯地坎测试点(300)、施重装置(400)、驱动所述施重装置相对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500)、地面模拟台面(600)、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高度间距的第二驱动装置(700)、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水平间距的第三驱动装置(800);/n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位于所述承重台面和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之间;/n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501)、第一齿轮(502)和第一齿条(503),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承重台面的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施重装置连接;/n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手柄(701)和蜗轮蜗杆机构,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蜗杆连接,所述第一手柄控制涡轮的旋转,通过蜗轮蜗杆机构,旋转第一手柄使蜗轮的旋转运动转化成蜗杆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地面模拟台面上下移动;/n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手柄(801)、丝杆(802)、丝杆螺母座(803)、固定座(804)和移动滑台(805),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座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机架本体,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n机架本体上安装有若干第一压力传感器(30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地坎的下方;/n承重台面上安装有若干第二压力传感器(201);/n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工控机信号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地坎承重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本体(100)、承重台面(200)、电梯地坎测试点(300)、施重装置(400)、驱动所述施重装置相对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500)、地面模拟台面(600)、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高度间距的第二驱动装置(700)、调节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之间水平间距的第三驱动装置(800);
所述电梯地坎测试点位于所述承重台面和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之间;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501)、第一齿轮(502)和第一齿条(503),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承重台面的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施重装置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一手柄(701)和蜗轮蜗杆机构,所述地面模拟台面与蜗杆连接,所述第一手柄控制涡轮的旋转,通过蜗轮蜗杆机构,旋转第一手柄使蜗轮的旋转运动转化成蜗杆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地面模拟台面上下移动;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二手柄(801)、丝杆(802)、丝杆螺母座(803)、固定座(804)和移动滑台(805),所述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手柄连接,所述丝杆与所述丝杆螺母座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丝杆转动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座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所述固定座安装于所述机架本体,所述蜗轮蜗杆机构安装于所述移动滑台;
机架本体上安装有若干第一压力传感器(30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位于地坎的下方;
承重台面上安装有若干第二压力传感器(201);
所述第一电机、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工控机信号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龙侯竞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库迅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