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材自动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管材加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很多管材加工设备,例如倒角机、弯管机等都是从一侧送入管材,也就是沿着管材的轴向进行推送。传统的管材上料常用的方法是采用人工的方式手动将管材取放到加工设备,工人的工作强度较大且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由于人工操作的随意性,导致管材在加工过程中难以逐个连续高效平稳地进行上料动作,降低了管材上料加工的效率,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满足生产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能够连续平稳地进行上料动作,满足自动化上料需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有物料存放区、第一上料结构、传料结构、顶料结构、移料结构、限高结构和调宽结构;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送带、至少一个收带轮、第一转动轴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绕于所述收带轮上,所述收带轮套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设有物料存放区(200)、第一上料结构(300)、传料结构(400)、顶料结构(500)、移料结构(600)、限高结构(700)和调宽结构(800);/n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送带(301)、至少一个收带轮(302)、第一转动轴(303)和第一电机(304),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绕于所述收带轮上,所述收带轮套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机架上;/n所述传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轮(40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材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设有物料存放区(200)、第一上料结构(300)、传料结构(400)、顶料结构(500)、移料结构(600)、限高结构(700)和调宽结构(800);
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输送带(301)、至少一个收带轮(302)、第一转动轴(303)和第一电机(304),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绕于所述收带轮上,所述收带轮套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传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主动轮(401)、至少一个从动轮(402)、至少一个涨紧轮(403)、第二转动轴(404)和第二电机(405),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涨紧轮同步套设有第二输送带(406),所述主动轮套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涨紧轮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顶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固定于所述机架上的气缸(501)和顶块(502),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顶块连接;
所述移料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板(601)、至少一个第一齿轮(602)、第三转动轴(603)和第三电机(604),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滑轨(605),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匹配的第一滑槽(606),所述移动板的下端设有第一齿条(607),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套于所述第三转动轴上且两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三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三电机固定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移动板上安装有第一挡板(608)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具有V型卡槽(609);
所述限高结构包括至少一个限高板(701)、至少一个第二齿轮(702)、至少一个第四转动轴(7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云龙,侯竞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库迅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