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671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真空吸盘装置包括:连接支架、设于连接支架上的多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杆、止回阀和吸盘;所述支杆内形成有真空通道,所述支杆设有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支杆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支杆的背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所述止回阀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每根支杆和吸盘之间设有止回阀,当工件平整度不够,某个吸盘没有吸到工件或吸取不平衡时,对应的止回阀能够立即自动切断,防止大量空气进入真空气路导致吸力不够,使得本真空吸盘装置对于平整度不够的工件、对于中间存在孔洞的板件,都能实现稳固抓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
本技术属于钢板加工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
技术介绍
为判断和分析钢材的性能差异,在钢材的生产过程中,钢铁企业需要定期对生产的钢材进行取样制样,对试样进行试验。对于钢板,它的取样步骤主要包括:1、将生产钢卷拆开一圈,在中间切一块板材样料,将来自不同批次的多块板材样料由样件搬运小车运送到激光切割台等物理加工制样设备附近;2、上料和机加工,将板材样件搬运到加工制样设备的切割台上,由加工制样设备对板材样料进行机加工制样,通常是在板材样料的中间切割出一块标准尺寸的试样;3、下料,切割制样完成后的废样中间镂空成为废料,需要将废料从切割台搬运下来,再输送至废料池丢弃。传统的绝大部分钢厂采用人工上料和人工下料,人工将板材样件从样件搬运小车搬到加工制样设备上,在制得样品后,又人工将废料从加工制样设备上搬下来。这种人工上、下料方式具有以下不足:一、板材样料有几公斤至数十公斤,加工制样设备体积占地大,切割台位置高且加工区域和加工尺寸较大,采用人工上、下料,搬运距离大,制样人员作业不安全,工作劳动强度大,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且无法实现现代加工设备的全自动化要求;二、人工上、下料,需要由制样人员一块块手工搬运到切割台上摆放,逐一加工,由于板材样料重,因此通常制样人员仅能将板材样料搬运至加工设备的周边位置,从而导致每次进行加工的板材样料数量有限,也导致工作效率低。目前,利用工业机器人采用吸盘对板件进行吸附吸取的搬运方式已经被应用,但现有的吸盘都不适用于制样板材的上、下料。现有的吸盘包括电磁铁吸盘,而多块板材样料厚薄不一,是堆叠放在样件搬运小车上的,若是采用电磁铁吸盘,会存在一次吸取多块样件的情况,因此无法采用电磁铁吸盘。现有的吸盘还包括真空吸盘,而对于样料钢板,制样后中间会存在加工后的孔洞,若采用一般结构的真空吸盘装置,与吸盘连接的真空设备在抽吸时产生的真空气压不够,无法建立足够的真空度,会导致无法下料。因此,有必要对真空吸盘装置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及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真空吸盘不适用于样料板材上下料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真空吸盘装置,真空吸盘装置,包括:连接支架、设于连接支架上的多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杆、止回阀和吸盘;所述支杆内形成有真空通道,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支杆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支杆的背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并与所述止回阀连通。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具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支杆的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接口连接第二管路,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的电磁阀组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择一导通,所述第一支路设有真空泵,所述第二支路与外界空气连通。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真空开关,所述真空开关的检测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所述检测端设有真空度测试器,用于检测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中的真空度。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上固定有支杆支座,所述支杆支座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支杆插装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支杆的靠近第一接口一侧伸出所述支杆支座并设有限位螺母;所述支杆的靠近其第二接口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支杆支座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杆上。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支杆安装孔;所述支杆支座为螺纹管,所述支杆支座上安装有两个固定螺母;所述支杆支座穿设于所述支杆安装孔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夹设于两所述固定螺母之间,所述支杆支座通过两所述固定螺母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防撞限位开关,所述防撞限位开关的触头靠近所述吸盘。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侧设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有环形光源和工业相机,所述环形光源位于所述工业相机的摄像方向上,所述工业相机的摄像方向与所述吸盘吸取工件的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激光测距传感器,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的激光发射方向与所述吸盘吸取工件的方向一致。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多根第一连接杆和多根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相互平行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杆进行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连接法兰。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机器人,包括机械臂,所述机械臂的末端设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真空吸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每组吸盘组件通过支杆连接到连接支架上,支杆不仅起到支撑安装作用,支杆内还设有真空通道,真空通道用于与真空发生器进行气路连接,每根支杆和吸盘之间设有止回阀,止回阀靠近吸盘设置,当工件平整度不够,某个吸盘没有吸到工件或吸取不平衡时,对应的止回阀能够立即自动切断,防止大量空气进入真空气路导致真空吸盘装置整体无法维持真空状态进而吸力不足,使得本真空吸盘装置对于平整度不够的工件、对于中间存在孔洞的板件,都能实现稳固抓取,因而可应用于样料板材上下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真空吸盘装置吸取工件时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提供的真空吸盘装置吸取工件时的主视图;图3为图1提供的真空吸盘装置的仰视图;图4为图1提供的真空吸盘装置吸取工件时的俯视图;图5为图1提供的真空吸盘装置中吸盘与支杆的连接结构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0-连接支架;101-第一连接杆;102-第一安装板;103-第二安装板;104-第三安装板;105-第四安装板;106-第二连接杆;107-第三连接杆;108-分气接头;109-主接头;110-连接法兰;20-吸盘组件;201-支杆;2011-凸台;202-止回阀;203-吸盘;204-吸盘接头;205-支杆支座;206-限位螺母;207-支杆接头;208-缓冲弹簧;209-固定螺母;30-真空发生器;301-第四接口;302-第三接口;40-电磁阀组;50-环形光源;60-工业相机;70-激光测距传感器;80-真空开关;90-防撞限位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设于连接支架上的多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杆、止回阀和吸盘;所述支杆内形成有真空通道,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支杆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支杆的背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并与所述止回阀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支架、设于连接支架上的多组吸盘组件,所述吸盘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杆、止回阀和吸盘;所述支杆内形成有真空通道,所述支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真空通道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支杆设于所述连接支架上,所述第二接口位于所述支杆的背离所述连接支架的一端,并与所述止回阀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真空发生器,所述真空发生器具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支杆的第一接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接,所述第四接口连接第二管路,并通过所述第二管路的电磁阀组与第一支路、第二支路择一导通,所述第一支路设有真空泵,所述第二支路与外界空气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上设有真空开关,所述真空开关的检测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所述检测端设有真空度测试器,用于检测第一管路和/或第二管路中的真空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吸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上固定有支杆支座,所述支杆支座具有贯穿的通孔,所述支杆插装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支杆的靠近第一接口一侧伸出所述支杆支座并设有限位螺母;所述支杆的靠近其第二接口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支杆支座之间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套设在所述支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建李吉求冯力力龙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