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54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包括:第一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盖;第二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且第二锁合机构能与第一锁合机构接触或分离;驱动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且与第一锁合机构和/或第二锁合机构驱动连接;接触感应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盖和/或汽车前舱,且与驱动机构通讯连接。该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结构紧凑,节约了汽车前舱的空间,简化了开启步骤,便于用户开启汽车前舱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汽车前舱盖开启过程需要两步,首先在驾驶位按下前舱盖开启按键,使汽车前舱盖进行半开启,露出汽车前舱盖与汽车前舱之间的机械把手,然后找到该机械把手,通过预设的动作开启该机械把手,进而打开汽车前舱盖,而机械把手的设置占用了前舱盖内部较大的空间,且机械把手设置于一个较小的固定区域,用户在开启过程中还需要去找寻该机械把手所处的位置,且机械把手的开启需要一个特定的手法,较为繁琐,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开启方法及关闭方法,结构紧凑,节约了汽车前舱的空间,简化了开启步骤,便于用户开启汽车前舱盖。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主要包括:第一锁合机构、第二锁合机构、驱动机构以及接触感应机构。第一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盖;第二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且第二锁合机构能与第一锁合机构接触或分离;驱动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且与第一锁合机构和/或第二锁合机构驱动连接;接触感应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盖和/或汽车前舱,且与驱动机构通讯连接。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接触感应机构为连续或非连续的长条状,接触感应机构为电阻式感应条或电容式感应条。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接触感应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盖靠近汽车前舱的一侧和/或汽车前舱靠近汽车前舱盖的一侧。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密封条,密封条与接触感应机构连接,且接触感应机构通过线束或无线信号与驱动机构通讯连接。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复位部件,复位部件的一端与第一锁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前舱盖连接;和/或复位部件的一端与第二锁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汽车前舱连接。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为机械匹配式结构。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锁合机构为锁扣或锁钩,第二锁合机构为锁钩或锁扣,锁钩与安装底板铰接,锁钩能绕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旋转,锁钩的一端能与锁扣相扣合或分离,另一端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锁合机构为锁舌或锁槽,第二锁合机构为锁槽或锁舌,锁舌与安装底板连接,且锁舌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锁舌的一端能伸入或退出锁槽。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为相互匹配的扣钩,扣钩的一端与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两扣钩背离驱动机构的一端能相互扣合或分离。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为电磁吸合式结构,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中具有至少一个电磁铁,第一锁合机构与第二锁合机构能相互吸合或分离。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控制器,接触感应机构与控制器单向通讯连接,控制器与驱动机构单向通讯连接。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的开启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当前舱盖锁信号为全关状态时,驾驶位处的前舱盖的开闭键被按下,前舱盖锁信号转变为半锁状态,该电信号被传输至控制器;S2、控制器判断当前车速是否为零,或当前车是否处于P挡位;S3、当前车速不为零和/或当前车未处于P挡位时,前舱盖信号仍为半锁状态,前舱盖仍保持关闭;S4、当前车速为零和/或当前车处于P挡位时,控制器接收到接触感应机构的信号时,第一锁合机构与第二锁合机构相互分离,前舱盖锁信号为全开状态,前舱盖开启。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的开启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锁合机构和/或第二锁合机构,使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相互分离,并在预设时长内维持分离状态,超出预设时长后,驱动机构停止驱动,使第一锁合机构和/或第二锁合机构恢复原位。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的关闭方法,还包括设置于汽车前舱和/或汽车前舱盖的第三锁合机构和第四锁合机构,其中第三锁合机构分别与第四锁合机构连接、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此外还包括以下步骤:a1、使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相互接触,汽车前舱与汽车前舱盖处于半锁状态;a2、触发第三锁合机构,使第三锁合机构转换至关闭状态;a3、第三锁合机构带动第四锁合机构工作,第四锁合机构使汽车前舱和汽车前舱盖逐渐靠近,直至全关状态。上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的关闭方法,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四锁合机构工作过程中,若接触感应机构检测到人员的接触信号后,接触感应机构将夹持风险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三锁合机构转换至开启状态,第四锁合机构工作使汽车前舱和汽车前舱盖相互分离返回至半锁状态。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取消了汽车前舱盖的机械把手,而用接触感应机构来代替,结构紧凑,能够节约汽车前舱的空间;通过接触感应机构被触发后发出的电信号来解锁锁合机构,简化了开启步骤,便于用户开启汽车前舱盖,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1、第一锁合机构;2、第二锁合机构;3、安装板;4、铰接点;5、复位部件;6、驱动机构;7、汽车前舱盖;71、汽车前舱盖外板;72、汽车前舱盖内板;8、汽车前舱;9、接触感应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作具体阐述。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该汽车前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锁合机构,所述第一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盖;/n第二锁合机构,所述第二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且所述第二锁合机构能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接触或分离;/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前舱,且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和/或所述第二锁合机构驱动连接;/n接触感应机构,所述接触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前舱盖和/或所述汽车前舱,且与所述驱动机构通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锁合机构,所述第一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盖;
第二锁合机构,所述第二锁合机构设置于汽车前舱,且所述第二锁合机构能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接触或分离;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前舱,且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和/或所述第二锁合机构驱动连接;
接触感应机构,所述接触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前舱盖和/或所述汽车前舱,且与所述驱动机构通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感应机构为连续或非连续的长条状,所述接触感应机构为电阻式感应条或电容式感应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感应机构设置于所述汽车前舱盖靠近所述汽车前舱的一侧和/或所述汽车前舱靠近所述汽车前舱盖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与所述接触感应机构连接,且所述接触感应机构通过线束或无线信号与所述驱动机构通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部件,所述复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前舱盖连接;和/或所述复位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锁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汽车前舱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锁合机构为机械匹配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为锁扣或锁钩,所述第二锁合机构为锁钩或锁扣,所述锁钩与安装底板铰接,所述锁钩能绕铰接点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锁钩的一端能与所述锁扣相扣合或分离,另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为锁舌或锁槽,所述第二锁合机构为锁槽或锁舌,所述锁舌与安装底板连接,且所述锁舌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所述锁舌的一端能伸入或退出所述锁槽。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和所述第二锁合机构为相互匹配的扣钩,所述扣钩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两所述扣钩背离所述驱动机构的一端能相互扣合或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前舱盖锁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合机构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薛峰周紫琪
申请(专利权)人: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