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64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支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上方设有固定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下方设有缓冲装置;固定装置通过电动气缸运转带动两个第三滑动块沿第三滑动槽向不同方向滑动,第三滑动块滑动带动两块固定板相对运动,根据发动机的大小来调整两块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固定不同的发动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角度调节装置通过电动机运转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根据需要调整发动机角度,给工作人员带来便利;缓冲装置通过活塞杆缓冲从各个方向受到的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支撑
,具体的是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汽车产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汽车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汽车的生产量也在不断增加,所以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由于汽车消费者不断增多,汽车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在此基础上,若想提高汽车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汽车生产线的可操作性、兼容性、应变能等力尤显重要。目前在汽车工厂的总装车间内发动机分装线上通常安装有固定的发动机支撑,而发动机支撑将发动机机壳底部裙边作为支撑点,保证了发动机能够稳定的进行装配,同时不会对发动机油底壳造成磕碰划伤。现有的发动机支撑装置,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不仅不能调节角度,给发动机安装带来不便,而且还不能调节固定板之间距离,无法固定不同大小的额发动机,但是随着需求的不断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差异化发展,发动机种类不断增加,一条生产线上需要适配的发动机型号已达到近十种,甚至更多;这样就会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上方设有固定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下方设有缓冲装置;固定装置设有电动气缸,电动气缸运转带动两个弧形齿板沿第二支撑板转动,第二支撑板转动,带动两根转动杆沿不同的方向转动,两根转动杆转动带动两个第三滑动块沿第三滑动槽向不同方向滑动,第三滑动块滑动带动两块固定板相对运动,根据发动机的大小来调整两块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固定不同的发动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角度调节装置设有电动机,电动机运转带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动块沿第一滑动槽滑动,第一滑动块滑动带动第二滑动块沿第二滑动槽滑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同时滑动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根据需要调整发动机角度,给工作人员带来便利;缓冲装置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两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块与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块与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当活塞杆受到冲击力时,活塞杆的长度缩短,同时缓冲弹簧通过形变抵消冲击力,由于第一转动块与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第二转动块与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从而缓冲从各个方向受到的冲击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包括角度调节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上方设有固定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下方设有缓冲装置;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块内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块内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的侧方设有支撑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支撑块侧壁固定连接有滚珠丝杆,滚珠丝杆设置在第一滑动槽内,且滚珠丝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槽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杆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的侧方设有第二滑动块,第二滑动块的底部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的上方设有转动板,所述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分别与转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另一端设有弧板,所述弧板与转动柱抵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方设有固定机构,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开有阵列分布的三个沉孔,所述第二支撑板中间开有第三滑动槽;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齿板,所述弧形齿板与第二支撑板转动连接,且两个弧形齿板之间相互齿合,每个弧形齿板上都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下方设有第三滑动块,所述滑动板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安装孔,两根转动杆之间设有电动气缸;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的侧方设有转动柱,所述支撑台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方,所述转动柱活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固定在第一支撑块的一侧外壁。进一步的,所述弧板上开有第一螺纹安装孔,所述转动板上开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螺纹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沉孔内设有内螺纹,所述沉孔上方设有固定螺母,固定螺母将第二支撑板固定在转动板上方。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气缸的两端都设有转动座,所述两个转动座分别与两根转动杆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滑动块滑动设置在第三滑动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方设有阵列分布的四个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三支撑板上方设有第四支撑板,所述第四支撑板的上方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板的四周开有阵列分布的四个第二安装槽,每个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都设有一个缓冲杆;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杆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与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块与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与第一转动块固定连接,缓冲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块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设有电动气缸,电动气缸运转带动两个弧形齿板沿第二支撑板转动,第二支撑板转动,带动两根转动杆沿不同的方向转动,两根转动杆转动带动两个第三滑动块沿第三滑动槽向不同方向滑动,第三滑动块滑动带动两块固定板相对运动,根据发动机的大小来调整两块固定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固定不同的发动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2、本专利技术的角度调节装置设有电动机,电动机运转带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转动带动第一滑动块沿第一滑动槽滑动,第一滑动块滑动带动第二滑动块沿第二滑动槽滑动,第一滑动块和第二滑动块同时滑动带动转动板转动,从而根据需要调整发动机角度,给工作人员带来便利。3、本专利技术的缓冲装置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两一端通过第一转动块与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转动块与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当活塞杆受到冲击力时,活塞杆的长度缩短,同时缓冲弹簧通过形变抵消冲击力,由于第一转动块与第二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第二转动块与第一安装槽的两侧壁活动连接,从而缓冲从各个方向受到的冲击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角度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一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角度调节机构正视图;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包括角度调节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1)上方设有固定装置(2),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下方设有缓冲装置(3);/n所述角度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包括第一支撑板(111),所述第一支撑板(111)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撑块(112)和第二支撑块(114),所述第一支撑块(112)和第二支撑块(114)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1)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块(112)内设有第一滑动槽(113),所述第二支撑块(114)内设有第二滑动槽(115),所述第一支撑块(112)和第二支撑块(114)的侧方设有支撑台(116);/n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2)包括电动机(121),所述电动机(121)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支撑块侧壁固定连接有滚珠丝杆(122),滚珠丝杆(122)设置在第一滑动槽(113)内,且滚珠丝杆(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槽(113)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杆(122)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123),所述第一滑动块(123)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槽(1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123)的侧方设有第二滑动块(124),第二滑动块(124)的底部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槽(115)内,所述第一滑动块(123)和第二滑动块(124)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动块(123)和第二滑动块(124)的上方设有转动板(125),所述第一滑动块(123)和第二滑动块(124)分别与转动板(12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125)的另一端设有弧板(126),所述弧板(126)与转动柱(117)抵接;/n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架(21),所述第二支撑架(21)上方设有固定机构(22),所述第二支撑架(21)包括第二支撑板(211),所述第二支撑板(211)上开有阵列分布的三个沉孔(212),所述第二支撑板(211)中间开有第三滑动槽(214);/n所述固定机构(22)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齿板(221),所述弧形齿板(221)与第二支撑板(211)转动连接,且两个弧形齿板(221)之间相互齿合,每个弧形齿板(221)上都设有转动杆(222),所述转动杆(2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动板(223),所述滑动板(223)下方设有第三滑动块(224),所述滑动板(223)的一端设有固定板(225),所述固定板(225)上开有安装孔,两根转动杆(222)之间设有电动气缸(22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电控单元组件的支撑装置,包括角度调节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1)上方设有固定装置(2),所述角度调节装置下方设有缓冲装置(3);
所述角度调节装置(1)包括第一支撑架(11),所述第一支撑架(11)上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2),所述第一支撑架(11)包括第一支撑板(111),所述第一支撑板(111)上方固定有第一支撑块(112)和第二支撑块(114),所述第一支撑块(112)和第二支撑块(114)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11)上方,所述第一支撑块(112)内设有第一滑动槽(113),所述第二支撑块(114)内设有第二滑动槽(115),所述第一支撑块(112)和第二支撑块(114)的侧方设有支撑台(116);
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2)包括电动机(121),所述电动机(121)的输出轴贯穿第一支撑块侧壁固定连接有滚珠丝杆(122),滚珠丝杆(122)设置在第一滑动槽(113)内,且滚珠丝杆(12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槽(113)的两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滚珠丝杆(122)上滑动设置有第一滑动块(123),所述第一滑动块(123)的底部与第一滑动槽(1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块(123)的侧方设有第二滑动块(124),第二滑动块(124)的底部滑动设置在第二滑动槽(115)内,所述第一滑动块(123)和第二滑动块(124)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滑动块(123)和第二滑动块(124)的上方设有转动板(125),所述第一滑动块(123)和第二滑动块(124)分别与转动板(12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125)的另一端设有弧板(126),所述弧板(126)与转动柱(117)抵接;
所述固定装置(2)包括第二支撑架(21),所述第二支撑架(21)上方设有固定机构(22),所述第二支撑架(21)包括第二支撑板(211),所述第二支撑板(211)上开有阵列分布的三个沉孔(212),所述第二支撑板(211)中间开有第三滑动槽(214);
所述固定机构(22)包括对称分布的两个弧形齿板(221),所述弧形齿板(221)与第二支撑板(211)转动连接,且两个弧形齿板(221)之间相互齿合,每个弧形齿板(221)上都设有转动杆(222),所述转动杆(22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动板(223),所述滑动板(223)下方设有第三滑动块(224),所述滑动板(223)的一端设有固定板(225),所述固定板(225)上开有安装孔,两根转动杆(222)之间设有电动气缸(2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旭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振宜机动车零部件再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