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125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包括多个支撑主体,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相连接,每个支撑主体包括连接成环状结构的多个主体单元,主体单元包括顶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相邻两个主体单元连接处形成底部,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支撑主体的相对应的顶部的外侧和底部的外侧,连接杆在空间上呈螺旋状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架,多个连接杆围绕支架的轴向螺旋布置,避免连接杆在支架表面呈直线布置时容易产生扩张不均匀现象,使得支架即使在弯曲时,支架网孔的分布仍然较为均匀,以便支架具有足够的抗挤压性能的情况下,支架整体可以呈现更小的直径,继而获得良好的输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腔内支架。
技术介绍
管腔内支架是目前治疗管腔狭窄类疾病的重要手段,例如,利用输送系统将管腔内支架输送到达病变位置后,支架扩张使狭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功能。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发展很快,从早期的裸金属支架(扩张式,自膨式)到药物支架再到可降解支架,其目的都是为了在运输放置支架使其完成支撑的性能后,尽可能的不发生相关并发症。但是支架的各个性能是相互平衡的,早期闭环式支架虽然有优越的抗挤压性能但是柔顺性很差,因此很难输送到病变位置甚至在推送过程中会损伤健康血管。现在的开环式支架设计,虽然极大的提升了支架的柔顺性能,但是使得支架在扩张后尤其是在弯曲时,支架网孔的分布极为不均匀。由此既影响病变斑块的覆盖,在药物支架中又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并且还使得支架的抗挤压性能下降难以降低支架的壁厚以及提升过扩张性能。另一方面由于轴向过于柔软的支架,使得在一部分特别迂曲复杂的血管中支架很容易发生轴向的变形和支架杆翘起从而损伤血管,尤其在需要overlap(支架重叠)的病例中,再穿越的支架很容易使得现有支架发生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在确保足够的抗挤压性能的情况下具有良好输送性能和扩张一致性。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包括多个支撑主体,多个所述支撑主体依次相连形成管状结构,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相连接,每个支撑主体包括首尾相连以环绕成环状结构的多个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包括顶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的两端且呈夹角设置,相邻两个主体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侧部与其中之另一的第二侧部连接形成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沿所述支架周向交替地分布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于相邻两支撑主体之间的多个连接杆沿所述支架周向间隔分布,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支撑主体内的主体单元的顶部的外侧,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支撑主体内的主体单元的底部的外侧;所述多个连接杆围绕所述支架的轴向螺旋布置,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部的连接处在所述支架周向上相互错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所述第一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底部;或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所述第二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底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支撑主体内的所有主体单元的顶部在一个沿所述支架周向延伸的圆周上对齐,同一个支撑主体内的所有底部在另一个沿所述支架周向延伸的圆周上对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每个支撑主体与相邻支撑主体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包括两个主体单元,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包括三个主体单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主体沿所述支架轴向等间距排布,或者,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互呈镜面对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支撑主体在所述支架周向上偏转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两相邻支撑主体在所述支架周向上偏转角度相同。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支架,包括多个支撑主体,多个所述支撑主体依次相连形成管状结构,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相连接,每个支撑主体包括首尾相连以环绕成环状结构的多个主体单元,所述每个支撑主体与相邻支撑主体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架,利用连接杆在支架表面呈非直线布置的方式,改善支架扩张不均匀现象,使得支架即使在弯曲时,支架网孔的分布仍然较为均匀,以便支架具有足够的抗挤压性能的情况下,还能够对需要支撑的血管壁上的病变斑块起到较好的覆盖效果,并且支架压握收缩过程中,连接杆始终连接于顶部的外侧和底部的外侧,以使得支架整体可以呈现更小的直径,继而获得良好的输送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示出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局部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的支架另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展开结构局部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的支架的弯曲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2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示出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示出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局部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示出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4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示出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示出的支架的平面展开结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所述“连接”也包括可拆卸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轴向是指支架的长度方向,以图5示出的支架为例,支架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界定支架的轴向,相应的,周向指的是以该轴向为中心线的环绕方向。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结合图1和图4所示,一种支架,可以用于治疗管腔狭窄类疾病,利用输送系统将支架送至管腔狭窄或堵塞位置,支架扩张以使得狭窄或堵塞位置重新恢复原有功能。其中,管腔包括但不限于冠状动脉血管、外周动脉血管、脑动脉血管、四肢静脉血管、食道、气道、肠道、胆道、宫颈、泌尿道、前列腺、关节腔、脊椎间。本文中为了叙述方便,以血管来说明全部管腔的使用实例。按照扩张方式,支架分为两大类:球囊扩张式支架和自膨胀式支架。以支架植入血管内为例,球囊扩张式支架的支架本身无弹性,在血管内释放时被球囊充气撑开扩张至一定直径,根据其可塑性,扩张后无残余弹性,以留存在血管内承受血管壁回弹压力,保持血流流通。自膨胀式支架则通常采用不锈钢丝、镍钛合金(记忆合金)丝等材料形成网管状结构,支架本身具有弹性,在血管内释放后自行膨胀扩张,以支撑血管壁而保持血流流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支架的扩张方式,不作限定,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支架的结构设置既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主体,多个所述支撑主体依次相连形成管状结构,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相连接,每个支撑主体包括首尾相连以环绕成环状结构的多个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包括顶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的两端且呈夹角设置,相邻两个主体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侧部与其中之另一的第二侧部连接形成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沿所述支架周向交替地分布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于相邻两支撑主体之间的多个连接杆沿所述支架周向间隔分布,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支撑主体内的主体单元的顶部的外侧,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支撑主体内的主体单元的底部的外侧;所述多个连接杆围绕所述支架的轴向螺旋布置,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部的连接处在所述支架周向上相互错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支撑主体,多个所述支撑主体依次相连形成管状结构,相邻两个支撑主体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杆相连接,每个支撑主体包括首尾相连以环绕成环状结构的多个主体单元,所述主体单元包括顶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分别连接于所述顶部的两端且呈夹角设置,相邻两个主体单元其中之一的第一侧部与其中之另一的第二侧部连接形成底部,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沿所述支架周向交替地分布于所述主体单元;连接于相邻两支撑主体之间的多个连接杆沿所述支架周向间隔分布,且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支撑主体内的主体单元的顶部的外侧,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支撑主体内的主体单元的底部的外侧;所述多个连接杆围绕所述支架的轴向螺旋布置,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顶部的连接处、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底部的连接处在所述支架周向上相互错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所述第一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底部;
或者,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沿所述第二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顶部,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二侧部的延伸方向平滑接合于所述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支撑主体内的所有主体单元的顶部在一个沿所述支架周向延伸的圆周上对齐,同一个支撑主体内的所有底部在另一个沿所述支架周向延伸的圆周上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撑主体与相邻支撑主体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的距离不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第三连接杆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凡周奇姚瑶李俊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