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支架结构,涉及血管支架技术领域,包括沿管状结构轴向分布的若干个环状单元构成的镂空的所述管状结构,所述环状单元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截面为梯形;所述轴向截面在所述环状单元的外表面构成所述梯形的第一边;所述梯形的第一边与所述梯形的两个腰构成的内角均为钝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截面为梯形的结构,使血管支架结构在植入过程中更容易内嵌入血管壁内,减少血液湍流的形成,有效防止血小板堆积引发的支架内血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支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血管支架
,具体涉及一种血管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动脉血管狭窄是种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疾病,血管指甲的血管内介入治疗逐渐成为这种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原理是植入支架通常经输送系统达到病变部位,然后经过扩张后重建血管,由此治疗动脉血管狭窄。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少、易接受等优点。然而,现有技术加工的支架在加工完成后会呈现一个支架外面表面宽,内表面窄的倒梯形。如图1所示,该形状不利于支架内嵌入血管壁,易导致部分支架结构裸露于血管内壁中,血管流动过程中容易形成湍流使血小板集聚,最终导致支架内血栓。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血管支架结构,使其利于内嵌于血管,防止血小板堆积引发的支架内血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新型的血管支架结构,使其利于内嵌于血管,防止血小板堆积引发的支架内血栓。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血管支架结构,包括沿轴向分布的若干个环状单元构成的镂空管状结构;所述环状单元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截面为梯形;所述轴向截面在所述环状单元的外表面构成所述梯形的第一边;所述梯形的第一边与所述梯形的两个腰构成的内角均为钝角。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环状单元通过若干连接杆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圆周均匀分布;任意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径向截面为第一扇形环;所述第一扇形环在所述管状结构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形成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弧长。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4-5个。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宽度为50-99um。进一步地,所述环状单元的上边和下边为形状相同的波形。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环状单元包括若干对波峰波谷;所述波峰与波谷沿所述环状单元圆周均匀分布,或分成若干组后,在所述组内均匀分布。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环状单元包括10-14对波峰波谷。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环状单元还包括若干波杆,所述波杆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连接所述上边和所述下边;所述波杆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圆周均匀分布;任意所述波杆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径向截面为第二扇形环;所述第二扇形环在所述管状结构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形成第三圆弧和第四圆弧;所述第三圆弧的弧长小于所述第四圆弧的弧长。进一步地,所述波杆宽度在201-300um。进一步地,所述血管支架结构材料为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镍钛合金。与现有结构相比,本技术提供的血管支架结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采用第一边与两腰形成的为钝角的梯形截面结构,利于内嵌的支架结构在植入后可以更多的嵌入血管壁内,支架侧面与血管壁形成钝角,不易形成湍流,有效防止血小板堆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2支架结构采用波浪形的环状单元,兼顾柔顺性和扩张性,减少植入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并有利于提高扩张效果;3环状单元内部采用波杆及环状单元之间采用连接杆,提高支架结构整体的刚性。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切割技术下形成的血管支架结构沿管材径向截面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血管支架沿轴线剖开的局部平铺图;图3是图2所述实施例沿图2中B方向剖开的截面图;图4是图2所述实施例沿图2中A方向剖开的截面图;其中,1-环状单元,2-连接杆,3-第一边,4-切割激光,11-上边,12-下边,13-波杆,110-波峰,111-波谷,31-外表面边,32-内表面边,33-第一圆弧,34-第二圆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现有切割技术是通过切割激光4对沿轴线旋转的管材进行切割加工,使得获得的血管支架的截面为如图1所示的近似梯形的倒梯形。所述倒梯形的外表面边31的长度(弧长)大于内表面边32的长度(弧长)。这种截面形状不利于血管支架内嵌入血管壁,使得部分支架结构裸露于血管内壁中,导致血管流动过程中容易形成湍流使血小板集聚在此,引发支架内血栓。为了改善现有血管支架的上述不足,通过相应的管材加工方法,可以得到如本技术公开的新型血管支架结构。图2所示为本技术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线H剖开后的局部平铺图。本技术的血管支架结构包括若干个沿轴向分布的环状单元1构成的镂空管状结构;环状单元1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截面为第一梯形;所述轴向截面在环状单元1外表面构成所述第一梯形的第一边3;第一边3与所述第一梯形的两个腰构成的内角均为钝角。所述第一梯形的形状,有利于内嵌的支架结构在植入后可以更多的嵌入血管壁内,支架侧面与血管壁形成钝角,不易形成湍流,有效防止血小板堆积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优选地,所述梯形为等腰梯形。环状单元1包括上边11和下边12,优选地,上边11和下边12互相平行,且形状为波形,所述波形包括若干对波峰110和波谷111。采用波浪形的多组环状单元构成的镂空网状支架结构,兼顾柔顺性和扩张性,减少植入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并有利于提高扩张效果,对于植入部位长度范围内内径变化大的血管适应性良好。考虑植入部位的血管弯曲程度复杂,为防止支架结构弯曲程度较大时发生断裂或材料发生形变,进而刺伤血管,优选地,环状单元1内部采用波杆13沿所述管状结构轴向连接上边11和下边12,波杆13沿环状单元1的圆周均匀分布,以提高环状单元1的局部刚性;优选地,环状单元1之间采用连接杆2,且连接杆2沿所述管状结构圆周均匀分布,以提高支架结构整体的刚性。环状单元1下边12的波谷111沿B方向剖面形成的截面为图3所示的第一梯形,且所述第一梯形在所述管材外表面的第一边3与第一梯形的两腰构成的内角均为钝角;对应于图3的补角∠1和∠2均为锐角。优选地,波杆13和连接杆2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径向截面构成的扇形环,与“外短内长”的所述第一梯形形状类似。如图4所示,图2中波杆13沿A方向的剖视图截面,是与图3所示梯形类似的“外短内长”的扇形环,即第一圆弧33弧长小于第二圆弧34的弧长。优选地,所述扇形环为轴对称图形。连接杆2与波杆13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径向截面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考虑到血液环境复杂,同时需要兼顾支架结构的柔顺性和扩张性,优选地,血管支架结构选择高强度、耐疲劳、耐腐蚀、耐磨损、形状记忆效应好及生物相容性好的镍钛合金。考虑血管的实际尺寸和介入环境,本实施例的血管支架结构的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支架结构,包括沿管状结构轴向分布的若干个环状单元构成的镂空的所述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元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截面为梯形;所述轴向截面在所述环状单元的外表面构成所述梯形的第一边;所述梯形的第一边与所述梯形的两个腰构成的内角均为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支架结构,包括沿管状结构轴向分布的若干个环状单元构成的镂空的所述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元沿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截面为梯形;所述轴向截面在所述环状单元的外表面构成所述梯形的第一边;所述梯形的第一边与所述梯形的两个腰构成的内角均为钝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环状单元通过若干连接杆连接,若干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圆周均匀分布;任意所述连接杆沿所述管状结构的径向截面为第一扇形环;所述第一扇形环在所述管状结构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分别形成第一圆弧和第二圆弧;所述第一圆弧的弧长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弧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4-5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宽度为50-99u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单元的上边和下边为形状相同的波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王君毅,张晨朝,蔡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心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