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97388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8: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包括多个支撑单元环及多个连接杆,每个支撑单元环包括多个柱杆、多个近端回转部和多个远端回转部,多个近端回转部和多个远端回转部交替地连接在多个柱杆的近端和远端,以使得支撑单元环形成闭合的筒状结构,连接杆用于与相邻的支撑单元环的柱杆相连接,以将多个支撑单元环连接成网管状结构,其中,连接杆包括多段依次邻接的波形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支架,支撑单元环为闭合的筒状结构,并利用包含多个波形段的连接杆连接相邻的支撑单元环的柱杆,这种结构的支架,整体抗挤压性能强而不容易断裂,从而可以在维持足够的支持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支架壁厚,降低因支架壁厚影响带来的血栓风险和血管内皮化延迟愈合的发生机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腔内支架。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灶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由于介入疗法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近年来介入技术不断普及和发展。其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该方法主要在病变血管处植入一个可扩张筒形网状支架完成的,植入支架之后,支架展开撑开狭窄血管,达到治疗目的。支架作为对血管壁进行支撑的植入性器械,如果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就很容易被压塌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目前,通常是通过加厚支架的壁厚或构成支架的柱杆的尺寸,来提高支撑力。然而,较厚的支架容易影响血流动力学,从而有可能导致支架内血栓的形成,并且较厚的支架导致血管内皮化延迟愈。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架,能够在维持较小壁厚的情况下提供较大支撑力,以在提供足够支撑力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支架壁厚,从而降低因支架壁厚影响带来的血栓风险和血管内皮化延迟愈合的发生机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支撑单元环,每个支撑单元环包括多个柱杆、多个近端回转部和多个远端回转部,所述多个近端回转部和所述多个远端回转部交替地连接在所述多个柱杆的近端和远端,以使得所述支撑单元环形成闭合的筒状结构;及/n多个连接杆,用于与相邻的支撑单元环的柱杆相连接,以将所述多个支撑单元环连接成网管状结构;/n其中,所述连接杆包括多段依次邻接的波形段。/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支撑单元环,每个支撑单元环包括多个柱杆、多个近端回转部和多个远端回转部,所述多个近端回转部和所述多个远端回转部交替地连接在所述多个柱杆的近端和远端,以使得所述支撑单元环形成闭合的筒状结构;及
多个连接杆,用于与相邻的支撑单元环的柱杆相连接,以将所述多个支撑单元环连接成网管状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杆包括多段依次邻接的波形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依次邻接的第一波形段、第二波形段和第三波形段,所述第一波形段和所述第三波形段以所述第二波形段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其中,所述第一波形段的远离所述第二波形段的一端与支撑单元环的柱杆相连接,所述第三波形段的远离所述第二波形段的一端与相邻的支撑单元环的柱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波形段和/或所述第三波形段与相应的柱杆的连接点位于柱杆的中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波形段包括第一直杆段及以所述第一直杆段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呈中心对称排布的两个第一圆弧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段的长度为0.1mm~0.3mm,所述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半径为0.05mm~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的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凡周奇姚瑶李俊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