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93070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05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用的血管支架。为解决现有血管支架的支架环易发生变形和翻转扭曲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血管支架,其包括支架环和链接杆,支架环包括支杆段和弧形的冠部,支杆段和冠部连接形成波浪形的圆环结构;链接杆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支架环的冠部连接,链接杆为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血管支架在置入患者的血管中后与血管内壁贴合,从而有效降低血管丢失率,减小置入血管支架后出现血管内再狭窄及发生血管内急性亚血栓的问题;利用弧形结构的链接杆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架环上对应位置的冠部,在血管支架扩张时,可避免链接杆发生变形、翻转扭曲,从而影响血管支架的贴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用的血管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时,多是在患病部位的血管中置入血管支架。常用的血管支架多为由外径为1.8mm左右的钴铬合金或不锈钢管件激光切割形成的网状结构,且网状结构中的支架杆长度通常在1.0-1.5mm之间,支架杆宽度在0.1mm左右,支架杆厚度在0.08mm左右;经过物理抛光等表面处理后,在网状结构的表面作载药涂层喷涂,即可置入到患者的患病血管中。这类血管支架在置入后直径虽可扩张到2.25mm-4.5mm,但是,当其直径经过球囊扩张到大于2.0mm后,相邻的支架之间的链接杆会发生变形、翻转扭曲,且直径扩张越大,血管支架在血管内的扭曲变形越大,进而会造成血管支架中的支架杆贴壁不好,甚至出现扭曲的支架杆切割血管内膜损伤血管内壁的问题;该类血管支架植入扩张血管后,直径方向会发生回缩现象,回缩率通常大于5%;另外,由于血管内膜包被血管支架后导致血管丢失率很大,进而易导致出现血管内再狭窄及血管内急性亚血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的血管支架易发生变形和翻转扭曲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血管支架,该血管支架包括支架环和链接杆,所述支架环包括支杆段和弧形的冠部,所述支杆段和冠部连接形成波浪形的圆环结构,且与所述冠部的两端连接的两个所述支杆段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链接杆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环的冠部连接,且所述链接杆为弧形结构。本技术血管支架中支架环的冠部采用弧形结构,血管支架撑开后的直径与其基材管件的直径相近或完全一致,从而可使血管支架在置入患者的血管中后与血管内壁贴合,从而有效降低血管丢失率,减小置入血管支架后出现血管内再狭窄及发生血管内急性亚血栓的问题;利用弧形结构的链接杆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架环上对应位置的冠部,在血管支架扩张时,可避免链接杆发生变形、翻转扭曲,而影响血管支架的贴壁效果。优选地,所述链接杆为S形结构和/或Ω形结构。这样,可保持血管支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柔软度,从而可根据需要调整血管支架的长度及方向,既方便置入到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中,又不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损伤。进一步地,所述链接杆为S形结构和Ω形结构,且所述S形结构位于所述血管支架的中部,所述Ω形结构位于所述血管支架的两端。这样,血管支架两端的柔韧性相较于中部更好,更方便将血管支架置于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中。优选地,所述链接杆在所述支架环上呈均匀分布,既方便切割加工,又能够保证血管支架在径向方向上的支撑性能,方便血管支架撑开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环上连接有3个所述链接杆,这样,支架环上相邻的两个链接杆之间间隔弧度为120°,可有效保证血管支架在撑开后具有稳定的支撑性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架环中,所述支杆段的数量为3的倍数。这样,方便切割加工人员根据血管支架的内径不同,调整支架环中支杆段的数量,方便切割加工。优选地,所述血管支架的外表面涂设有碳原子涂层。这样,既可以利用碳原子涂层减小血管支架的外表面的粗糙度,避免血管支架在置入血管并撑开后因其外表面粗糙而损伤血管内壁,减少血管支架对血管内膜组织造成的损伤。进一步地,所述血管支架的碳原子涂层的表面喷涂有载药涂层。这样,在将血管支架置入到患者血管中后,载药涂层中的药物可以被患者的患病部位的血管壁吸收,达到局部定位治疗的目的,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血管支架剖开展开后的平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对本技术血管支架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血管支架包括支架环1和链接杆2,其中,支架环1包括支杆段11和弧形的冠部12,支杆段11和冠部12连接形成波浪形的圆环结构,且与冠部12的两端连接的两个支杆段11之间的夹角小于90°;链接杆2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支架环1的冠部12连接,且链接杆2为弧形结构。优选地,链接杆2为S形结构和/或Ω形结构,这样,可保持血管支架在其长度方向上的柔软度,从而可根据需要调整血管支架的长度及方向,既方便置入到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中,又不会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损伤。优选地,链接杆2选用且S形结构和Ω形结构,且S形结构位于血管支架的中部,Ω形结构位于血管支架的两端。这样,由于与Ω形结构连接的两个弧形冠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与S形结构连接的两个弧形冠部之间的距离,使血管支架端部的柔韧性相较于血管支架的中部更好,更有利于血管支架通过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并置于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处,将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撑开。优选地,链接杆2在支架环1上呈均匀分布,既方便切割加工,又能够保证血管支架在径向方向上的支撑性能,方便血管支架撑开患者患病部位的血管。优选地,支架环1上连接有3个链接杆2,这样,支架环1上相邻的两个链接杆2之间间隔弧度为120°,可有效保证血管支架在撑开后具有稳定的支撑性能。优选地,支架环1中,支杆段11的数量为3的倍数。这样,方便切割加工人员根据血管支架的内径不同,调整支架环中支杆段的数量,方便切割加工。另外,血管支架的外表面涂设有碳原子涂层(图中未示出)。这样,既可以利用碳原子涂层减小血管支架的外表面的粗糙度,避免血管支架在置入血管并撑开后因其外表面粗糙而损伤血管内壁,减少血管支架对血管内膜组织造成的损伤。优选地,血管支架的碳原子涂层表面喷涂有载药涂层(图中未示出)。这样,在将血管支架置入到患者血管中后,载药涂层中的药物可以被患者的患病部位的血管壁吸收,达到局部定位治疗的目的,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本技术血管支架中支架环的冠部采用弧形结构,使得血管支架撑开后的直径与制备该血管支架用的基材管件的直径相近或完全一致,从而可使血管支架在置入患者的血管中后与血管内壁贴合,从而有效降低血管丢失率,减小置入血管支架后出现血管内再狭窄及发生血管内急性亚血栓的问题;利用弧形结构的链接杆连接相邻的两个支架环上对应位置的冠部,在血管支架扩张时,可避免链接杆发生变形、翻转扭曲,而影响血管支架的贴壁效果;经实验发现,本技术血管支架在置入扩张血管中时,不易发生直径方向回缩。另外,为方便使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支架环和链接杆的数量来调整本技术血管支架的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血管支架包括支架环和链接杆,所述支架环包括支杆段和弧形的冠部,所述支杆段和冠部连接形成波浪形的圆环结构,且与所述冠部的两端连接的两个所述支杆段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链接杆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环的冠部连接,且所述链接杆为弧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该血管支架包括支架环和链接杆,所述支架环包括支杆段和弧形的冠部,所述支杆段和冠部连接形成波浪形的圆环结构,且与所述冠部的两端连接的两个所述支杆段之间的夹角小于90°;所述链接杆的两端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架环的冠部连接,且所述链接杆为弧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接杆为S形结构和/或Ω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接杆为S形结构和Ω形结构,且所述S形结构位于所述血管支架的中部,所述Ω形结构位于所述血管支架的两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景民谢雁文潘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君联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