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插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61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插拔机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包括:底座;致动部,致动部包括由多个连杆交叉形成的传动组件,致动部通过传动组件支撑在底座上方;电连接装置,电连接装置通过传动组件支撑在致动部上方,致动部受到外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朝向底座运动且驱动传动组件带动电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相对底座运动以与电池包电连接。由此,通过底座、致动部和电连接装置配合,能够使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快速、准确地对接在一起,可以缩短电池包的充电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包的充电效率,并且,也可以实现自动对电池包充电的工作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插拔机构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插拔机构。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动汽车开进换电站进行更换动力电池,动力电池从车身拆卸下来后,将动力电池放置在换电站内的电池架上,动力电池在电池架上进行充电。但是,需要用户手动将动力电池与电连接装置对接,对动力电池进行充电,动力电池不能快速、准确地与电连接装置连接,导致动力电池的充电时间延长,从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充电效率,并且,也会浪费用户体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电连接器插拔机构,该电连接器插拔机构,能够使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快速、准确地对接在一起,可以缩短电池包的充电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包的充电效率,并且,也可以实现自动对电池包充电的工作目的。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包括:底座;致动部,所述致动部包括由多个连杆交叉形成的传动组件,所述致动部通过所述传动组件支撑在所述底座上方;电连接装置,所述电连接装置通过所述传动组件支撑在所述致动部上方,所述致动部受到外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朝向所述底座运动且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电连接装置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相对所述底座运动以与电池包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通过底座、致动部和电连接装置配合,能够使电池包与电连接装置快速、准确地对接在一起,可以缩短电池包的充电时间,从而可以提升电池包的充电效率,并且,也可以实现自动对电池包充电的工作目的。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致动部还包括弹性件,在所述外力移除后,所述弹性件促使所述致动部复位。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力是电池包的施加在所述致动部上的力。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所述电连接装置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致动部的支撑件可枢转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底座可在所述水平方向上运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倾斜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连接装置之间;所述第二连杆倾斜连接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底座之间。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和所述电连接装置均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通过枢转轴分别与所述底座的所述第一连接座、所述电连接装置的所述第一连接座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有相对所述底座可在所述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三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所述另一端设于所述第三连杆且相对所述第三连杆可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三连杆的端部设有行走轮,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长圆孔,所述行走轮设于所述长圆孔内。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连杆通过中间连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从所述电连接器插拔机构的侧向方向上看,所述致动部、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以及所述底座形成一个非静定结构。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柱,所述致动部的支撑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二安装柱,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柱和所述第二安装柱。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件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孔且与所述电连接装置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致动部的支撑件设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电连接装置设有与所述第一滑动件滑动配合的第二滑动件。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滑动件设置为滑轨和滑块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滑动件设置为所述滑轨和所述滑块中的另一个。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件设有支撑块。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还包括: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用于检测所述电连接装置是否到位。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的侧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电连接器插拔机构在电池架上的示意图。附图标记: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底座701;第一安装柱7011;支撑件702;支撑块7021;第二安装柱7022;安装孔7023;第一滑动件7072;致动部706;传动组件703;第一连杆7031;弹性件7033;第二连杆7034;中间连接轴7035;枢转轴7036;电连接装置704;电连接器安装框架7041;电连接器7042;到位行程开关705;第一连接座708;第二滑动件7082;第二连接座709;第三连杆7091;行走轮7092;长圆孔7093;电池包10;电池架60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包括:底座701、致动部706和电连接装置704。致动部706包括由多个连杆交叉形成的传动组件703,致动部706通过传动组件703支撑在底座701上方,也可以理解为,致动部706设置在底座701上方,需要说明的是,致动部706通过多个连杆的配合活动支撑在底座701上方。传动组件703支撑在底座701和致动部706之间。电连接装置704用于对电池包10充电,电连接装置704通过传动组件703支撑在致动部706上方,致动部706受到外力作用下,例如:致动部706受到向下的外力作用下,致动部706在竖直方向Ⅰ朝向底座701运动而接近底座701以与电池包10电连接,并且致动部706驱动传动组件703带动电连接装置704在竖直方向Ⅰ和水平方向Ⅱ上相对底座701运动而接近底座701。需要说明的是,致动部706还包括弹性件7033,弹性件7033可以设置为弹簧,在外力从致动部706上移除后,弹性件7033促使致动部706复位。在弹性件7033的作用下,致动部706带动传动组件703朝向远离底座701的方向运动,同时,传动组件703带动电连接装置704在竖直方向Ⅰ和水平方向Ⅱ上相对底座701运动而远离底座701,即致动部706可以运动至初始位置,电连接装置704也可以运动至初始位置。需要说明的是,竖直方向Ⅰ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水平方向Ⅱ是指与图1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701);/n致动部(706),所述致动部(706)包括由多个连杆交叉形成的传动组件(703),所述致动部(706)通过所述传动组件(703)支撑在所述底座(701)上方;/n电连接装置(704),所述电连接装置(704)通过所述传动组件(703)支撑在所述致动部(706)上方,所述致动部(706)受到外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Ⅰ)朝向所述底座(701)运动且驱动所述传动组件(703)带动所述电连接装置(704)在竖直方向(Ⅰ)和水平方向(Ⅱ)上相对所述底座(701)运动以与电池包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701);
致动部(706),所述致动部(706)包括由多个连杆交叉形成的传动组件(703),所述致动部(706)通过所述传动组件(703)支撑在所述底座(701)上方;
电连接装置(704),所述电连接装置(704)通过所述传动组件(703)支撑在所述致动部(706)上方,所述致动部(706)受到外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Ⅰ)朝向所述底座(701)运动且驱动所述传动组件(703)带动所述电连接装置(704)在竖直方向(Ⅰ)和水平方向(Ⅱ)上相对所述底座(701)运动以与电池包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所述致动部(706)还包括弹性件(7033),在所述外力移除后,所述弹性件(7033)促使所述致动部(706)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力是所述电池包的施加在所述致动部(706)上的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703)包括:交叉设置的第一连杆(7031)和第二连杆(7034),所述第一连杆(7031)和所述第二连杆(7034)可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连杆(703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底座(701)、所述电连接装置(704)可枢转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7034)的一端与所述致动部(706)的支撑件(702)可枢转连接,另一端相对所述底座(701)可在所述水平方向(Ⅱ)上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7031)倾斜连接在所述底座(701)和所述电连接装置(704)之间;
所述第二连杆(7034)倾斜连接在所述支撑件(702)和所述底座(70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1)和所述电连接装置(704)均设有第一连接座(708),所述第一连杆(7031)的两端通过枢转轴(7036)分别与所述底座(701)的所述第一连接座(708)、所述电连接装置(704)的所述第一连接座(70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插拔机构(700),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01)的上表面设有第二连接座(709),所述第二连接座(709)设有相对所述底座(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光
申请(专利权)人: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