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61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包括底块、顶块、主板、D‑SUB主体和定位块,所述底块的顶端连接有顶块,所述顶块的两侧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底块和顶块通过齿块相互连接,所述主板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所述顶块的内壁与D‑SUB主体相互连接,所述顶块的右端安装有定位块,所述D‑SUB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接线,所述底块的转折处安装有定位块。该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在将D‑SUB主体和HDMI主体安装到底块的顶块上时,可对按扣进行挤压,使其带动活动块与卡槽形成卡合,从而便于对D‑SUB主体和HDMI主体进行拆装工作,有利于后续对连接器的安装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
,具体为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
技术介绍
D-SUB连接器是连接器的一种,D-SUB连接器具有多种型号,而且每种型号所对应的连接器外形也不相同,而在连接器领域中,S-SUB对HDMI连接器是最常见的一种,而这类连接器的型号也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在对连接器进行安装时,对D-SUB和HDMI之间的距离调控不够便捷,同时也不利于最终的安装工作,而且D-SUB和HDMI主体在连接器上的左右位置也不宜调节,不利于适应多种条件下的连接和安装工作,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常见的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在对连接器进行安装时,对D-SUB和HDMI之间的距离调控不够便捷,同时也不利于最终的安装工作,而且D-SUB和HDMI主体在连接器上的左右位置也不宜调节,不利于适应多种条件下的连接和安装工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包括底块、顶块、主板、D-SUB主体和定位块,所述底块的顶端连接有顶块,且顶块和底块的两侧中部开设有齿槽,并且齿槽的内部安装有齿块,所述顶块的两侧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且底块的两侧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并且顶块通过连接杆和第一滑槽与底块相互连接,同时底块通过连接杆和第一滑槽与顶块相互连接,所述底块和顶块通过齿块相互连接,且齿块与齿轮相互连接,并且齿轮上设置有拨杆,同时齿轮通过横杆与另一端齿轮相互连接,所述主板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且横杆通过连接槽与主板相互连接,并且主板通过限位槽与底块和顶块相互连接,所述顶块的内壁与D-SUB主体相互连接,且D-SUB主体的上端开设有凹槽,并且凹槽与活动块相互连接,所述顶块的右端安装有定位块,且定位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并且按扣通过第二滑槽与定位块相互连接,同时按扣上固定安装有活动块,所述定位块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且按扣通过弹簧与定位杆相互连接,并且定位杆位于第二滑槽的内部,同时定位块的底端与D-SUB主体相互连接,所述D-SUB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接线,且接线的底端通过插槽与HDMI主体相互连接,并且HDMI主体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底块的转折处安装有定位块,且定位块通过活动块和凹槽与HDMI主体相互连接。优选的,所述底块和顶块通过齿块与齿轮啮合连接,且齿块在底块和顶块内开设的齿槽内部等间距分布。优选的,所述顶块通过连接杆和第一滑槽与底块构成滑动结构,且主板通过限位槽与底块和顶块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横杆贯穿于主板的中心内部,且齿轮关于横杆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按扣镶嵌在定位块的内部,且按扣通过弹簧与定位杆构成伸缩结构。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与按扣为一体化结构,且活动块的侧视为“L”形,并且活动块与凹槽卡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1、在将D-SUB主体和HDMI主体安装到底块的顶块上时,可对按扣进行挤压,使其带动活动块与卡槽形成卡合,从而便于对D-SUB主体和HDMI主体进行拆装工作,有利于后续对连接器的安装工作;2、工作人员可通过对拨杆的转动,使其带动齿轮进行旋转,从而通过齿块带动顶块和底块进行升降运动,从而便于对D-SUB主体和HDMI主体进行距离调节,有利于适应不同距离的连接器的安装工作;3、按扣在定位块的内部通过弹簧与定位杆构成伸缩结构,通过对暗扣的作用,使活动块与凹槽的不同位置进行卡合,从而便于对D-SUB主体和HDMI主体的左右距离进行调节,从而便于后续不同条件下的安装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底块与顶块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活动块与凹槽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按扣与定位块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块;2、顶块;3、齿槽;4、连接杆;5、第一滑槽;6、齿块;7、齿轮;8、拨杆;9、横杆;10、主板;11、限位槽;12、连接槽;13、D-SUB主体;14、凹槽;15、定位块;16、按扣;17、活动块;18、第二滑槽;19、定位杆;20、弹簧;21、接线;22、HDMI主体;23、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包括底块1、顶块2、主板10、D-SUB主体13和定位块15,底块1的顶端连接有顶块2,且顶块2和底块1的两侧中部开设有齿槽3,并且齿槽3的内部安装有齿块6,顶块2的两侧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且底块1的两侧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并且顶块2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与底块1相互连接,同时底块1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与顶块2相互连接,底块1和顶块2通过齿块6相互连接,且齿块6与齿轮7相互连接,并且齿轮7上设置有拨杆8,同时齿轮7通过横杆9与另一端齿轮7相互连接,主板10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2,且横杆9通过连接槽12与主板10相互连接,并且主板10通过限位槽11与底块1和顶块2相互连接,顶块2的内壁与D-SUB主体13相互连接,且D-SUB主体13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4,并且凹槽14与活动块17相互连接,顶块2的右端安装有定位块15,且定位块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8,并且按扣16通过第二滑槽18与定位块15相互连接,同时按扣16上固定安装有活动块17,定位块1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19,且按扣16通过弹簧20与定位杆19相互连接,并且定位杆19位于第二滑槽18的内部,同时定位块15的底端与D-SUB主体13相互连接,D-SUB主体13的底部设置有接线21,且接线21的底端通过插槽23与HDMI主体22相互连接,并且HDMI主体22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4,底块1的转折处安装有定位块15,且定位块15通过活动块17和凹槽14与HDMI主体22相互连接;底块1和顶块2通过齿块6与齿轮7啮合连接,且齿块6在底块1和顶块2内开设的齿槽3内部等间距分布,从而方便齿轮7带动齿块6进行运动,有利于后续对底块1和顶块2的升降工作;顶块2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与底块1构成滑动结构,且主板10通过限位槽11与底块1和顶块2滑动连接,有利于顶块2和底块1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进行滑动时能够保持平稳,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保护点】
1.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包括底块(1)、顶块(2)、主板(10)、D-SUB主体(13)和定位块(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1)的顶端连接有顶块(2),且顶块(2)和底块(1)的两侧中部开设有齿槽(3),并且齿槽(3)的内部安装有齿块(6),所述顶块(2)的两侧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且底块(1)的两侧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并且顶块(2)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与底块(1)相互连接,同时底块(1)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与顶块(2)相互连接,所述底块(1)和顶块(2)通过齿块(6)相互连接,且齿块(6)与齿轮(7)相互连接,并且齿轮(7)上设置有拨杆(8),同时齿轮(7)通过横杆(9)与另一端齿轮(7)相互连接,所述主板(10)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2),且横杆(9)通过连接槽(12)与主板(10)相互连接,并且主板(10)通过限位槽(11)与底块(1)和顶块(2)相互连接,所述顶块(2)的内壁与D-SUB主体(13)相互连接,且D-SUB主体(13)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4),并且凹槽(14)与活动块(17)相互连接,所述顶块(2)的右端安装有定位块(15),且定位块(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8),并且按扣(16)通过第二滑槽(18)与定位块(15)相互连接,同时按扣(16)上固定安装有活动块(17),所述定位块(1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19),且按扣(16)通过弹簧(20)与定位杆(19)相互连接,并且定位杆(19)位于第二滑槽(18)的内部,同时定位块(15)的底端与D-SUB主体(13)相互连接,所述D-SUB主体(13)的底部设置有接线(21),且接线(21)的底端通过插槽(23)与HDMI主体(22)相互连接,并且HDMI主体(22)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4),所述底块(1)的转折处安装有定位块(15),且定位块(15)通过活动块(17)和凹槽(14)与HDMI主体(22)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SUB对HDMI叠层连接器,包括底块(1)、顶块(2)、主板(10)、D-SUB主体(13)和定位块(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块(1)的顶端连接有顶块(2),且顶块(2)和底块(1)的两侧中部开设有齿槽(3),并且齿槽(3)的内部安装有齿块(6),所述顶块(2)的两侧底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且底块(1)的两侧顶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并且顶块(2)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与底块(1)相互连接,同时底块(1)通过连接杆(4)和第一滑槽(5)与顶块(2)相互连接,所述底块(1)和顶块(2)通过齿块(6)相互连接,且齿块(6)与齿轮(7)相互连接,并且齿轮(7)上设置有拨杆(8),同时齿轮(7)通过横杆(9)与另一端齿轮(7)相互连接,所述主板(10)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12),且横杆(9)通过连接槽(12)与主板(10)相互连接,并且主板(10)通过限位槽(11)与底块(1)和顶块(2)相互连接,所述顶块(2)的内壁与D-SUB主体(13)相互连接,且D-SUB主体(13)的上端开设有凹槽(14),并且凹槽(14)与活动块(17)相互连接,所述顶块(2)的右端安装有定位块(15),且定位块(15)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滑槽(18),并且按扣(16)通过第二滑槽(18)与定位块(15)相互连接,同时按扣(16)上固定安装有活动块(17),所述定位块(1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19),且按扣(16)通过弹簧(20)与定位杆(19)相互连接,并且定位杆(19)位于第二滑槽(18)的内部,同时定位块(15)的底端与D-SUB主体(13)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林王晨焰颜璐瑶肖萍招
申请(专利权)人:吉安市联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