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2612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涉及加工治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锥形槽、多个滑动槽,锥形槽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锥形槽内滑动配合有顶锥块,顶锥块的周侧设有与滑动槽相对应的滑动凸台,第一电机与顶锥块之间装设有转动杆,转动杆螺纹配合在顶锥块内,固定杆的一端装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侧装设有第二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的装设,提升了顶锥块滑动的滑动速度,提高了加工的效率,第二电机的装设,为齿轮的转动提供了动力,提升了该治具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顶锥块的装设,能对固定杆进行扩张变形,使固定杆能够周侧同时变形,提升了底座装夹后的位置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
本技术属于加工治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
技术介绍
夹具是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使之占有正确的位置,以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又称卡具,从广义上说,在工艺过程中的任何工序,用来迅速、方便、安全地安装工件的装置,都可称为夹具,夹具通常由定位元件、夹紧装置、对刀引导元件(确定刀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或导引刀具方向)、分度装置、连接元件以及夹具体组成。现有的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大多自动化程度低,浪费人力,加工效率低,对底座定位后位置精度低,治具的稳定性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通过第一电机的装设,提升了顶锥块滑动的滑动速度,提高了加工的效率,第二电机的装设,为齿轮的转动提供了动力,提升了该治具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顶锥块的装设,能对固定杆进行扩张变形,使固定杆能够周侧同时变形,提升了底座装夹后的位置精度,顶环的装设,能对底座进行夹紧,使夹紧后的底座不易松动,提升了该治具的稳定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开设有锥形槽、多个滑动槽,锥形槽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锥形槽内滑动配合有顶锥块,顶锥块的周侧设有与滑动槽相对应的滑动凸台,第一电机与顶锥块之间装设有转动杆,转动杆螺纹配合在顶锥块内,固定杆的一端装设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一侧装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装设有齿轮,固定杆的周侧螺纹配合有顶环,顶环上开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槽。可选的,固定杆为圆柱状结构,锥形槽与滑动槽相连通,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锥形槽内,转动杆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可选的,顶锥块的一端开设有与转动杆相配合在内螺纹,顶锥块为圆锥台状结构,转动杆为圆柱状结构。可选的,连接杆固定安装在固定杆上侧,且连接杆为L型结构,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上,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上。可选的,固定杆的周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圆环,且限位圆环位于靠近顶环远离第一电机的一侧。可选的,连接杆的上侧装设有油泵,油泵的出油口装设有与齿轮相对应的毛刷,且毛刷位于齿轮的上方。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第一电机的装设,提升了顶锥块滑动的滑动速度,提高了加工的效率,第二电机的装设,为齿轮的转动提供了动力,提升了该治具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顶锥块的装设,能对固定杆进行扩张变形,使固定杆能够周侧同时变形,提升了底座装夹后的位置精度,顶环的装设,能对底座进行夹紧,使夹紧后的底座不易松动,提升了该治具的稳定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固定杆1,第一电机2,顶锥块3,转动杆4,连接杆5,第二电机6,齿轮7,顶环8,限位圆环9,油泵10,毛刷11,锥形槽101,滑动槽10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的一端开设有锥形槽101、多个滑动槽102,锥形槽101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2,锥形槽101内滑动配合有顶锥块3,顶锥块3的周侧设有与滑动槽102相对应的滑动凸台,第一电机2与顶锥块3之间装设有转动杆4,转动杆4螺纹配合在顶锥块3内,固定杆1的一端装设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一侧装设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装设有齿轮7,固定杆1的周侧螺纹配合有顶环8,顶环8上开设有与齿轮7相啮合的齿槽801。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该治具使用时,先是把底座套入到固定杆1的周侧,然后开启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开启带动转动杆4转动,转动杆4的转动带动顶锥块3向靠近第一电机2的方向上滑动,顶锥块3的移动使固定杆1的一端扩张放大,然后开启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开启带动齿轮7转动,然后开启油泵10,油泵10对毛刷11进行供油,毛刷11对齿轮7,进行刷油,齿轮7的转动带动顶环8向靠近顶锥块3的方向上移动,然后顶环8的一侧贴合到底座的一侧上,最后顶环8继续推动底座移动,直到底座贴合到固定杆1扩张放大的一端上。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第一电机2、第二电机6、油泵10可通过蓄电池供电或外接电源。通过第一电机2的装设,提升了顶锥块3滑动的滑动速度,提高了加工的效率,第二电机6的装设,为齿轮7的转动提供了动力,提升了该治具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力,顶锥块3的装设,能对固定杆1进行扩张变形,使固定杆1能够周侧同时变形,提升了底座装夹后的位置精度,顶环8的装设,能对底座进行夹紧,使夹紧后的底座不易松动,提升了该治具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固定杆1为圆柱状结构,锥形槽101与滑动槽102相连通,第一电机2固定安装在锥形槽101内,转动杆4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锥形槽101的装设,能对固定杆1进行扩张放大,起到夹紧底座的作用。本实施例的顶锥块3的一端开设有与转动杆4相配合在内螺纹,顶锥块3为圆锥台状结构,转动杆4为圆柱状结构,转动杆4的装设,起到连接第一电机2与顶锥块3的作用。本实施例的连接杆5固定安装在固定杆1上侧,且连接杆5为L型结构,第二电机6固定安装在连接杆5上,齿轮7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6上,齿轮7的装设,起到传递第二电机6动力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固定杆1的周侧固定安装有限位圆环9,且限位圆环9位于靠近顶环8远离第一电机2的一侧,限位圆环9的装设,起到对顶环8的限位作用,减小了顶环8脱离齿轮7的可能性。本实施例的连接杆5的上侧装设有油泵10,油泵10的出油口装设有与齿轮7相对应的毛刷11,且毛刷11位于齿轮7的上方,毛刷11的装设,起到对齿轮7进行刷油的作用。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的一端开设有锥形槽(101)、多个滑动槽(102),锥形槽(101)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2),锥形槽(101)内滑动配合有顶锥块(3),顶锥块(3)的周侧设有与滑动槽(102)相对应的滑动凸台,第一电机(2)与顶锥块(3)之间装设有转动杆(4);/n转动杆(4)螺纹配合在顶锥块(3)内,固定杆(1)的一端装设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一侧装设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装设有齿轮(7),固定杆(1)的周侧螺纹配合有顶环(8),顶环(8)上开设有与齿轮(7)相啮合的齿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杆(1),固定杆(1)的一端开设有锥形槽(101)、多个滑动槽(102),锥形槽(101)的一侧装设有第一电机(2),锥形槽(101)内滑动配合有顶锥块(3),顶锥块(3)的周侧设有与滑动槽(102)相对应的滑动凸台,第一电机(2)与顶锥块(3)之间装设有转动杆(4);
转动杆(4)螺纹配合在顶锥块(3)内,固定杆(1)的一端装设有连接杆(5),连接杆(5)的一侧装设有第二电机(6),第二电机(6)的输出端装设有齿轮(7),固定杆(1)的周侧螺纹配合有顶环(8),顶环(8)上开设有与齿轮(7)相啮合的齿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座用高效率加工治具,其特征在于,固定杆(1)为圆柱状结构,锥形槽(101)与滑动槽(102)相连通,第一电机(2)固定安装在锥形槽(101)内,转动杆(4)固定安装在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慧谢云贤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启博瑞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