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0967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可根据环境温度对用户体温进行补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本技术涉及智能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为实时了解病人或普通人群的体温情况,穿戴式的智能设备愈来愈多出现在普通人群中,用户可佩戴穿戴设备来判断自身是否处于一个健康的体温范围。但现有的穿戴设备仅仅在测量用户的体表温度后直接将该温度显示在屏幕上,不再计算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的影响。由于皮肤表温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穿戴设备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不够精确的。因此,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急需解决上述问题以更精确地测量用户的体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顶壁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侧壁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固定地安装有PCB板,该PCB板将密闭容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下腔室中,第二传感器设置在上腔室中。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底壁具有第一感温部,该第一感温部为固定于底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底壁上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一感温部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温部的厚度不大于0.8mm。进一步地,所述上壳具有第二感温部,该第二感温部为固定于上壳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上壳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二感温部上。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下壳的侧壁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底壁具有第一感温部,该第一感温部为固定于底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底壁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一感温部上。进一步地,所述下壳的侧壁具有第二感温部,该第二感温部为固定于侧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侧壁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二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二感温部上。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通过增设的了对环境温度测量的第二传感器、对根据环境温度对实测用户体温进行补偿计算的控制装置,使得显示于用户的温度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测温式穿戴设备更接近于用户的实际体温,有效的避免了用户误判自己的体温状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实施例一中智能穿戴设备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中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二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剖视图;图6是实施例三中壳体及其内部部件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连接带;11.安装槽;2.壳体;21.下壳;211第一感温部;212.第一开孔;22.上壳;221.第二感温部;222.第二开孔;2A.密闭容腔;3.第一传感器;4.PCB板;5.第二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除非另作定义,本专利文件中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2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2包括上壳22和下壳21,所述上壳22和下壳21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2A;所述密闭容腔2A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5;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3与下壳21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感知人体的腕部肌肤温度;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5与上壳22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3和第二传感器5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用于将壳体2固定在用户身上的连接带1。连接带1结构:如图3所示,该连接带1为具有搭接扣的柔性结构,所述搭接扣位于该连接带1的端部,且该连接带1的两端部具有相适配的搭接扣以相互扣合固定在用户的手腕上,以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其特征在于:/n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n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n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n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确测温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和控制装置,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下壳之间形成有密闭容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闭容腔内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其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与下壳的底壁接触以感知生物体的体表温度;
其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接触以感知环境温度;
所述控制装置为能够依据所述环境温度对体表温度进行补偿的控制装置,且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于该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顶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与上壳的侧壁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固定地安装有PCB板,该PCB板将密闭容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且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在下腔室中,第二传感器设置在上腔室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的底壁具有第一感温部,该第一感温部为固定于底壁的金属薄片,或者为形成于底壁上且厚度减小的薄壁部,所述第一传感器贴合在该第一感温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火军方进喻文景叶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