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及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及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3405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09 1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及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其中,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其被组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并且在调节至设定角度后能够稳定地保持该设定角度;包括:固接至所述车把上的载座;以及围绕一设定轴线转动地附接至所述载座上的仪表盘;其中,所述仪表盘和载座之间配置有角度定位机构,所述角度定位机构配置成在调节至所述设定角度后能够限制所述仪表装置的转动,具备:至少一对齿轮构件,其一配置成跟随所述仪表盘转动,另一被限制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仪表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出行交通工具的仪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及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


技术介绍

1、市场上的一些电动两轮车仪表为螺栓永久固定不可调节,致使用骑行者因室外光照强度不同、身高不同等外在因素导致电动两轮车仪表不能根据使用环境需求进行最佳可视化视角的调节,从而不能高效直观的查看课仪表显示内容而影响可视化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1633248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动助力车仪表的固定结构,包括转动件、仪表下盖和轴承,所述转动件上端设有第一转动连接部,所述仪表下盖的侧边上设有第二转动连接部,所述第一转动连接部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形成侧边连接的l型结构,使仪表下盖能够以轴承的轴线为转动中心相对转动件上下翻转;此外该专利说明书[0022段]还指出,第一转动连接部1-3和第二转动连接部上的轴承连接孔内壁上设有配合面12,轴轴承的外壁上设有配合面11,装配时,轴承和轴承连接孔通过配合面11和配合面12实现型面配合连接。

3、由此可知,上述专利中的仪表与转动件仅通过型面配合连接,两者连接的稳固性低,在用户骑行过程中,仪表盘会受到风阻的影响,从而使得仪表盘发生转动,偏离设定的倾斜角度,给用户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具有抗风性好的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包括车把和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方便用户操作使用。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被组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并且在调节至设定角度后能够稳定地保持该设定角度;包括:

5、固接至所述车把上的载座;以及围绕一设定轴线转动地附接至所述载座上的仪表盘;

6、其中,所述仪表盘和载座之间配置有角度定位机构,所述角度定位机构配置成在调节至所述设定角度后能够限制所述仪表装置的转动,具备:

7、至少一对齿轮构件,其一配置成跟随所述仪表盘转动,另一被限制转动;并且,所述一对齿轮构件中其一被施以弹簧力且可移动,另一被限制移动,以在角度调节过程中所述一对齿轮构件克服所述弹簧力地移动至分离状态,并在完成所述角度调节后所述一对齿轮构件受所述弹簧力作用而复位至啮合状态。

8、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为:

9、进一步地,所述一对齿轮构件包括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而相互啮合或分离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10、进一步地,所述仪表盘上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延伸的枢接部,所述第一齿轮以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的方式被接纳在所述枢接部中。

11、进一步地,所述枢接部内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上贯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沿所述设定轴线上间隔开地背向对置有两个第一齿轮,所述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夹持一复位弹簧。

12、进一步地,所述枢接部内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上间隔的两个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中各具有一第一齿轮和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齿轮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配置成能够移动且跟随仪表盘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配置成跟随仪表盘转动但被限制移动,所述第二齿轮配置成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但被限制转动。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具有垂直于所述设定轴线的第一啮合面,所述第二齿轮具有垂直于所述设定轴线的第二啮合面,所述第一和第二啮合面上均配置若干齿形部。

16、进一步地,所述载座具有:箍紧部,其用于固接车把;灯支持部,其用于支撑照明灯;以及仪表支持部,其用于支撑所述仪表盘。

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包括车把和仪表装置,所述仪表装置为上述所述的仪表装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包括载座和可围绕设定轴线转动以调节可视角度的仪表盘,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使用需求灵活调整所述仪表盘的可视角度;此外,所述仪表盘和载座之间设置有角度定位机构,该角度定位机构包括相互分离和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不仅方便了用户调节仪表盘的倾斜角度,且使得仪表盘在角度调节完成后能够稳定地保持该设定角度稳定状态;进一步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啮合面均垂直于设定轴线,增加了两者的接触面,通过多个齿部进行啮合,进一步提高了仪表盘与载座之间的固定力,使仪表盘具有良好的抗风性,保证仪表盘的稳定性;在角度调节完成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能够受到受复位弹簧提供的弹簧力自动啮合,实现仪表盘的定位,整体结构设计新颖巧妙,可靠性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被组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并且在调节至设定角度后能够稳定地保持该设定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齿轮构件包括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而相互啮合或分离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上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延伸的枢接部,所述第一齿轮以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的方式被接纳在所述枢接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内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上贯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沿所述设定轴线上间隔开地背向对置有两个第一齿轮,所述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夹持一复位弹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内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上间隔的两个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中各具有一第一齿轮和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齿轮上,另一端抵靠在所述容纳腔的底壁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配置成能够移动且跟随仪表盘转动,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设置。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配置成跟随仪表盘转动但被限制移动,所述第二齿轮配置成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但被限制转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具有垂直于所述设定轴线的第一啮合面,所述第二齿轮具有垂直于所述设定轴线的第二啮合面,所述第一和第二啮合面上均配置若干齿形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座具有:

10.一种出行交通工具,包括车把和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装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仪表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角度的仪表装置,被组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并且在调节至设定角度后能够稳定地保持该设定角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齿轮构件包括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而相互啮合或分离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盘上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延伸的枢接部,所述第一齿轮以能够沿所述设定轴线移动的方式被接纳在所述枢接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内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上贯穿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沿所述设定轴线上间隔开地背向对置有两个第一齿轮,所述两个第一齿轮之间夹持一复位弹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仪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内具有沿所述设定轴线上间隔的两个容纳腔,所述两个容纳腔中各具有一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旭云林文飞刘旭羿钱子翔周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开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