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方法、车体底架及车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083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车体底架安装领域,提供了一种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方法、车体底架及车体。其中,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其设置在底架的底部预设支点处,同时用于确定底架基准面及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挠度测量机构,其用于校准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的挠度;锁止机构,其上端固定于底架的横梁截面,具有下端受拉自锁性;拉紧机构,其与锁止机构的下端连接,用于产生向下的约束力以固定底架来维持预制挠度。其解决了车体总组装过程底架挠度焊后回弹、横梁母材拉伤补焊修复等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完善了车体总组装的工艺流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方法、车体底架及车体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体底架安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方法、车体底架及车体。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目前,车体总组装工序在枕内位置预制挠度时,通常采用的方案是:将手扳葫芦的链条穿过底架中部横梁加工圆孔,再与地表预埋拉钩连接固定,通过手扳葫芦施加载荷,将底架与车体支撑立柱靠严。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预制挠度方案存在以下问题:1)横梁加工圆孔所在位置母材较薄,且圆孔底部难以加装稳固的防护垫,通过链条施加向下的载荷很容易造成圆孔周边局部变形、撕裂,需要在焊接完成卸除链条后进行调修、补焊处理;2)链条固定无法保证焊接过程中的刚性约束,存在焊后挠度回弹的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能够避免焊后挠度回弹,提高车体组装底架的质量,完善车体总组装的工艺流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包括:支撑机构,其设置在底架的底部预设支点处,同时用于确定底架基准面及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挠度测量机构,其用于校准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的挠度;锁止机构,其对称固定在底架的挠度预制部位两侧;所述锁止机构具有受拉自锁性;拉紧机构,其与锁止机构连接,用于产生向下的约束力以固定底架来维持预制挠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采用如上述所述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的挠度预制方法。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采用如上述所述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的挠度预制方法,包括:将底架吊运至车体总组装工作胎位;沿底架纵向设定底架挠度的支点;在设定的支点底部安装支撑机构来支撑底架;将底架枕梁所有支点调整到同一水平面,并定义其为零基准面,确定出底架基准面及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通过挠度测量机构分别校准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的挠度,确保达到设定挠度要求;将锁止机构对称固定在底架的挠度预制部位两侧;利用拉紧机构产生向下的约束力以固定底架来维持预制挠度,同时使得锁止机构受拉自锁。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体底架。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车体底架,其挠度采用如上述所述的挠度预制方法预制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车体。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车体,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车体底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利用支撑机构支撑在底架的底部预设支点处,同时确定底架基准面及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在校准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的挠度后,利用锁止机构和拉紧机构配合,由拉紧机构产生向下的约束力以固定底架来维持预制挠度,同时锁止机构自锁,使其固定在底架的挠度预制部位,解决了车体总组装过程底架挠度焊后回弹、横梁母材拉伤补焊修复等问题,结合部件的特点,对相对扁平化的底架结构采用专用的装置组合进行固定,制造出车体组装所必须的拱形基座,强化整个车体的承载能力;部件连接焊缝焊接过程当中,形成强力、稳定的约束,消除受焊接区域热输入影响部位的变形,有效预防了拱形结构回弹,使车体在焊接完成后关键尺寸满足质量需求;同时,锁止机构及拉紧机构与底架连接处形状契合度高,有效分了散受力点,防止因局部应力集中导致的母材变形或撕裂问题,提升了车体组焊工艺水平。本专利技术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过程;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支撑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锁止机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剪刀式卡钳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剪刀式卡钳主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剪刀式卡钳侧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剪刀式卡钳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轴销结构;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拉紧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解决技术背景中提及到的车体总组装过程底架挠度焊后回弹、横梁母材拉伤补焊修复的问题,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包括支撑机构2、挠度测量机构、锁止机构4和拉紧机构3。为了能够支撑底架,确定底架基准面及各个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本实施例的支撑机构2设置在底架1的底部预设支点处,同时用于确定底架基准面及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基座2-1,所述第一基座2-1上安装有顶杆2-2和导杆2-3,所述顶杆2-2高度可调,导杆2-3在底架吊运下落过程中起到导向和防止晃动及磕碰的作用。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顶杆2-2为螺柱顶杆,螺柱顶杆与第一基座2-1螺纹配合,以实现顶杆高度可调。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顶杆也可为具有锁定机构的升降杆,其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此处不再累述。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机构也可采用支撑柱结构来实现,该支撑柱的高度可调,用来实现底架的挠度可预制。为了防止顶杆破损及保护支撑机构,所述顶杆2-2的顶部还设有垫块,比如:尼龙圆垫块等。为了更加稳定地支撑底架,在附图1中,本实施例底部预设支点包括底架枕梁部位、端部、枕内及中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挠度测量机构用于校准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的挠度。具体地,如图2所示,挠度测量机构用于校准枕梁零点、中心挠度、枕内挠度以及端部下垂度,确保满足预制挠度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挠度测量机构的结构为现有结构,比如采用挠度测量器来实现,具体型号可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选择。如图4-图9所示,锁止机构对称固定在底架的挠度预制部位两侧;所述锁止机构具有受拉自锁性。具体地,所述锁止机构包括第一剪刀式卡钳4-1、第二剪刀式卡钳4-2和轴销4-3,轴销4-3用于连接第一剪刀式卡钳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机构,其设置在底架的底部预设支点处,同时用于确定底架基准面及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n挠度测量机构,其用于校准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的挠度;/n锁止机构,其对称固定在底架的挠度预制部位两侧;所述锁止机构具有受拉自锁性;/n拉紧机构,其与锁止机构连接,用于产生向下的约束力以固定底架来维持预制挠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其设置在底架的底部预设支点处,同时用于确定底架基准面及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相对基准面的差值;
挠度测量机构,其用于校准各个挠度预制部位的挠度;
锁止机构,其对称固定在底架的挠度预制部位两侧;所述锁止机构具有受拉自锁性;
拉紧机构,其与锁止机构连接,用于产生向下的约束力以固定底架来维持预制挠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机构呈剪刀式卡钳状,锁止机构的两个剪刀式卡钳用于咬合固定在底架的上下表面,两个剪刀式卡钳的下端均设置有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机构包括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上设置有升降可调的拉杆,所述拉杆上设置有拉钩,所述拉钩用于与通孔配合连接,以通过拉杆的升降可调来对锁止装置施加向下载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底部预设支点包括底架枕梁部位、端部、枕内及中心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挠度测量机构用于校准枕梁零点、中心挠度、枕内挠度以及端部下垂度,确保满足预制挠度要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组装底架挠度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靖峰许世涛王昊李明单旭光孙日超王鹏王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