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8903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6:07
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包含灌浆口、缓冲变形筒、散布口和搭接面,上部的缓冲变形筒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状结构,缓冲变形筒的顶部设置灌浆口,下部为帽檐状结构,底部设置散布口,帽檐状结构的底表面为搭接面以用于搭接安装,灌浆口与浮置板的上端面平齐,缓冲变形筒的外缘紧贴于浮置板上的灌浆孔内壁,搭接面与减振垫贴合组装在一起;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浮置板与混凝土灌浆体的软连,提供更好的限位和缓冲减振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涉及一种置于轨道浮置板、减振垫与混凝土灌浆体之间的用于限位和缓冲减振的装置。
技术介绍
浮置板轨道系统是采用预制或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成板式或梁式整体道床,通过隔振元件与轨道基础弹性隔离,构成质量、弹簧与阻尼单元的道床质量系统。浮制板道床是通过设置在道床下面及两侧的隔振元件来阻隔轨道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刚性连接,吸收列车冲击能量,从而达到减振和消音的目的。物如其名,名为浮置板,其本身的位置设定是浮动的,只有浮动的,相对位置有位移作用才能有能量的吸收和缓振作用,该功能性特征是实现列车的减振降噪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列车运行,载荷通过钢轨和扣件等相关媒介作用在浮置板上之后,浮置板在载荷和隔振元件的双重作用下,会发生纵向和横向的位移,这种位移量是有设计要求的,不允许过量位移,不然会出现安全事故。由此,为了限制浮置板的位移量,必须设置限位装置,纵向方向因为浮置板自身重量和重力作用,可以不做限位,也不能限位,因为浮置板的缓冲减振主要就是纵向位移,主要的限位是横向位移,防止浮置板横向过度位移,所以在浮置板的中间位置设计了两个灌浆孔,当浮置板放置到位后,在灌浆孔位置灌入混凝土浆液,混凝土浆液进入灌浆孔后与地面基底连接,这样,在混凝土固化后会在浮置板的灌浆孔位置形成两个凸台状限位结构,灌浆混凝土与浮置板是刚性构件,要想灌浆的混凝土既能实现限位作用又能不影响浮置板的浮动减振,需要在灌浆混凝土和浮置板之间安装缓振吸能构件,这样灌浆套就应运而生,灌浆套使用橡胶材质制造,橡胶材质本身的软弹特性能起到减振作用,又缓解了两者的刚性连接,通过在灌浆套上设计不同的结构特征,可以实现不同的减振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浮置板与混凝土灌浆体的软连,提供更好的限位和缓冲减振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包含灌浆口、缓冲变形筒、散布口和搭接面,其特征在于:上部的缓冲变形筒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状结构,缓冲变形筒的顶部设置灌浆口,下部为帽檐状结构,底部设置散布口,帽檐状结构的底表面为搭接面以用于搭接安装,灌浆口与浮置板的上端面平齐,缓冲变形筒的外缘紧贴于浮置板上的灌浆孔内壁,搭接面与减振垫贴合组装在一起。其中:所述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使用橡胶材质制作。其中:所述缓冲变形筒包含筒本体和位于筒本体外缘的凸缘结构而提供缓冲减振功能。其中: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环状凸台,所述环状凸台上下间隔排列设置。其中:多条环状凸台从上至下高度逐渐增大。其中: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断续环状凸台,所述断续环状凸台上下间隔排列设置。其中: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方形楞条,所述方形楞条沿径向间隔排列设置。其中: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圆形楞条,所述圆形楞条沿径向间隔排列设置。通过上述内容可知,本专利技术的非金属复合声屏障板具有如下效果:1、使用橡胶材质制作,实现浮置板与混凝土灌浆体的软连接。2、在灌浆装置外表设计不同形状的凸台结构,当凸台与浮置板灌浆孔内壁接触,就比原先的平板平面接触受力面积要小,从而增加灌浆装置的变形位移量,实现浮置板的限位和缓冲减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安装完成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显示本专利技术的环状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断续环状凸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显示本专利技术的方形楞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的圆形楞条的结构示意图。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灌浆装置;2.浮置板;3.混凝土灌浆体;4.减振垫;5.灌浆口;6.缓冲变形筒;7.散布口;8.搭接面;9.环状凸台;10.断续环状凸台;11.方形楞条;12.圆形楞条。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6,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的实际应用场合,具有限位和缓冲减振作用的。参见图2~5,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特性的结构型式。所述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1使用橡胶材质制作,由灌浆口5、缓冲变形筒6、散布口7和搭接面8组成,上部的缓冲变形筒6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状结构,缓冲变形筒6的顶部设置灌浆口5,下部为帽檐状结构,底部设置散布口7,帽檐状结构的底表面为搭接面8,用于搭接安装。其中,当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1被如图1所示安装在浮置板2和减振垫4上时,灌浆口5与浮置板2的上端面平齐,缓冲变形筒6的外缘紧贴于浮置板2上的灌浆孔内壁,搭接面8与减振垫4贴合组装在一起,完成组装后放置在施工现场,混凝土浆液从灌浆口5处灌入,通过散布口7散布到减振垫之下,与基底结合,当混凝土浆液完全固化后灌浆装置1被固定在浮置板2和混凝土灌浆体3之间,当有列车通过时,浮置板在载荷作用下有发生纵向和横向位移的趋势,此时由于灌浆装置1本身的橡胶材质,以及缓冲变形筒6的结构,使得浮置板可顺利实施位移,从而达到缓冲减振的功能需求。其中,所述缓冲变形筒6包含筒本体和位于筒本体外缘的凸缘结构,从而提供更好的缓冲减振功能。优选的是,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环状凸台9(参见图2),所述环状凸台上下间隔排列设置,更为优选的是,多条环状凸台从上至下高度逐渐增大。优选的是,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断续环状凸台10(参见图3),所述断续环状凸台10上下间隔排列设置。优选的是,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方形楞条11(参见图4),所述方形楞条11沿径向间隔排列设置。优选的是,所述凸缘结构为多条具有一定厚度的圆形楞条12(参见图5),所述圆形楞条12沿径向间隔排列设置。由此,通过上述不同结构的凸缘结构,能更好的适配不同的需求和应用,以具有更好的适用效果和实用性能。由此,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使用橡胶材质制作,实现浮置板与混凝土灌浆体的软连接。2、在灌浆装置外表设计不同形状的凸台结构,当凸台与浮置板灌浆孔内壁接触,就比原先的平板平面接触受力面积要小,从而增加灌浆装置的变形位移量,实现浮置板的限位和缓冲减振作用。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包含灌浆口、缓冲变形筒、散布口和搭接面,其特征在于:/n上部的缓冲变形筒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状结构,缓冲变形筒的顶部设置灌浆口,下部为帽檐状结构,底部设置散布口,帽檐状结构的底表面为搭接面以用于搭接安装,灌浆口与浮置板的上端面平齐,缓冲变形筒的外缘紧贴于浮置板上的灌浆孔内壁,搭接面与减振垫贴合组装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包含灌浆口、缓冲变形筒、散布口和搭接面,其特征在于:
上部的缓冲变形筒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状结构,缓冲变形筒的顶部设置灌浆口,下部为帽檐状结构,底部设置散布口,帽檐状结构的底表面为搭接面以用于搭接安装,灌浆口与浮置板的上端面平齐,缓冲变形筒的外缘紧贴于浮置板上的灌浆孔内壁,搭接面与减振垫贴合组装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使用橡胶材质制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浮置板灌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变形筒包含筒本体和位于筒本体外缘的凸缘结构而提供缓冲减振功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浮置板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厉敏辉许孔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