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6613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站台屏蔽门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包括至少两条相互平行、且沿站台边缘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若干带有驱动单元、且可沿各自所在滑轨滑动的活动单元门;所述活动单元门包括底部的承载板以及竖直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的门体单元,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运动轮和导向滑块,承载板通过所述导向滑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滑轨中,所述运动轮在所述驱动单元驱动带动整个活动单元门沿滑轨方向在站台地面上移动,是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以若干活动单元门在多排滑轨上错位布置,实现在高铁站台上根据进站车型规格实时调整开门位置以适应各种车型的高铁站台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
本技术属于高铁/城际铁路站台屏蔽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
技术介绍
站台屏蔽门系统是设置在站台边缘、将乘客候车区与列车运行区相互隔离,并与列车门相对应、可多级控制开启和关闭滑动门的连续屏障,一般有全高、半高、密闭和非密闭之分,简称屏蔽门或站台门。当列车到达和出发时,屏蔽门可自动开启和关闭,将行车空间与乘客候车空间做一个机械化的隔离,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候车环境。而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的运行环境下,由于行车密度大,过站(不停站)列车高速经过车站等因素会导致一系列空气动力学问题,对站台上的旅客及工作人员安全构成威胁,地下站台尤其如此。并且在部分城际铁路的设计和建设中,为体现城际铁路快进快出的特点,节省工程投资,城际铁路也会采用类似于地铁的站台候车模式,站台候车的安全隐患会增大,有必要在站台边缘设置站台门装置,保证乘客安全和运营安全。然而,我国的高铁列车、城际列车由于运输线路分布广泛、运行里程长等映射,同一站台中进站的在线运行车辆存在有多种车型的情况,因此在这个环境下使用的站台门均面临适应多种车型列车停靠的需要。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4176067A,名称为“适应所有列车车型的站台安全门”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站台安全门结构,通过将两组滑动门组件两两错位安装在同一根立柱上,门体结构包括滑动方向相反的左滑动门和右滑动门,列车到站停稳后,门体结构的左滑动门滑动后,与左边相邻的门体结构的右滑动门重叠;门体结构的右滑动门滑动后,与右边相邻门体结构的左滑动门重叠,实现适应不同车型停车车门位置。然而,这种技术方案中,由于左/右滑动的行程固定,且每个滑动门仅通过单向运动实现开门动作,该种方式对于车型的适应性实际上仍然存在局限,并不能根据不同车型调整开门位置,比如当列车停靠位置其车门刚好位于左/右滑动门重叠区域,则该方案无法实现对位开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旨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以若干活动单元门在多排滑轨上错位布置,实现在高铁站台上根据进站车型规格实时调整开门位置以适应各种车型的高铁站台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包括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前后两排滑动门组,每一排滑动门组均包括若干樘直立设置的活动单元门,每樘所述活动单元门均包括设置在底部承载板上的门体单元,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独立的驱动单元,且在所述驱动单元的驱动下独立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左、右滑动;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均为间隔设置;且在列车未进站停车上下客时和列车离站后,站台门关闭状态下,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上的每一个活动门单元在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沿滑轨方向运动至停止位置,所有活动单元门运动至停止位置时,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上的活动门单元间隔设置,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相互错位,即后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位于前排动门组中相邻的两个活动单元门之间的间隔位置,所有活动单元门在一条滑轨上的投影构成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无间隙的整体隔断门结构。而在列车进站停稳后,在站台门开门状态下,前排或者后排的滑动门组中位置对应列车开门位置处的单樘活动单元门向左或向右滑动形成开门,或者,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位置对应列车开门位置的相邻两樘活动单元门背向滑动相互远离露出中间通道构成开门位置,即,根据列车的车门打开位置,控制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上对应列车开门位置的活动单元门移动开启,具体的,若列车的车门打开位置处对应的有且仅有一樘活动单元门,则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该樘活动单元门左/右滑动即可完成开门;若列车的车门打开位置处对应的有两樘活动单元门,则根据每个活动单元门的中心线与列车的车门中心线间的相对左右位置关系,分别控制每个活动单元门向左和向右滑动可完成开门。一般的,所述门体单元与承载板等宽,且滑轨上的所有活动单元门尺寸相同。一般来说,高铁列车虽然型号不同规格不同,但其开门宽度的区别不大,因此,本方案中活动单元门的宽度一般可以选择与高铁列车的经典开门宽度相符。且所述门体单元包括框体结构,和嵌在框体结构上部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窗以及嵌在框体结构下部的多媒体板件,便于观察和接入智慧城市建设系统提供多媒体承载平台。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为水平设置且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运动轮的开口的平面安装板,所述运动轮通过安装轴承设置在开口处,所述驱动单元也通过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并且,所述门体单元顶部、承载板外还扣设有可开启的检修门罩,所述检修门罩关闭时将安装于所述承载板上的运动轮和驱动单元罩覆,由于该活动门的使用场景为半开放空间,且运动轮和驱动单元设置与靠近地面的底部位置,容易积灰、积水,同时作为动力传动原件,也是易损易坏的部件,综合考虑使用安全和检修的便利性,这里设计一个可开启的检修门罩,如铰接翻起结构或者卡嵌抽拉结构都可以实现。优选地,所述驱动单元为带有减速器、并通过同步带为运动轮提供动力的伺服电机,所述运动轮上设置有同步齿轮,所述伺服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驱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同步带将动力传递至运动轮上同步齿轮,同步齿轮带动运动轮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前后两排滑动门组均还包括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设置于地面的滑轨,以及设置于承载板底部且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块;所述导向机构与所述运动轮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导向机构与运动轮相互独立,动力仅靠运动轮,导向机构仅提供导向。每一排滑动门组均包括两组导向机构,且所述两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于所述运动轮运动轨迹的两侧。对应每组导向机构,每樘活动单元门的承载板底部的重心所在中垂线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滑块,即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在轨迹平稳且启动载荷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个导向滑块设置在底部的重心所在垂线上的设计;或者,每樘活动单元门的承载板底部、沿轨道边缘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滑块,在运动方向上前后两个导向滑块设置在底部两侧能够起到防止滑动门发生点头运动,提高平稳性。优选地,所述滑轨为设置于地面的凸起式轨道滑轨;所述滑块为内凹式,所述滑轨的凸起部分容纳至所述滑块的内凹部分。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技术方案,采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滑轨设计,且对设置在滑轨轨道上的活动门单元活动行程不做限制,采用错位的结构在实现隔离屏蔽功能的同时,还给活动单元门提供了整体移动和部分移动的空间,并且由于错位结构,两条滑轨上相邻的两个活动单元门之间可以相向或同向运动,在不同位置配合开启不同宽度尺寸的通道。1.通过前后两排错位滑动门结构结合每个滑动门的独立驱动方式,每个滑动门均能向左/右滑动,能够实现对于停靠任意位置的列车车门打开对应位置的站台门;2.单排滑动门包括前后两条导轨,滑动门底部包括前后两排与对应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前后两条导轨能够起到防止滑动门发生侧滚运动(绕X轴),提高滑动门运行平稳性。3.单排滑动门底部的单排滑块包括2个,设置在底部两侧,该方式能够起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前后两排滑动门组,每一排滑动门组均包括若干樘直立设置的活动单元门(2),每樘所述活动单元门(2)均包括设置在底部承载板(3)上的门体单元,所述承载板(3)上设置有独立的驱动单元(5),且在所述驱动单元(5)的驱动下独立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左、右滑动;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2)均为间隔设置;且在站台门关闭状态下,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2)相互错位,即后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2)位于前排动门组中相邻的两个活动单元门(2)之间的间隔位置;而在站台门开门状态下,前排或者后排的滑动门组中位置对应列车开门位置处的单樘活动单元门(2)向左或向右滑动形成开门;或者,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位置对应列车开门位置的相邻两樘活动单元门(2)背向滑动相互远离露出中间通道构成开门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前后两排滑动门组,每一排滑动门组均包括若干樘直立设置的活动单元门(2),每樘所述活动单元门(2)均包括设置在底部承载板(3)上的门体单元,所述承载板(3)上设置有独立的驱动单元(5),且在所述驱动单元(5)的驱动下独立沿站台边缘长度方向左、右滑动;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2)均为间隔设置;且在站台门关闭状态下,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2)相互错位,即后排滑动门组中的活动单元门(2)位于前排动门组中相邻的两个活动单元门(2)之间的间隔位置;而在站台门开门状态下,前排或者后排的滑动门组中位置对应列车开门位置处的单樘活动单元门(2)向左或向右滑动形成开门;或者,前后两排滑动门组中位置对应列车开门位置的相邻两樘活动单元门(2)背向滑动相互远离露出中间通道构成开门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单元与承载板(3)等宽,且前后两排滑动门上的所有活动单元门(2)尺寸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单元包括框体结构,和嵌在框体结构上部的透明玻璃或塑料窗(9)以及嵌在框体结构下部的多媒体板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为水平设置且中间开设有用于安装运动轮(4)的开口的平面安装板,运动轮(4)通过安装轴承设置在开口处,所述驱动单元(5)也通过安装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承载板(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错位式结构的高铁站台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建明占栋张志豪苏轩曹伟唐清谢明生黄华清李丰李文刚朱强王明慧严余松张学鹏景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