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2661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30 1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防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淹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以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充气的气泵;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囊的两端连接形成容纳所述汽车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位于汽车底盘的前端、中端与后端;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上分别具有两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汽车的四个车轮位置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汽车防淹装置具有适用面广、便于操作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防淹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防淹装置。
技术介绍
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使得汽车越来越多的进入了家庭,而汽车的安全问题是车主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极端天气引起的暴雨、连续强降雨等经常因排水不及时而形成大片积水甚至是城市内涝。现在的状况下,无论是行驶中的还是停放着的汽车面对不期而至的深度不断增加的积水,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应对的措施,甚至只能眼看着自己的爱车被淹而无计可施。汽车被淹后,可能造成车内电路被水泡而短路或有短路的风险、零部件的损坏、座椅及内饰面因水浸开裂损坏等,需对汽车进行大量的保养、维修后才能使用,不仅造成经济的损失、时间上的耽误,更因汽车电路浸水后会带来驾驶安全的风险。市场上现有的汽车防淹装置实际使用时,需有一个较大的场地将防水淹装置铺好,再将汽车开进去,装置的使用对场地要求比较高,还需要有助手协助才能使用,而在实际的场景中,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才能满足这种要求,绝大多数情况下非常不实用,因此,为防止洪涝期间汽车受淹,亟需研制一种适用面广、便于操作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汽车防淹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相关问题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面广、便于操作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汽车防淹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防淹装置,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以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充气的气泵;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囊的两端连接形成容纳所述汽车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位于汽车底盘的前端、中端与后端;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上分别具有两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汽车的四个车轮位置一一对应。另外,本技术的上述汽车防淹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三气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囊包括位于汽车底盘前端下方的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以及第一防撞气囊,于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一边的边沿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一个缺口,沿所述支撑气囊本体的其他三边边沿向上翻起形成所述第一防撞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与所述第一防撞气囊连为一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气囊包括位于所述汽车底盘下方中端的方形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以及于所述第二支撑气囊本体的相对两端设置的第二防撞气囊,其中,所述第二防撞气囊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所述第二防撞气囊、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所述第二使用状态,所述第二防撞气囊沿所述第二支撑气囊本体的两边沿向上翻起,所述第一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的防撞气囊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撞气囊的相对两侧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防淹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绑带,所述第一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的防撞气囊的侧面分别与所述第二防撞气囊通过所述绑带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的防撞气囊与所述第二防撞气囊的侧面及顶面分别设置用于供所述绑带穿设的绑扎扣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上分别开设有气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上铺设有支撑底垫,所述支撑底垫的上表面与所述汽车底盘的可受力底面适配并承载汽车通过底盘可受力底面传导下来的重量。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底垫上开设有卡孔,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上设置与所述卡孔位置对应、尺寸匹配的卡件,所述支撑底垫通过所述卡孔与所述卡件相配合进而与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第二支撑气囊本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将三块独立的、可连接为一个整体的气囊分别设置在汽车的前部、中部、后部,使得汽车被气囊环绕,当地面雨水积到一定高度时,气囊在水中产生的浮力等于汽车重量的时候,气囊会随着水面的加高而将汽车托举起来,从而避免汽车被淹没造成的财产损失或车身损坏;2)本技术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机动车,其操作使用时无需额外的场地空间,对三个气囊分别充气、分别穿插安置在汽车底部并绑扎连为一体即可,单人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易于使用。3)本技术的汽车防淹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与汽车的组装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与汽车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汽车防淹装置的组装图;第一气囊或第二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气囊与第二气囊的连接处的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防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以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充气的气泵;/n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囊的两端连接形成容纳所述汽车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位于汽车底盘的前端、中端与后端;/n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上分别具有两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汽车的四个车轮位置一一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防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以及用于给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充气的气泵;
所述第二气囊位于所述第一气囊与第三气囊之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与所述第二气囊的两端连接形成容纳所述汽车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分别位于汽车底盘的前端、中端与后端;
所述第一气囊、第三气囊上分别具有两个缺口,所述缺口的开设位置与所述汽车的四个车轮位置一一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防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与所述第三气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气囊包括位于汽车底盘前端下方的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以及第一防撞气囊,于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一边的边沿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一个缺口,沿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的其他三边边沿向上翻起形成所述第一防撞气囊,所述第一支撑气囊本体与所述第一防撞气囊连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防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囊包括位于所述汽车底盘中端下方的方形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以及于所述第二支撑气囊本体的相对两端设置的第二防撞气囊,其中,所述第二防撞气囊具有第一使用状态和第二使用状态,在所述第一使用状态,所述第二防撞气囊、第二支撑气囊本体位于同一平面内,在所述第二使用状态,所述第二防撞气囊沿所述第二支撑气囊本体的两边沿向上翻起,所述第一气囊以及第三气囊的防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金点石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