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帽组件及剪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2828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帽组件及剪力墙,包括第一墙帽,其中,第一墙帽包括U形帽体以及条形加强板,U形帽体的侧壁延伸向外折弯形成加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剪力墙只需对位准确、拧固螺栓即可完成施工,装配过程快捷精确,降低了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墙帽组件及剪力墙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墙帽组件及剪力墙。
技术介绍
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形、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基础弱起步晚,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现有的剪力墙建筑的装配式结构通常采用灌浆套筒的方法,在装配施工时,需要在预制构件上预留伸出的钢筋,然后将预制构件上的钢筋插接到与其孔径对应的另一个预制构件的预留孔内,然后再在连接位置灌注高强水泥以将二者固定连接。但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预制构件上伸出的钢筋在生产、运输、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伸出钢筋垂直度的偏差,使得在插接到对应预制构件的预留孔内的过程中,往往插接不到位,造成装配困难的问题。即使插接到位后,在往套筒里灌注高强水泥的过程中,很难复核判断是否灌注到位,以足够将二者稳定装配,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影响装配建筑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但这种依靠人的责任心而不是规章制度的方式本身就会导致很大的隐患,现实操作中就出现过因伸出钢筋弯度过大难以扳垂直,施工团队私自将该钢筋切除的案例,虽然完成了施工,但这种巨大的安全质量问题后患无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将钢结构螺栓连接的方式借鉴转化到剪力墙的连接方式中,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墙帽组件及剪力墙,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剪力墙连接技术中存在的装配难度大、效果差、施工质量无法复核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墙帽组件,包括第一墙帽,其中,第一墙帽包括U形帽体以及条形加强板,U形帽体的侧壁延伸向外折弯形成加强板。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剪力墙,包括墙体以及如上的墙帽组件,其中,所述墙体包括墙钢筋笼和包裹所述墙钢筋笼的墙混凝土结构,所述墙钢筋笼的钢筋通过绑扎所述螺栓套筒与第一墙帽、第二墙帽连接在一起,所述墙帽组件作为模板与其它模板共同构成所述墙体浇灌混凝土时的围护结构,并且所述墙帽组件作为所述墙体的组成部分与所述墙体浇筑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所述墙混凝土结构由浇筑混凝土而成。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墙帽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形帽体的内表面间隔设置第一榫槽,所述第一榫槽自下而上贯穿所述U形帽体的整个内表面;或所述U形帽体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自下而上贯穿所述U形帽体的整个内表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形帽体的部分外表面设置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对应;或所述U形帽体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榫槽,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榫头的位置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槽自下而上贯穿所述加强板的整个侧面;或所述加强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自下而上贯穿所述加强板的整个侧面。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对应;或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榫头的位置对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截面呈凸字形的第二墙帽,所述第二墙帽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两个截面呈类Z字形的连接板,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板将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侧板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的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端部与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垂直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板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榫槽,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榫头;或所述连接板的内表面间隔设置有第三榫头,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的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三榫槽。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U形帽体的相对两侧壁、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对应位置、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对应位置开设若干个螺孔。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若干个用于绑扎钢筋的螺栓套筒,所述螺栓套筒分别设置于U形帽体的相对两侧壁、所述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两两相对的螺孔之间,所述螺栓套筒的内径不小于所述螺孔的内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剪力墙的爆炸图1,A-a为长度方向,B-b为宽度方向;图2为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剪力墙的爆炸图2;图3为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第一墙帽的立体图1;图4为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第一墙帽的立体图2;图5为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第二墙帽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及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及或它们的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底”、“前”、“上”、“倾斜”、“下”、“顶”、“内”、“水平”、“外”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帽,其中,所述第一墙帽包括U形帽体以及条形加强板,所述U形帽体的侧壁延伸向外折弯形成所述加强板;/n所述U形帽体的内表面间隔设置第一榫槽或第一榫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帽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墙帽,其中,所述第一墙帽包括U形帽体以及条形加强板,所述U形帽体的侧壁延伸向外折弯形成所述加强板;
所述U形帽体的内表面间隔设置第一榫槽或第一榫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榫槽或第一榫头自下而上贯穿所述U形帽体的整个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帽体的部分外表面设置第一榫头,所述第一榫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U形帽体的部分外表面设置有第一榫槽,所述第一榫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一榫头的位置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槽自下而上贯穿所述加强板的整个侧面;或
所述加强板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自下而上贯穿所述加强板的整个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帽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头,所述第二榫头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对应;或
所述加强板的另一侧面设置有第二榫槽,所述第二榫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榫头的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帽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面呈凸字形的第二墙帽,所述第二墙帽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以及两个截面呈Z字形的连接板,其中,两个所述连接板将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
申请(专利权)人:金点石北京建筑设计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