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及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5191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及车身结构,其中汽车安全气帘安装于汽车驾乘室内的侧围上方,包括驾乘位气帘体、限位装置以及位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前端并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相连通的前端气帘体,当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下,所述前端气帘体折叠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前端气帘体被触发并充气展开;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前端气帘体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驱使所述前端气帘体在展开时从驾乘位气帘体前端横向地往车内折弯,通过展开折弯的气帘结构,可有效在车辆碰撞中完全阻止驾乘人员的向前位移,在A柱脱落情况下,能有效保护乘员免受伤害。免受伤害。免受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及车身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安全气囊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及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安全气囊是一种用于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对驾乘人员进行保护的的保护机构,安全气囊在未触发时通常以叠合或收卷的状态隐藏在车身的结构中,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帘式安全气囊充气膨胀而展开,其中设置在车内前方的头部气囊可保护人员前冲时防止纵向向前受到严重撞击,而设置在车内两侧的帘式气囊则可在横向朝车架、车门碰撞中保护人员身体,虽然车内前座驾乘人员有这两种气囊保护了纵横两向的危险,但是,参考附图3的现有技术,仍有可能从两种气囊之间的空隙留有钻入A柱方位的可能,而且A柱也有可能脱落而经过该空隙伤害驾乘人员,需要对此进行研发以进一步保护驾乘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及车身结构,其可完善地保护驾乘人员,并且可防止汽车A柱脱落后的潜在危害。
[0004]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其安装于汽车驾乘室内的侧围上方,包括驾乘位气帘体、限位装置以及位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前端并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相连通的前端气帘体,当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下,所述前端气帘体折叠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前端气帘体被触发并充气展开;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前端气帘体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驱使所述前端气帘体在展开时从驾乘位气帘体前端横向地往车内折弯并定位于驾乘位与A柱之间。
[0005]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驾乘位气帘体朝车内一侧的第一拉带,所述第一拉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驾乘位气帘体和所述前端气帘体。
[0006]所述前端气帘体与所述第一拉带的连接处为气囊死区。
[0007]所述第一拉带的材质为弹性材料。
[0008]所述驾乘位气帘体设置有气帘定位连接部,所述气帘定位连接部上连接有第二拉带,所述第二拉带的另一端与汽车侧围连接。
[0009]所述驾乘位气帘体上通过若干个安装装置安装于汽车驾乘室的侧围上。
[0010]所述驾乘位气帘体的上侧设有被所述安装装置匹配穿过的卡扣孔,所述安装装置的两端与驾乘室侧围的车身结构连接。
[0011]所述驾乘位气帘体的上部中间安装有充气接口,所述充气接口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内层连通。
[0012]在所述前端气帘体展开的状态下,所述驾乘位气帘体和前端气帘体整体上为L形或类L形。
[0013]一种车身结构,包括上述的汽车安全气帘。
[0014]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及车身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展开折弯的气帘结构,可有效在车辆碰撞中减小驾乘人员的向前位移,即使在A柱脱落或折弯情况下,也能有效保护乘员免受伤害。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未完全展开时的水平视角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完全展开后的水平视角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现有技术在汽车碰撞时汽车安全气帘和方向盘安全气囊展开后俯视角度的人体运动轨迹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在汽车碰撞时汽车安全气帘和方向盘安全气囊展开后俯视角度的人体运动轨迹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在汽车碰撞时仅有汽车安全气帘展开后俯视角度的人体运动轨迹示意图。
[0020]附图中:10、驾乘位气帘体;11、前端气帘体;12、第一拉带; 13、气帘定位连接部;2、第二拉带;3、安装装置;4、充气接口;41、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技术中采用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2和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全气帘,其安装于汽车驾乘室中侧围上方,包括驾乘位气帘体10,和位于驾乘位气帘体10前端的前端气帘体11,以及限位装置,图中箭头方向为车身的纵向方向,箭头所指为车身前方也是安全气帘的前方,前端气帘体11 和驾乘位气帘体10连通,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前端气帘体11连接,在车身受到碰撞或其它状况时所述前端气帘体11被触发充气展开后 (需要说明的是,气帘体11如何被触发为现有技术,与现有的侧气帘的触发方式一致,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参考图4,所述限位装置驱使前端气帘体11从与车身前后方向一致的驾乘位气帘体前端横向地往车内折弯,其中,横向指车身水平上垂直于纵向的车身左右方向,车内折弯是指沿着车身水平方向向车身内部弯折。由此,所述前端气帘体11展开后与车内前方的方向盘安全气囊相抵,很好地将驾乘位气帘体与方向盘安全气囊之间的空隙填补,甚至,参考图5,前端气帘体11 往车内折弯还可替代方向盘安全气囊,即一个气帘的功能还可满足没有方向盘安全气囊的工况,从而避免了驾乘人向前位移时滑移或偏移至该空隙中,同时可阻挡脱落的A柱,即使A柱脱落后向人员移动也会被前端气帘体11导向至避开人体的位置,从而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免受伤害。
[0024]参考图1、2和4本实施例的限位装置可为设置在前端气帘体11 于折弯处的弯曲的限位架或限位板,限位装置也可为限位拉件,随着充气限位拉件从驾乘位气帘体10上拉住
前端气帘体11折弯,从而与驾乘位气帘体10成L形或类L形。
[0025]参考图1和2,优选地,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驾乘位气帘体10 朝车内一侧的第一拉带12,所述第一拉带12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驾乘位气帘体10和所述前端气帘体11,所述第一拉带12可随驾乘位气帘体10柔性地收纳在车身结构内,随着充气展开,所述第一拉带12拉住驾乘位气帘体10和前端气帘体11并使得驾乘位气帘体10和前端气帘体11整体构成成L形或类L形,其结构简单,材料成本也较为低廉。
[0026]参考图1和2,所述前端气帘体11与所述第一拉带12的连接处为气囊死区,该处只有气囊外层而且内层无充气,所述第一拉带12端部同时连接气囊外层,即可在拉住所述前端气帘体11时让其两侧外层均有受力,确保充气展开时有效地拉住形成折弯形状。
[0027]所述第一拉带12为弹性材料制成,具有弹性的第一拉带12可具有缓冲作用。
[0028]参考图1,所述驾乘位气帘体10的中部或下部设置有气帘定位连接部13,所述气帘定位连接部13上连接有第二拉带2,所述第二拉带 2的另一端与汽车侧围连接,当所述驾乘位气帘体10充气展开后其下部靠所述第二拉带2拉紧而贴近车身侧围,从而确保可有效保护驾乘人员。
[0029]参考图1或2,所述驾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其安装于汽车驾乘室内的侧围上方,其特征在于:包括驾乘位气帘体、限位装置以及位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前端并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相连通的前端气帘体,当车辆处于正常行驶状态下,所述前端气帘体折叠于所述驾乘位气帘体上,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前端气帘体被触发并充气展开;所述限位装置与所述前端气帘体连接,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驱使所述前端气帘体在展开时从驾乘位气帘体前端横向地往车内折弯并定位于驾乘位与A柱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包括位于驾乘位气帘体朝车内一侧的第一拉带,所述第一拉带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驾乘位气帘体和所述前端气帘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气帘体与所述第一拉带的连接处为气囊死区。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带的材质为弹性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孔福刘君张爱民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