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2313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1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包括有轴承本体、轴芯、轴承套以及端盖;该轴承本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动压沟槽,在动压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上靠近顶端设置有断流槽;该轴芯适配于轴承本体内,轴芯的顶、底端均伸出轴承本体外;该轴承套套设于轴承本体外,并包覆住轴承本体底端以及轴芯底端;该端盖设置于轴承套内且抵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该轴芯伸出端盖外;如此,通过在动压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断流槽,断流槽可以防止油在轴芯高速旋转时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流出,起到防漏油的作用,以及,配合断流槽上方重吸入沟槽的重吸收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动压轴承的防漏油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动压轴承的防漏油效果。进一步加强了动压轴承的防漏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动压轴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流体动压轴承,其通过于动压沟槽内填充动态润滑流体,在轴承间隙中产生润滑流体的动压作用,从而以非接触方式支撑流体动压转轴,其适应于高速旋转,且具有高旋转精度、低噪音和高使用寿命等优点。
[0003]在实际使用时,现有的流体动压轴承容易出现润滑流体泄漏现象。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流体动压轴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其通过在动压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断流槽,断流槽可以防止油在轴芯高速旋转时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流出,起到防漏油的作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包括有轴承本体、轴芯、轴承套以及端盖;该轴承本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动压沟槽,在动压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上靠近顶端设置有断流槽;该轴芯适配于轴承本体内,轴芯的顶、底端均伸出轴承本体外;该轴承套套设于轴承本体外,并包覆住轴承本体底端以及轴芯底端;该端盖设置于轴承套内且抵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该轴芯伸出端盖外。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断流槽的槽深大于动压沟槽的槽深。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断流槽的顶部设置有重吸入沟槽。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压沟槽包括有两组,定义为第一动压沟槽、第二动压沟槽,两者间距式布置于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两者分别靠近轴承本体内壁面的两端布置,在两组动压沟槽之间,形成有光面区域;断流槽布置于第一动压沟槽所在区域的靠近动压轴承本体顶端位置,所述重吸入沟槽形成于第一动压沟槽。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壁面布置有第一排气沟槽、第二排气沟槽,其中,该第一排气沟槽是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等间距排布有多个,该第二排气沟槽沿周向延伸且位于轴承本体中心位置。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套与轴芯底端之间设置有垫片。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在轴承套的内部形成有上下正对布置贯通的主腔和副腔,轴承本体位于主腔内,垫片位于副腔的内底面,轴芯底端伸入副腔内并抵于垫片上。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芯底端是下凸式球冠状。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垫片为耐磨垫片。
[00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套为铜套或塑料中管。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动压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上设置有断流槽,断流槽可以防止油在轴芯高速旋转时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流出,起到防漏油的作用;
[0018]以及,配合断流槽上方重吸入沟槽的重吸收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动压轴承的防漏油效果。
[0019]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轴承本体的剖视图;
[0021]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中轴承本体的俯视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直角梯形状断流槽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矩形状断流槽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直角三角形状断流槽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等腰三角形状断流槽示意图;
[0026]图7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半圆状断流槽示意图;
[0027]图8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28]附图标识说明:
[0029]10、轴承本体
ꢀꢀꢀꢀꢀꢀꢀꢀꢀꢀꢀꢀꢀꢀꢀꢀꢀꢀꢀꢀꢀꢀꢀꢀ
11、断流槽
[0030]12、第一动压沟槽
ꢀꢀꢀꢀꢀꢀꢀꢀꢀꢀꢀꢀꢀꢀꢀꢀꢀꢀꢀꢀ
13、第二动压沟槽
[0031]14、光面区域
ꢀꢀꢀꢀꢀꢀꢀꢀꢀꢀꢀꢀꢀꢀꢀꢀꢀꢀꢀꢀꢀꢀꢀꢀ
15、重吸入沟槽
[0032]16、第一排气沟槽
ꢀꢀꢀꢀꢀꢀꢀꢀꢀꢀꢀꢀꢀꢀꢀꢀꢀꢀꢀꢀ
17、第二排气沟槽
[0033]20、轴芯
ꢀꢀꢀꢀꢀꢀꢀꢀꢀꢀꢀꢀꢀꢀꢀꢀꢀꢀꢀꢀꢀꢀꢀꢀꢀꢀꢀꢀ
30、轴承套
[0034]301、主腔
ꢀꢀꢀꢀꢀꢀꢀꢀꢀꢀꢀꢀꢀꢀꢀꢀꢀꢀꢀꢀꢀꢀꢀꢀꢀꢀꢀ
302、副腔
[0035]40、端盖
ꢀꢀꢀꢀꢀꢀꢀꢀꢀꢀꢀꢀꢀꢀꢀꢀꢀꢀꢀꢀꢀꢀꢀꢀꢀꢀꢀꢀ
50、垫片
[0036]θ1、第一夹角
ꢀꢀꢀꢀꢀꢀꢀꢀꢀꢀꢀꢀꢀꢀꢀꢀꢀꢀꢀꢀꢀꢀꢀ
θ2、第二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7]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轴承本体10、轴芯20、轴承套30以及端盖40。
[0038]该轴承本体10的内壁面设置有动压沟槽,所述动压沟槽可以全覆盖式布满整个内壁面,或者,仅在内壁面局部设置动压沟槽,例如:间距式分段布置动压沟槽;在动压轴承本体10的内壁面上靠近一端部位置设置有断流槽11,断流槽11可以防止油在轴芯高速旋转时从动压轴承本体端部流出,起到防漏油的作用。
[0039]图1所示的动压沟槽包括有两组,定义为第一动压沟槽12、第二动压沟槽13,两者间距式布置于轴承本体10的内壁面,两者分别靠近轴承本体10内壁面的两端布置,在两组动压沟槽之间,形成有光面区域14;而断流槽11布置于第一动压沟槽12所在区域的靠近动压轴承本体10一端部位置;断流槽11的顶部设置有重吸入沟槽15,本实施例中,该重吸入沟槽15形成于第一动压沟槽12,其属于第一动压沟槽12的一部分,其沟槽延伸走向与第一动
压沟槽12一致。
[0040]为了方便描述及理解,以图1布置位置关系为例,将该端部定义为顶部,也就是说,断流槽11是靠近动压轴承本体10的顶端布置。该断流槽11的槽深大于第一动压沟槽12、第二动压沟槽13的槽深。该断流槽11的槽截面形状可以有多种不同设计,如图3至图7所示,该断流槽11的槽截面形状可为直角梯形或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或矩形状或半圆状,优选的,图5、图6所示槽深侧的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均可以在10

120度内作变化设计,以变化不同三角形状;当然,并不局限于所述的五种形状,在实际设计时,可以灵活变化其形状,均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41]另外,在轴承本体10的外壁面布置有第一排气沟槽16、第二排气沟槽17,其中,该第一排气沟槽16是沿轴向延伸,且沿周向等间距排布有多个,该第二排气沟槽17沿周向延伸且位于轴承本体10中心位置。...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轴承本体、轴芯、轴承套以及端盖;其中:该轴承本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动压沟槽,在动压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上靠近顶端设置有断流槽;该轴芯适配于轴承本体内,轴芯的顶、底端均伸出轴承本体外;该轴承套套设于轴承本体外,并包覆住轴承本体底端以及轴芯底端;该端盖设置于轴承套内且抵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该轴芯伸出端盖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流槽的槽深大于动压沟槽的槽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断流槽的顶部设置有重吸入沟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沟槽包括有两组,定义为第一动压沟槽、第二动压沟槽,两者间距式布置于轴承本体的内壁面,两者分别靠近轴承本体内壁面的两端布置,在两组动压沟槽之间,形成有光面区域;断流槽布置于第一动压沟槽所在区域的靠近动压轴承本体顶端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立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