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芯轴承组件以及一种转动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99134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09 02:18
本技术公开一种轴芯轴承组件以及一种转动轴承,包括有马达轴芯,马达轴芯为定轴;流体动压轴承,流体动压轴承为旋转轴承;流体动压轴承具有沿其自身轴向贯通两端的内部轴孔,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设置有若干动压沟槽,动压沟槽包括有彼此交汇成V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交汇点为建压点;马达轴芯穿过内部轴孔,流体动压轴承绕马达轴芯的轴向可正向旋转,动压沟槽内的润滑油沿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可反向流动至建压点产生压力,以支撑流体动压轴承的运转。如此,其打破传统技术中利用轴芯作为旋转轴的固定技术思维,将轴承设计为可转动,满足利用轴承连接风叶、风叶随同轴承转动之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动压轴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轴芯轴承组件以及一种转动轴承。


技术介绍

1、流体动压轴承,其通过于动压沟槽内填充动态润滑流体,在轴承间隙中产生润滑流体的动压作用,从而以非接触方式支撑流体动压转轴,其适应于高速旋转,且具有高旋转精度、低噪音和高使用寿命等优点。

2、目前,行业内固定技术思维,是将流体动压轴承作为固定件,而流体动压转轴是旋转件,其相对流体动压轴承可高速旋转。例如cn 213064350 u中公开的流体动压轴承,其包括有轴承本体、轴芯、轴承套以及端盖;该轴承本体的内壁面设置有动压沟槽,该轴芯适配于轴承本体内,轴芯的顶、底端均伸出轴承本体外;该轴承套套设于轴承本体外,并包覆住轴承本体底端以及轴芯底端;该端盖设置于轴承套内且抵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该轴芯伸出端盖外;组装时,将垫片装入轴承套底部,然后,将轴承套从下往上套设在动压轴承本体外壁上,接着,将端盖安装于轴承套内,抵于动压轴承本体顶部上,最后,将轴芯从动压轴承本体内壁装入,使轴芯抵于垫片上。在轴芯转动时,轴芯上端连接的风叶结构则随同旋转。

3、基于此,申请人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满足利用轴承连接风叶、风叶随同轴承转动之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轴芯轴承组件以及一种转动轴承,其打破传统技术中利用轴芯作为旋转轴的固定技术思维,将轴承设计为可转动,满足利用轴承连接风叶、风叶随同轴承转动之应用需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3、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包括有

4、马达轴芯,所述马达轴芯为定轴;

5、流体动压轴承,所述流体动压轴承为旋转轴承;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具有沿其自身轴向贯通两端的内部轴孔,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设置有若干动压沟槽,所述动压沟槽包括有彼此交汇成v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交汇点为建压点;所述马达轴芯穿过所述内部轴孔,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绕所述马达轴芯的轴向可正向旋转,所述动压沟槽内的润滑油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可反向流动至建压点产生压力,以支撑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的运转。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马达轴芯的一端铆合有铜套,所述马达轴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套设于所述马达轴芯上对应所述铜套和所述外螺纹段之间的中间段。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马达轴芯的内部设置有轴向通孔,且所述轴向通孔贯通所述马达轴芯的两端,所述轴向通孔作为过线孔和/或散热孔。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的一端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装配台阶面。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配台阶面位于靠近所述铜套的一端,或者所述装配台阶面位于靠近所述外螺纹段的一端。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绕所述马达轴芯的轴向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应地,所述动压沟槽内的润滑油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可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至建压点产生压力。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上靠近所述外螺纹段的一端设置有断流槽。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沿轴向分为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光面区域以及第二动压沟槽区域,所述动压沟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和所述第二动压沟槽区域。

13、一种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为可绕马达轴芯正向旋转的流体动压轴承;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具有沿其自身轴向贯通两端的内部轴孔,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设置有若干动压沟槽,所述动压沟槽包括有彼此交汇成v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交汇点为建压点;所述动压沟槽内的润滑油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可反向流动至建压点产生压力,以支撑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的运转。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沿轴向分为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光面区域以及第二动压沟槽区域,所述动压沟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和所述第二动压沟槽区域;于所述转动轴承之靠近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的一端观察,所述转动轴承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的一端设置有断流槽。

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马达轴芯设计为定轴,将流体动压轴承设计为旋转轴承,打破传统技术中利用轴芯作为旋转轴的固定技术思维,将轴承设计为可转动,满足利用轴承连接风叶、风叶随同轴承转动之应用需求。其整体结构紧凑性更好,有利于空间利用,适于安装应用,同时,有利于转动受力平衡性以及平稳性方面得到更好的控制。

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轴芯的一端铆合有铜套,所述马达轴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套设于所述马达轴芯上对应所述铜套和所述外螺纹段之间的中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轴芯的内部设置有轴向通孔,且所述轴向通孔贯通所述马达轴芯的两端,所述轴向通孔作为过线孔和/或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的一端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装配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台阶面位于靠近所述铜套的一端,或者所述装配台阶面位于靠近所述外螺纹段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绕所述马达轴芯的轴向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应地,所述动压沟槽内的润滑油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可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至建压点产生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上靠近所述外螺纹段的一端设置有断流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沿轴向分为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光面区域以及第二动压沟槽区域,所述动压沟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和所述第二动压沟槽区域。

9.一种转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承为可绕马达轴芯正向旋转的流体动压轴承;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具有沿其自身轴向贯通两端的内部轴孔,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设置有若干动压沟槽,所述动压沟槽包括有彼此交汇成V形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的交汇点为建压点;所述动压沟槽内的润滑油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可反向流动至建压点产生压力,以支撑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的运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转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沿轴向分为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光面区域以及第二动压沟槽区域,所述动压沟槽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和所述第二动压沟槽区域;于所述转动轴承之靠近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的一端观察,所述转动轴承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上靠近所述第一动压沟槽区域的一端设置有断流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轴芯的一端铆合有铜套,所述马达轴芯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流体动压轴承套设于所述马达轴芯上对应所述铜套和所述外螺纹段之间的中间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轴芯的内部设置有轴向通孔,且所述轴向通孔贯通所述马达轴芯的两端,所述轴向通孔作为过线孔和/或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的一端的外周侧面设置有装配台阶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台阶面位于靠近所述铜套的一端,或者所述装配台阶面位于靠近所述外螺纹段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动压轴承绕所述马达轴芯的轴向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相应地,所述动压沟槽内的润滑油沿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可沿顺时针方向流动至建压点产生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轴芯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轴孔的内周侧面上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立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