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润滑中空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9084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14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包括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左右贯通于轴承本体内部的内腔;所述内腔呈轴形空腔结构,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往外凹设有用于保油的锁油环形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于保油环形槽内形成油膜,减少摩擦,也保证润滑油在转轴作用过程中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对转轴起到保油润滑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润滑中空轴承
本技术涉及中空轴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轴承内一般会有润滑油,由于现有轴承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润滑油在转轴转动过程中,容易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导致润滑只能减少转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而很难起到保油润滑作用。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于保油环形槽内形成油膜,减少摩擦,也保证润滑油在转轴作用过程中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对转轴起到保油润滑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包括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左右贯通于轴承本体内部的内腔;所述内腔呈轴形空腔结构,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往外凹设有用于保油的锁油环形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油环形槽的沟槽深度为0.001至0.01毫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锁油环形槽的沟槽深度为0.002毫米。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长度大于轴承本体的外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周壁上凹设有若干第一沟槽,所有第一沟槽沿轴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每一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轴承本体的左、右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沿径向凹设有若干第二沟槽;每一第二沟槽的两端分别连通内腔和第一沟槽;或者,相邻的第一沟槽之间布置一第二沟槽。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的左端周缘和右端周缘均设计有第一倒斜面,所述内腔的左端开口处周缘和右端开口处周缘均设计有第二倒斜面;每一第二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倒斜面和第二倒斜面,每一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倒斜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轴承本体为粉末冶金含油型轴承本体,所述粉末冶金含油型轴承本体的含油率为10%以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保油环形槽的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于保油环形槽内形成油膜,减少摩擦,也保证润滑油在转轴作用过程中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对转轴起到保油润滑作用;其次是,通过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设计,便于润滑油冷却循环,结合第一倒斜面和第二倒斜面,使得整体轴承本体便于加工,提高加工效率。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是本技术之另一实施例的右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轴承本体11、内腔12、锁油环形槽13、第一沟槽14a、第二沟槽14b、第二沟槽15、第一倒斜面16、第二倒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包括有轴承本体10,所述轴承本体10为粉末冶金含油型轴承本体,优选地,所述粉末冶金含油型轴承本体的含油率为10%以上。整个粉末冶金含油型轴承本体是采用青铜、黄铜、纯铜、不锈钢等材质制作而成,此处,对具体材质不作限制。优选地,所述轴承本体10的长度大于轴承本体10的外径,使得轴承本体10为扁长型结构,便于生产制作。所述轴承本体10具有左右贯通于轴承本体10内部的内腔11,内腔11用于供流体动压转轴装设;所述内腔11呈轴形空腔结构,所述内腔11的内侧壁面往外凹设有用于保油的锁油环形槽12,减少摩擦,而且,通过脱模回弹的方式,所述锁油环形槽12的沟槽深度为0.001至0.01毫米,优选地,所述锁油环形槽12的沟槽深度为0.002毫米,位于这个0.002毫米的锁油环形槽12内的油层与油膜厚度几乎一样,使得润滑油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使得轴承本体10具有较好的防漏效果。所述轴承本体10的外周壁上凹设有若干沿周向间距布置的第一沟槽13,所有第一沟槽13沿轴承本体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每一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轴承本体10的左、右端。所述轴承本体10的左端面和右端面均沿径向凹设有若干第二沟槽14a;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二沟槽14a的两端分别连通内腔11和第一沟槽13;或者,如图4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沟槽13之间布置一第二沟槽14b。另外,所述轴承本体10的左端周缘和右端周缘均设计有第一倒斜面15,所述内腔11的左端开口处周缘和右端开口处周缘均设计有便于加工的第二倒斜面16;每一第二沟槽14a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倒斜面15和第二倒斜面16,每一沟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倒斜面15。考虑到结构强度、易加工性以及与相应流体动压转轴的装配关系,本实施例中对该轴承本体10的形状及尺寸进行了巧妙设计,具体介绍如下:所述轴承本体10的左右端整体长度为2.75至2.85毫米,轴承本体10的外径为2.99至3.01毫米;内腔11的直径为1.997至2.000毫米;锁油环形槽12与轴承本体10两者同中心轴线设置。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保油环形槽的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润滑油于保油环形槽内形成油膜,减少摩擦,也保证润滑油在转轴作用过程中不会受重力影响而流失,对转轴起到保油润滑作用;其次是,通过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的设计,便于润滑油冷却循环,结合第一倒斜面和第二倒斜面,使得整体轴承本体便于加工,提高加工效率。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左右贯通于轴承本体内部的内腔;所述内腔呈轴形空腔结构,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往外凹设有用于保油的锁油环形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具有左右贯通于轴承本体内部的内腔;所述内腔呈轴形空腔结构,所述内腔的内侧壁面往外凹设有用于保油的锁油环形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油环形槽的沟槽深度为0.001至0.01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油环形槽的沟槽深度为0.002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的长度大于轴承本体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润滑中空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周壁上凹设有若干第一沟槽,所有第一沟槽沿轴承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且每一沟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维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维立五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