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262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5
本申请提供有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包括:第一气囊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连通的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可翻折;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连通区内设计有通气管路,当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后,二者之间的连通区受到挤压,但鉴于通气管路的存在,其能够对二者之间的连通区进行良好支撑,当向通气管路内注入气体时,气体进入连通区内,再向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内溢散,保证二者之间通气效率,使得可折叠气囊组件的高度得以快速稳定地增加。增加。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气囊组件及汽车座椅


[0001]本公开具体公开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及应用该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汽车行业的发展迅猛,为满足不同驾车者的需求,车型样式层出不穷,随之发展的还有驾车者日益增长的对于驾驶舒适度的要求,尤其在长途驾驶中,为能够有效地为驾车者和乘坐者腰部提供充分的支撑,往往会在汽车座椅上增设腰部支撑装置,如:现有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描述了通过空气袋的膨胀和收缩来操作的腰部支撑件。空气泵用于使腰部支撑件中的空气袋膨胀和收缩。然而,操作空气泵需要一段时间以将空气供给到空气袋,并使空气袋膨胀,从而操作腰部支撑件费时。虽然需要增加空气泵的尺寸以迅速操作腰部支撑件,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由于安装空间难以增加空气泵的尺寸。换句话说,尽管包括空气袋的腰部支撑装置需要以高的操作速度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在空气泵的尺寸上的限制而造成对操作速度的限制。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公开一种用于交通工具座椅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袋体,所述袋体被设置在用于乘员的座椅中,并且被构造成面对就座于所述座椅上的乘员。当所述袋体被供给空气并且膨胀时,就座乘员的身体的期望部分受到支撑。所述袋体包括袋体组件,所述袋体组件包括至少第一袋体单元和第二袋体单元,所述第一袋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袋体单元彼此组合。所述第一袋体单元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一袋体单元膨胀时形成至少面对所述就座乘员的支撑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袋体单元被设置成当所述第二袋体单元膨胀时接触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一侧并且朝向所述就座乘员挤压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所述支撑表面,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所述一侧位于所述支撑表面的与所述就座乘员相反的一侧。
[000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袋体单元和所述第二袋体单元同时被供给空气并且膨胀,并且,在膨胀状态下的所述第二袋体单元的面对所述就座乘员的表面小于在膨胀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袋体单元的面对所述就座乘员的所述支撑表面。上述空气袋膨胀和收缩以调整就座乘员的支撑状态,并且其中,确保足够膨胀高度的袋和确保足够膨胀面积的袋被组合以减少操作空气袋所需的空气量并且在不增加空气泵的尺寸的情况下增加操作速度。
[0005]虽然上述技术方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第一袋体单元和第二袋体单元为一体式结构时,二者之间通过连接区连通,易处于折叠状态而使得充气效率大大折扣,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一方面,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能够有效地减少工艺并保证通气效率的可折叠气囊组件。
[0007]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包括:第一气囊组件和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连通的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可翻折;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
件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
[0008]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路沿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
[000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路进入连通区的一端端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
[001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两侧的限位固定点或沿通气管路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在所述限位固定点和所述第一限位条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气管路侧壁与连通区所对应的上密封层和/或下密封层连接在一起。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设有至少一条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维通结构。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维通结构为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凸起或凹槽。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上处于翻折状态时,二者相互对应的边沿上至少一处固定。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能够固接;或,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固定的至少一对附加贴;或,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远离的自由端能够固接。
[0016]鉴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的另一方面,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汽车座椅。
[0017]一种汽车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可折叠气囊组件。
[0018]本技术方案中的一方面提供的可折叠气囊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且所述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并向其内注入气体,使得二者的高度能够叠加,能够对乘坐者的腰背部进行良好支撑,提成乘坐的舒适度。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方案中在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连通区内设计有通气管路,当第一气囊组件或第二气囊组件能够相对彼此进行翻折后,二者之间的连通区受到挤压,但鉴于通气管路的存在,其能够对二者之间的连通区进行良好支撑,当向通气管路内注入气体时,气体进入连通区内,再向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内溢散,保证二者之间通气效率,使得可折叠气囊组件的高度得以快速稳定地增加。
[0019]本技术方案对通气管路的布置方式和具体结构进行优化。本技术方案还为限定通气管路在水平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两侧的限位固定点或沿通气管路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在所述限位固定点和所述第一限位条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使得通气管路两侧构成限位腔体。本技术方案还为能够保持连通区域的通气状态,在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的连通区上设有至少一条沿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维通结构,当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处于翻折状态时,维通结构的设计能够保持连通区域内连通状态。
可选地,维通结构为凸起或凹槽,当维通结构为凸起时,其两侧能够形成维持连通区通气状态的腔体;当维通结构为凹槽时,其本身与连通区的侧壁相配合形成维持连通区通气状态的腔体。
[0020]本技术方案还进一步地固定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能够固接;或,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两相互靠近的端部上设有能够相互粘贴固定的至少一对附加贴。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可折叠气囊组件的汽车座椅,在长途驾驶中,为能够有效地为驾车者和乘坐者腰部提供充分的支撑。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2]图1a所示的是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的展开状态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0023]图1b所示的是图1a中的A

A向结构示意图。
[0024]图1c所示的是一种可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气囊组件(100)和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连通的第二气囊组件(200);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可翻折;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设有一端进入其内的通气管路(3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300)沿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连通区的宽度方向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300)进入连通区的一端端壁上设有多个通气孔(30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300)两侧的限位固定点(400);或,沿通气管路(3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401);在所述限位固定点(400)和所述第一限位条(401)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100)和第二气囊组件(200)之间的连通区上对称设有位于通气管路(300)两侧的限位固定点(400);或,沿通气管路(30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条(401);在所述限位固定点(400)和所述第一限位条(401)处所述连通区上密封层和下密封层被连接在一起。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300)侧壁与连通区所对应的上密封层和/或下密封层连接在一起。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路(300)侧壁与连通区所对应的上密封层和/或下密封层连接在一起。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折叠气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张南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安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