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和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533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6
本申请提供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和座椅,泡棉包括泡棉A面,泡棉A面为泡棉靠近乘员一面;泡棉A面上设有至少一组气袋,气袋连接有用于为其供气的气管;气管通过孔贯穿泡棉,用于穿设气管;气管通过孔与气袋之间靠近气管通过孔的气管周围形成应力集中区;气管通过孔内壁具有至少一个过渡面,过渡面为位于应力集中区内,位于所述气管通过孔内靠近气袋一侧的面;A面自适应部位于应力集中区内,靠近过渡面,具有支撑气管或使气管回位的功能,该方案可使气管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还规避了气管多余部分堆积的问题,提升乘员的驾乘舒适性,也提高了座椅的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和座椅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车辆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对车辆座椅的整体舒适感需求也在逐步提升,在这种需求感提升的当下,车辆行业也对气动类的腰托按摩产品注入了更大的研发力度,以提升气动相关装置的品质以及使用寿命,达到更好地服务用户,提升用户体验感的目的。而气动类的腰托按摩产品至少包括设置在泡棉靠近乘员侧的气袋以及与其连接的气管,考虑到控制器会对成员产生异物感往往设置在泡棉远离乘员侧,这就使得气管需要贯穿泡棉才能与设于泡棉背面的控制器连接。

2、气袋和控制器上均设置有连接气管的连接点,如果气管自身的长度,和控制器与气袋(泄气状态)两个连接点之间的长度相同,那么在开始充气时,由于气袋慢慢鼓起,气管自身的长度就不够连接控制器与气袋,此时气管的长度不变就会拉动气袋或者是控制器移位,泄气后有时候气袋或控制器可以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有时候不能恢复,这样频繁充放气可能造成气袋移位或者控制器移位或者是气管从控制器上脱落。现在技术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式是在制造气管时通常留有余量,将气管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气袋和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通过孔(13)为曲面孔,所述A面自适应部(10)为位于所述应力集中区(120)内的所述泡棉A面(122)与所述过渡面(133)交叉处气管(22)的两侧开设切口(1223)之间的泡棉切块(1220),所述过渡面(133)为位于两个所述切口(1223)之间的所述气管通过孔(13)的孔内壁上的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通过孔(13)为矩形孔,所述A面自适应部(10)为位于所述应力集中区(120)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通过孔(13)为曲面孔,所述a面自适应部(10)为位于所述应力集中区(120)内的所述泡棉a面(122)与所述过渡面(133)交叉处气管(22)的两侧开设切口(1223)之间的泡棉切块(1220),所述过渡面(133)为位于两个所述切口(1223)之间的所述气管通过孔(13)的孔内壁上的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通过孔(13)为矩形孔,所述a面自适应部(10)为位于所述应力集中区(120)内的所述泡棉a面(122)与所述过渡面(133)交叉处气管(22)的两侧开设切口(1223)之间的泡棉切块(1220),所述过渡面(133)为位于两个所述切口(1223)之间的所述气管通过孔(13)的孔内壁上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置于所述泡棉切块(1220)的过渡面(133)和/或所述应力集中区(120)表面上的限位部(1331),用于防止气管(22)滑到所述切口(1223)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适应气管形态的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棉切块(1220)远离气管通过孔(13)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刘尊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安闻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