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18077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2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包括车架,车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外侧设有保护壳,保护壳的顶部和底部靠近车架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卡槽,车架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本体上下两侧的活动块,两个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两个卡块分别与两个卡槽相适配,保护壳的底部内壁和顶部远离车架的一侧分别设有凹槽和通孔,凹槽和通孔的内壁均设有转动槽,保护壳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滑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插杆移动,即可实现对保护壳与车架的固定连接,以此实现对支架本体的保护效果,整个操作简单,保护性强,从而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保护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悬置是装配在动力总成与车身之间起支撑连接作用并使二者间的力的传递产生衰减的弹性减振元件。发动机后悬置支架多数是连接在车架横梁和变速器之间,起到缓和震动作用。保证发动机后悬置支架的工作状态良好,是发动机正常使用的前提,否则会出现巨大的安全隐患。
[0003]目前的汽车后悬置支架通常是直接裸露的安装在车架上,由于位于车体的底部,靠近地面,容易在行驶过程中受到外物的撞击而导致悬置支架的损坏,从而影响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以解决现有悬置支架没有相应的保护结构,容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外物撞击而导致损坏,从而影响汽车安全行驶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包括车架,车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的外侧设有保护壳,保护壳的顶部和底部靠近车架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卡槽,车架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本体上下两侧的活动块,两个活动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且两个卡块分别与两个卡槽相适配,保护壳的底部内壁和顶部远离车架的一侧分别设有凹槽和通孔,凹槽和通孔的内壁均设有转动槽,保护壳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滑孔,且两个滑孔分别与对应的卡槽和转动槽相连通,两个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插杆,且插杆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插孔和卡块插接配合,凹槽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的顶端延伸至支架本体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旋钮,转杆分别位于凹槽和通孔内的一侧均固定套设有凸盘,且两个凸盘的一侧分别位于两个转动槽内并分别与两个插杆的一端相接触。
[0007]为了便于对车架和保护壳的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卡槽靠近车架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插孔,两个卡块靠近车架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插孔,且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分别与对应插杆贯穿插接。
[0008]为了对插杆起到复位的效果,两个所述滑孔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设有滑槽,两个滑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插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滑块靠近转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且两个拉伸弹簧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滑槽靠近转杆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09]为了对插杆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两个所述凸盘分别靠近和远离对应插杆的一侧
均设有限位槽,且位于同一凸盘上的两个限位槽分别与插杆的一端活动嵌接。
[0010]为了使插杆与限位槽嵌接得更加的稳定,两个所述插杆均为铁质材质,四个限位槽的内壁均设有磁铁层。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首先通过转动旋钮带动转杆转动,可以带动凸盘转动,当凸盘从凸点转动至凹点时,插杆通过拉伸弹簧的弹性作用会随着凸盘的转动而向右移动,同时使插杆分别离开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这时通过滑动活动块带动卡块离开卡槽内,以此实现对保护壳与车架的拆卸效果,反之,通过转动旋钮使凸盘带动插杆反向移动,即可实现对保护壳与车架的固定卡接效果,整个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当通过插杆与限位槽的磁性接触,不仅可以提高卡接的稳定性,还可以方便操作人员通过磁性的感知可以确定插杆是否插接到位,提高了插接的准确性。
[0013]本技术通过转动旋钮带动插杆移动,即可实现对保护壳与车架的固定连接,以此实现对支架本体的保护效果,整个操作简单,保护性强,从而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的A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6]图3为本技术所述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的凸盘结构示意图。
[0017]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0018]1‑
车架,2

支架本体,3

保护壳,4

卡槽,5

第一插孔,6

活动块,7

卡块,8

第二插孔,9

滑孔,10

插杆,11

滑槽,12

滑块, 13

拉伸弹簧,14

凹槽,15

通孔,16

转杆,17

旋钮,18

转动槽, 19

凸盘,20

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了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包括车架1,车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本体2,支架本体2的外侧设有保护壳3,保护壳3的顶部和底部靠近车架1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卡槽4,车架1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1上下两侧的活动块6,两个活动块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7,且两个卡块7分别与两个卡槽4相适配,保护壳3的底部内壁和顶部远离车架1的一侧分别设有凹槽14和通孔15,凹槽14和通孔15的内壁均设有转动槽18,保护壳3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滑孔9,且两个滑孔9分别与对应的卡槽4和转动槽18相连通,两个滑孔9内均滑动连接有插杆10,且插杆10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插孔5和卡块7插接配合,凹槽14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16,转杆16的顶端延伸至支架本体2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7,转杆16分别位于凹槽14 和通孔15内的一侧均固定套设有凸盘19,且两个凸盘19的一侧分别位于两个转动槽18内并分别与两个插杆10的一端相接触。
[0022]实施例2
[002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
[0024]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对车架1和保护壳3的固定连接,两个卡槽4靠近车架1的一侧均开设有第一插孔5,两个卡块7靠近车架1 的一侧均开设有两个第二插孔8,且位于同一侧的第二插孔8和第一插孔5分别与对应插杆10贯穿插接。
[0025]如图1所示,为了对插杆10起到复位的效果,两个滑孔9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设有滑槽11,两个滑槽11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块12,且两个滑块12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插杆 10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滑块12靠近转杆1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拉伸弹簧13,且两个拉伸弹簧13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滑槽 11靠近转杆1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
[0026]如图3所示,为了对插杆10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两个凸盘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后悬置支架保护结构,包括车架(1),车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架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2)的外侧设有保护壳(3),保护壳(3)的顶部和底部靠近车架(1)的一侧对称设有两个卡槽(4),车架(1)的一侧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分别位于车架(1)上下两侧的活动块(6),两个活动块(6)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卡块(7),且两个卡块(7)分别与两个卡槽(4)相适配,保护壳(3)的底部内壁和顶部远离车架(1)的一侧分别设有凹槽(14)和通孔(15),凹槽(14)和通孔(15)的内壁均设有转动槽(18),保护壳(3)的内部对称设有两个滑孔(9),且两个滑孔(9)分别与对应的卡槽(4)和转动槽(18)相连通,两个滑孔(9)内均滑动连接有插杆(10),且插杆(10)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插孔(5)和卡块(7)插接配合,凹槽(14)的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转杆(16),转杆(16)的顶端延伸至支架本体(2)的上方并固定连接有旋钮(17),转杆(16)分别位于凹槽(14)和通孔(15)内的一侧均固定套设有凸盘(19),且两个凸盘(19)的一侧分别位于两个转动槽(18)内并分别与两个插杆(10)的一端相接触。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芳王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南部县聚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