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12763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9 1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阻燃和耐油输送带技术领域。其包括丁腈胶,丁苯胶,天然胶,碳黑,白炭黑,芳烃油,碳酸钙,阻燃剂,防老剂,粘合剂,增粘阻燃树脂,超锌活性剂,硫磺;通过一段混炼胶的制备、二段混炼胶的制备、三段压出混炼胶片的制备和硫化制备得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覆盖胶。本发明专利技术同时满足GB/T108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阻燃和耐油输送带


技术介绍

[0002]输送带是由橡胶覆盖胶材料、骨架材料、界面粘合材料组成的大型复合材料制件。目前国内耐油阻燃输送带有少许厂家开始生产,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覆盖胶内部容易产生气泡,覆盖胶表面容易产生明疤等表面缺陷,使得耐油阻燃输送带表面质量不合格,用户难以接受,常常出现拒收和退货现象,给耐油阻燃输送带生产厂家带来许多有形的经济损失和无形的品牌形象损失;二是,耐油阻燃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覆盖胶与织物芯脱层现象,影响输送带使用寿命,耐油阻燃输送带生产厂家经常接到客户投诉,而召回自己的耐油阻燃输送带产品,鉴于此状况,本专利技术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及其制备方法,满足了阻燃和耐油要求,具有制备步骤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丁腈胶50~70份,丁苯胶10~30份,天然胶10~20份,碳黑10~30份,白炭黑5~20份,芳烃油5~10份,碳酸钙10~25份,阻燃剂20~40份,防老剂1~3份,粘合剂1~5份,增粘阻燃树脂5~10份,超锌活性剂5~10份,硫磺1~3份。
[0005]进一步地,所述增粘阻燃树脂具体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双环戊二烯22%,戊烯18%,苯乙烯12%,茚8%,植物二烯16%,岩石油沥青22%,松香萜稀8%;上述有效烯类在阳离子催化下形成共聚,最终得到增粘阻燃树脂。
[0006]进一步地,所述超锌活性剂具体为锌和有机羧酸盐的配位化合物。
[0007]进一步地,所述阻燃剂具体为氯化石蜡和锑络合物的混合物。氯化石蜡和锑络合物的配比不仅影响贴胶阻燃效果,而且直接影响贴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粘合性能。所以这两类阻燃的配比通过大量试验最终确定。
[0008]进一步地,当贴胶强度要求大于10MPa,伸长率大于350%,粘合强度大于3.5N/mm时,氯化石蜡:锑络合物按质量比5比1配置;
[0009]当贴胶强度要求大于12MPa,伸长率大于400%,粘合强度大于5.0N/mm时,氯化石蜡:锑络合物按质量比4:1.2配置;
[0010]当贴胶强度要求大于15MPa,伸长率大于450%,粘合强度大于7.0N/mm时,氯化石蜡:锑络合物按质量比4.5:1.0配置。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老剂具体为防老剂RD和防老剂4020按质量比1:1配置。
[0012]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3](1)一段混炼胶的制备:分别将50~70重量份丁腈胶和10~20重量份天然胶各在
开炼机塑炼10分钟,打卷,停放8小时;然后将塑炼好的丁腈胶卷,天然胶卷,以及10~30重量份的丁苯胶一起放入密炼机中混炼60~90秒,接着加入防老剂为1~3重量份,粘合剂为1~5重量份,阻燃剂为20~40重量份,增粘阻燃树脂为5~10重量份,超锌活性剂为5~10重量份,混炼1~2分钟,再接着碳黑为10~30重量份,白炭黑5~10重量份,碳酸钙为10~25重量份,芳烃油为5~10重量份,混炼2~3分钟,混炼温度控制在90~95℃,得到一段混炼胶,冷却至室温;
[0014](2)二段混炼胶的制备:将一段混炼胶、硫磺为1~3重量份继续放入密炼机进行混炼1~2分钟,混炼温度控制在90~100℃,得到二段混炼胶,冷却至室温;
[0015](3)三段压出混炼胶片的制备:将二段混炼胶放入压延机进行胶布压延贴胶,压出温度控制在80~85℃,压延速度控制在8~10米/秒,得到三段压延胶布;
[0016](4)硫化:将三段压延胶布在成型机成型好带胚后,用硫化机进行硫化,硫化温度控制在145~150℃,硫化时间控制在40~45分钟,硫化压力控制在10~12MPa,得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
[0017]进一步地,步骤(3)所述压延机为四辊压延机。
[0018]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硫化机为单层平板硫化机。
[0019]本专利技术通过增粘高阻燃树脂和超锌活性剂未使用和使用后性能效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增粘阻燃树脂和超锌活性剂在配方中的独特功效。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超锌活性剂改善丁腈胶、丁苯胶及阻燃剂三者相容性;通过增粘阻燃树脂改善了覆盖胶与织物芯的粘合和阻燃性能,延长了输送带的实际使用寿命;制备所得产品同时满足GB/T10822

2014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和HG/T3714

2014耐油输送带的阻燃耐油的双重性能,满足了用户复杂的物料工况条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以下实施例使用的丁腈胶的生产厂家是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超锌活性剂具体为AK产品,生产厂家为科迈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增粘阻燃树脂的生产厂家是青岛中海嘉新材料有限公司。
[0023]实施例1
[0024]按要求取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原料:按要求取如下重量份的各组分原料:丁腈胶为60重量份,丁苯胶为25重量份,天然胶为15重量份,碳黑为30重量份,白炭黑为15重量份,芳烃油为8重量份,碳酸钙15重量份,阻燃剂为40重量份,防老剂为3.2重量份,粘合剂为3.5重量份,超锌活性剂为7.8重量份,增粘阻燃树脂为7.5重量份,硫磺为2.1重量份。
[0025]制备步骤如下:
[0026](1)一段混炼胶的制备:分别将60重量份的丁腈胶和15重量份的天然胶各在开炼机塑炼10分钟,打卷,停放8小时。然后将塑炼好的丁腈胶卷,天然胶卷,以及25重量份的丁苯胶一起放入密炼机中混炼60~90秒,接着加入防老剂为3.2重量份,粘合剂为3.5重量份,阻燃剂为40重量份,混炼1~2分钟,再接着碳黑330为30重量份,白炭黑15重量份,碳酸钙为15重量份,芳烃油为8重量份,超锌活性剂为7.8重量份,增粘阻燃树脂为7.5重量份,混炼2~3分钟,混炼温度控制在90~95℃,得到一段混炼胶,冷却至室温;
[0027](2)二段混炼胶的制备:将一段混炼胶、硫磺为2.1重量份继续放入密炼机进行混炼1~2分钟,混炼温度控制在90~100℃,得到二段混炼胶,冷却至室温;
[0028](3)三段压出混炼胶片的制备:将二段混炼胶放入压延机进行胶布压延贴胶,压出温度控制在80~85℃,压延速度控制在8~10米/秒,得到三段压延胶布;
[0029](4)硫化:将三段压延胶布在成型机成型好带胚后,用硫化机进行硫化,硫化温度控制在145~150℃,硫化时间控制在40~45分钟,硫化压力控制在10~12MPa,得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贴胶。
[0030]实施例2...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用贴胶,其特征是配方比例按重量份计如下:丁腈胶50~70份,丁苯胶10~30份,天然胶10~20份,碳黑10~30份,白炭黑5~20份,芳烃油5~10份,碳酸钙10~25份,阻燃剂20~40份,防老剂1~3份,粘合剂1~5份,增粘阻燃树脂5~10份,超锌活性剂5~10份,硫磺1~3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贴胶,其特征是:所述增粘阻燃树脂具体组成按质量百分比计为:双环戊二烯22%,戊烯18%,苯乙烯12%,茚8%,植物二烯16%,岩石油沥青22%,松香萜稀8%;上述有效烯类在阳离子催化下形成共聚,最终得到增粘阻燃树脂。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贴胶,其特征是:所述超锌活性剂具体为锌和有机羧酸盐的配位化合物。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贴胶,其特征是:所述阻燃剂具体为氯化石蜡和锑络合物的混合物。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贴胶,其特征是:当贴胶强度要求大于10MPa,伸长率大于350%,粘合强度大于3.5N/mm时,氯化石蜡:锑络合物按质量比5比1配置;当贴胶强度要求大于12MPa,伸长率大于400%,粘合强度大于5.0N/mm时,氯化石蜡:锑络合物按质量比4:1.2配置;当贴胶强度要求大于15MPa,伸长率大于450%,粘合强度大于7.0N/mm时,氯化石蜡:锑络合物按质量比4.5:1.0配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耐油输送带贴胶,其特征是:所述防老剂具体为防老剂RD和防老剂4020按质量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晖陈希曲成东孟阳孙业斌屈文德兰尧薛斌范旭梦杨可孙万顾欣坚苏鲲鹏叶聪吴逸君刘婷邱敏戚玉显赵伟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百年通工业输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