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器及玻璃加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7780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18
本申请涉及一种温控器及玻璃加热系统。温控器包括壳体组件、两个控制板、两个翘板开关和两个固态继电器,两个控制板设置于壳体组件内,两个翘板开关设置于壳体组件,并且与两个控制板对应连接,其中每个翘板开关能够控制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板是否检测传感器信号,两个固态继电器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并且与两个控制板对应连接,其中当控制板检测传感器信号,向与其连接的固态继电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固态继电器的通路与断路。本申请的温控器耐环境性能极好,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同时本申请还可以防止非主动打开温控器的情况,避免因误操作而导致浪费能源,甚至烧坏玻璃的问题。甚至烧坏玻璃的问题。甚至烧坏玻璃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器及玻璃加热系统


[0001]本申请属于温度控制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温控器及玻璃加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普通玻璃加热控制器(以下简称温控器)通常是通过控制继电器吸合来控制玻璃加热。客户通连接温控器输入电源的开关,控制温控器是否工作。而现有大电流温控器多是控制单路加热玻璃,需要外接电源开关,且不具备防误开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器及玻璃加热系统。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温控器,其包括:壳体组件;两个控制板,设置于壳体组件内;两个翘板开关,设置于壳体组件,并且与两个控制板对应连接,其中每个翘板开关能够控制与其对应连接的控制板是否检测传感器信号;两个固态继电器,设置于壳体组件内,并且与两个控制板对应连接,其中当控制板检测传感器信号,向与其连接的固态继电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固态继电器的通路与断路。
[0005]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阻燃导热硅橡胶,灌注于壳体组件内,且两个翘板开关和两个固态继电器浸没在阻燃导热硅橡胶内。
[0006]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盖板,两个控制板和两个固态继电器设置在壳体底部,盖板盖合在壳体的顶部。
[000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壳体的顶部具有多个角铁,盖板通过多个螺丝与多个角铁配合连接而盖合在壳体的顶部。
[0008]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的一侧面具有两个卡槽,两个翘板开关卡接于对应卡槽。
[0009]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壳体组件内具有多个压铆螺母和多个压柱,两个控制板通过多个螺钉安装在多个压铆螺母上,两个固态继电器通过多个铜柱与多个压柱配合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内。
[0010]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两个固态继电器分别具有一散热面,散热面与壳体组件相贴合。
[0011]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玻璃加热系统,其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温控器,与车体线束连接;前窗电加热玻璃组件,具有第一加热电阻和第一传感器,第一加热电阻与其中一个固态继电器连接,第一传感器与其中一个固态继电器连接的控制板连接;后窗电加热玻璃组件,具有第二加热电阻和第二传感器,第二加热电阻与另一个固态继电器连接,第二传感器与另一个控制板连接。
[0012]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温控器是通过一个线束总成与车体线束连接的。
[0013]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线束总成包括接地电源线、控制电源线、连接线和主电源线,接地电源线的一端与两个控制板连接,控制电源线的一端与两个翘板开关连接,连接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固态继电器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个固态继电器和主电源线的一端连接,接地电源线的另一端、控制电源线的另一端和主电源线的另一端引出壳体组件而与车体线束连接。
[0014]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有:
[0015]本申请的温控器及玻璃加热系统,其将两个控制板和两个固态继电器集成在壳体组件内,这样使得温控器的耐环境性能极好,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并且两个控制板与两个固态继电器分别控制前窗电加热玻璃组件和后窗电加热玻璃组件,如此实现一个温控器控制控制两块加热玻璃的加热功能。同时本申请的在壳体组件上还集成有两个翘板开关,通过翘板开关控制相应控制板是否检测传感器信号,而翘板开关的打开开关需拨动保险卡锁,如此可以防止非主动打开温控器的情况,避免因误操作而导致浪费能源,甚至烧坏玻璃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7]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的分解图;
[0020]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俯视图;
[0021]图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的接线原理图;
[0022]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玻璃加热系统的接线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
[0025]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温控器1主要是针对CA037温控器做出的针对性设计,温控器1包括壳体组件2、两个控制板3、两个翘板开关4和两个固态继电器5,其中:
[0026]壳体组件2主要是用于保护两个控制板3和两个固态继电器5,以使其适合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例如极端高低温、盐雾、三防、湿热等环境。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温控器的分解图;如图所示,壳体组件2包括壳体21和盖板22,两个控制板3和两个固态继电器5设置在壳体21底部,盖板22盖合在壳体21的顶部。壳体21的顶部具有多
个角铁211,盖板22通过多个螺丝212与多个角铁211配合连接而盖合在壳体21的顶部。
[0027]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21为不锈钢板拼焊成的长方体状,角铁211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角铁211位于壳体21的顶部的四个角,盖板22为一块矩形不锈钢板,螺丝2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螺丝212的一端穿过盖板22而与四个角铁211螺接,另一端抵接在盖板22上而将盖板22固定在壳体21上,但不以此为限。
[0028]复参阅图2所示,两个控制板3和两个固态继电器5设置于壳体组件2内。请同时参阅2至图4,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壳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壳体组件2内具有多个压铆螺母23和多个压柱24,两个控制板3通过多个螺钉231安装在多个压铆螺母23上,两个固态继电器5通过多个铜柱241与多个压柱24配合设置在壳体组件2内。两个固态继电器5分别具有一散热面501,如图3所示,散热面501为固态继电器5的底面。散热面501与壳体组件2相贴合,以保障其工作产生的热量能顺利传导到壳体组件2上。
[0029]具体而言,如图2至图4所示,压铆螺母23的数量为八个,螺钉231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压铆螺母23呈四排设置在壳体21的内部底部,两个控制板3的四角分别放置在一个压铆螺母23上,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两个控制板,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两个翘板开关,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并且与两个所述控制板对应连接,其中每个所述翘板开关能够控制与其对应连接的所述控制板是否检测传感器信号;两个固态继电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并且与两个所述控制板对应连接,其中当所述控制板检测所述传感器信号,向与其连接的所述固态继电器发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固态继电器的通路与断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阻燃导热硅橡胶,灌注于所述壳体组件内,且两个所述翘板开关和两个所述固态继电器浸没在所述阻燃导热硅橡胶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和盖板,两个所述控制板和两个所述固态继电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底部,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壳体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具有多个角铁,所述盖板通过多个螺丝与多个所述角铁配合连接而盖合在所述壳体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一侧面具有两个卡槽,两个所述翘板开关卡接于对应所述卡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内具有多个压铆螺母和多个压柱,两个所述控制板通过多个螺钉安装在多个所述压铆螺母上,两个所述固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贲华严康王海波钱网伟周江许乐乐吉鸿彬荀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启达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