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03913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台上的视频监控系统获取站台上的实时客流图像;根据当前的实时客流图像获取第一站台的客流量;将客流量信息通过中央控制器传递给第一站台所在的线路上的其他站台,以使其他站台根据中央控制器的结果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控制列车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中央控制器内设置有调度矩阵D(GI,VI,TI),若第一站台为其他站台,则根据中央控制器内的调度矩阵D(GI,VI,TI)进行调度;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客流量设置不同的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行时间,使得列车在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客流量进行调整,以满足乘客的安全及时的输送,提高列车的运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慧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
技术介绍
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的命名有两层意思:其、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物联网的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物联网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同时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同时用户可通过远程终端对物联网内的目标物体进行远程管控,但是在管控过程中,当目标物体无法正常工作时却无法主动的发送信息至用户的远程终端进行提醒,只能等待用户主动的去访问、观察目标物体的工作状态才能获知此时目标物体的工作情况。但是现有的智慧交通技术方案是政府主管部门基于安防技术发展而成的,主管部门独立建设形成本单位的信息化体系。因此现有的智慧交通在信息传递共享方面具有很大的弊端,形成信息孤岛,使得信息不连通,数据不共享。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可以实现信息联通,数据共享,且可以根据共享的数据对列车运行运载能力进行实时调整,提高运行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包括: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台上的视频监控系统获取站台上的实时客流图像;根据当前的所述实时客流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站台的客流量;将所述客流量信息通过中央控制器传递给所述第一站台所在的线路上的其他站台,以使其他站台根据中央控制器的结果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控制列车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所述第二站台为所述第一站台的后一站;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设置有调度矩阵D(GI,VI,TI),其中GI表示第一站台的客流量,VI表示由第一站台到所述第二站台的平均运行速度,TI表示由第一站台到所述第二站台的时间,若所述第一站台为终点站台,则VI为0,TI也为0;若所述第一站台为其他站台,则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器内的调度矩阵D(GI,VI,TI)进行调度;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设置有客流量矩阵G(G1,G2,G3,G4,G5),其中G1表示第一客流量,G2表示第二客流量,G3表示第三客流量,G4表示第四客流量,G5表示第五客流量,且G1>G2>G3>G4>G5,当所述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一客流量G1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1,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1;当所述第一客流量G1≥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二客流量G2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2,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2;当所述第二客流量G2≥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三客流量G3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3,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3;当所述第三客流量G3≥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四客流量G4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4,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4;当所述第四客流量G4≥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五客流量G5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5,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5;当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五客流量G5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6,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6,其中V1×T1=V2×T2=V3×T3=V4×T4=V5×T5=V6×T6=定值。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连接有进站票务系统,在所述进站票务系统内包含有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设置有年龄矩阵A(A1,A2,A3)和运行安全系数矩阵S(S1,S2,S3),其中A1表示第一年龄段,表示年龄段小于20岁的乘客量,A2表示第二年龄段,表示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乘客量,A3表示第三年龄段,表示年龄在50岁之上的乘客量,S1表示第一安全系数,S2表示第二安全系数,S3表示第三安全系数,若是在实时客流图像内得到的乘客图像中,若所有乘客的年龄段落在第一年龄段A1内的居多的话,则当前列车的运行安全系数为第一安全系数S1;若是在实时客流图像内得到的乘客图像中,若所有乘客的年龄段落在第二年龄段A2内的居多的话,则当前列车的运行安全系数为第二安全系数S2;若是在实时客流图像内得到的乘客图像中,若所有乘客的年龄段落在第三年龄段A3内的居多的话,则当前列车的运行安全系数为第三安全系数S3。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还设置有职业矩阵C(C1,C2)和运行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其中C1表示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2表示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数,a1表示第一补偿系数,a2表示第二补偿系数;当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1≥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2时,所述中央控制器从所述运行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中选择第一补偿系数a1对所述运行安全系数矩阵S(S1,S2,S3)进行补偿;当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1<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2时,所述中央控制器从所述运行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中选择第二补偿系数a2对所述运行安全系数矩阵S(S1,S2,S3)进行补偿。进一步地,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还设置有地域矩阵D(DI,D2,D3,D4),其中DI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平原,赋值为1,D2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丘陵,赋值为2,D3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盆地,赋值为3,D4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沙漠,赋值为4;根据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对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中的参数进行调整;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平原,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10(a1-1,a2-1);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丘陵,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20(a1-2,a2-2);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盆地,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30(a1-3,a2-3);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沙漠,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40(a1-4,a2-4)。进一步地,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还设置有运行能力系数矩阵K(K1,K2,K3,K4),其中K1表示第一运行能力系数,K2表示第二运行能力系数,K3表示第三运行能力系数,K4表示第四运行能力系数,且K1>K2>K3>K4,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列车的运行能力系数K=GI/(G1+G2+G3+G4+G5)+C1/C2+a1/a2+S2/(S1+S2+S3);若列车的运行能力系数K≥第一运行能力系数K1,则表示列车的运行能力优秀;若第一运行能力系数K1>列车的运行能力系数K≥第二运行能力系数K2,则表示列车的运行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台上的视频监控系统获取站台上的实时客流图像;/n根据当前的所述实时客流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站台的客流量;/n将所述客流量信息通过中央控制器传递给所述第一站台所在的线路上的其他站台,以使其他站台根据中央控制器的结果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控制列车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所述第二站台为所述第一站台的后一站;/n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设置有调度矩阵D(GI,VI,TI),其中GI表示第一站台的客流量,VI表示由第一站台到所述第二站台的平均运行速度,TI表示由第一站台到所述第二站台的时间,/n若所述第一站台为终点站台,则VI为0,TI也为0;/n若所述第一站台为其他站台,则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器内的调度矩阵D(GI,VI,TI)进行调度;/n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设置有客流量矩阵G(G1,G2,G3,G4,G5),其中G1表示第一客流量,G2表示第二客流量,G3表示第三客流量,G4表示第四客流量,G5表示第五客流量,且G1>G2>G3>G4>G5,/n当所述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一客流量G1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1,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1;/n当所述第一客流量G1≥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二客流量G2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2,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2;/n当所述第二客流量G2≥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三客流量G3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3,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3;/n当所述第三客流量G3≥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四客流量G4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4,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4;/n当所述第四客流量G4≥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五客流量G5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5,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5;/n当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五客流量G5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6,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6,其中V1×T1=V2×T2=V3×T3=V4×T4=V5×T5=V6×T6=定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设置在第一站台上的视频监控系统获取站台上的实时客流图像;
根据当前的所述实时客流图像获取所述第一站台的客流量;
将所述客流量信息通过中央控制器传递给所述第一站台所在的线路上的其他站台,以使其他站台根据中央控制器的结果调整列车的运行速度,控制列车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所述第二站台为所述第一站台的后一站;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设置有调度矩阵D(GI,VI,TI),其中GI表示第一站台的客流量,VI表示由第一站台到所述第二站台的平均运行速度,TI表示由第一站台到所述第二站台的时间,
若所述第一站台为终点站台,则VI为0,TI也为0;
若所述第一站台为其他站台,则根据所述中央控制器内的调度矩阵D(GI,VI,TI)进行调度;
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设置有客流量矩阵G(G1,G2,G3,G4,G5),其中G1表示第一客流量,G2表示第二客流量,G3表示第三客流量,G4表示第四客流量,G5表示第五客流量,且G1>G2>G3>G4>G5,
当所述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一客流量G1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1,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1;
当所述第一客流量G1≥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二客流量G2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2,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2;
当所述第二客流量G2≥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三客流量G3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3,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3;
当所述第三客流量G3≥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四客流量G4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4,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4;
当所述第四客流量G4≥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五客流量G5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5,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5;
当第一站台的客流量GI≤第五客流量G5时,则所述中央控制器调度所述列车的平均运行速度为V6,到达第二站台的时间为T6,其中V1×T1=V2×T2=V3×T3=V4×T4=V5×T5=V6×T6=定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还连接有进站票务系统,在所述进站票务系统内包含有所述乘客的身份信息;
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设置有年龄矩阵A(A1,A2,A3)和运行安全系数矩阵S(S1,S2,S3),其中A1表示第一年龄段,表示年龄段小于20岁的乘客量,A2表示第二年龄段,表示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乘客量,A3表示第三年龄段,表示年龄在50岁之上的乘客量,S1表示第一安全系数,S2表示第二安全系数,S3表示第三安全系数,
若是在实时客流图像内得到的乘客图像中,若所有乘客的年龄段落在第一年龄段A1内的居多的话,则当前列车的运行安全系数为第一安全系数S1;
若是在实时客流图像内得到的乘客图像中,若所有乘客的年龄段落在第二年龄段A2内的居多的话,则当前列车的运行安全系数为第二安全系数S2;
若是在实时客流图像内得到的乘客图像中,若所有乘客的年龄段落在第三年龄段A3内的居多的话,则当前列车的运行安全系数为第三安全系数S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还设置有职业矩阵C(C1,C2)和运行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其中C1表示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2表示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数,a1表示第一补偿系数,a2表示第二补偿系数;
当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1≥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2时,所述中央控制器从所述运行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中选择第一补偿系数a1对所述运行安全系数矩阵S(S1,S2,S3)进行补偿;
当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1<没有正当职业的人数C2时,所述中央控制器从所述运行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中选择第二补偿系数a2对所述运行安全系数矩阵S(S1,S2,S3)进行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还设置有地域矩阵D(DI,D2,D3,D4),其中DI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平原,赋值为1,D2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丘陵,赋值为2,D3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盆地,赋值为3,D4表示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沙漠,赋值为4;
根据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对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中的参数进行调整;
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平原,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10(a1-1,a2-1);
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丘陵,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20(a1-2,a2-2);
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盆地,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30(a1-3,a2-3);
若所述第二站台所在的地域为沙漠,则所述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a1,a2)更新为新的安全系数补偿矩阵a40(a1-4,a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时空大数据实时地理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器内还设置有运行能力系数矩阵K(K1,K2,K3,K4),其中K1表示第一运行能力系数,K2表示第二运行能力系数,K3表示第三运行能力系数,K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泽安全珍程金玲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翔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