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03675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9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牵引力测试领域,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其中底座锚定在地面,支撑端板和侧板围合成顶部敞开的矩形箱形结构,两个支撑端板上均开设贯穿的穿绳孔;连接块和牵引绳均有两个,连接块下方具有滑轮,拉力传感器位于两个连接块之间,拉力传感器以及两个连接块位于箱型结构内部并放置在底座顶面,两个牵引绳的第一端与一个连接块固定连接,牵引绳穿过支撑端板上的穿绳孔,且牵引绳的第二端伸出箱形结构,橡胶缓冲垫覆盖在支撑端板内侧表面,弹簧套装位于箱形结构内部且套装在牵引绳上,监视系统包括设置在箱体组件外部的第一监视摄像头。本测试装置可以安全的进行助推器牵引力测试,同时可实时监控牵引力附加位置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牵引力测试领域,特别是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设计助推器的推力大小,需要了解飞机牵引力的变化情况,用简易的拉力计能测出牵引飞机的牵引力,但是不能了解整个牵引飞机过程的牵引力的变化,由于启动和路况的变化,牵引力的大小会发生很大变化,现有技术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飞机牵引助力车测试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其可以安全的进行助推器牵引力测试,同时可实时监控牵引力附加位置的状态。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包括箱体组件、牵引力测试系统、减震装置和监视系统,其中箱体组件包括侧板、箱盖、支撑端板、观察窗口、穿绳孔和底座,所述底座锚定在地面,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平面,所述支撑端板和侧板均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且支撑端板和侧板围合成顶部敞开的矩形箱形结构,所述箱盖可拆卸的覆盖在箱型结构的顶部敞开处,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侧板上,两个支撑端板上均开设贯穿的穿绳孔;所述牵引力测试系统包括连接块、拉力传感器、牵引绳、拉力环和负载环,其中连接块和牵引绳均有两个,所述连接块下方具有滑轮,拉力传感器位于两个连接块之间,且拉力传感器的两个受力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块,拉力传感器以及两个连接块位于箱型结构内部并放置在底座顶面,两个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与一个连接块固定连接,牵引绳穿过支撑端板上的穿绳孔,且牵引绳的第二端伸出箱形结构,拉力环和负载环分别固定两个牵引绳的第二端;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弹簧和橡胶缓冲垫,橡胶缓冲垫覆盖在支撑端板内侧表面,弹簧套装位于箱形结构内部且套装在牵引绳上;所述监视系统包括设置在箱体组件外部的第一监视摄像头,该第一监视摄像头的图像获取端朝向观察窗口。作为优选的,所述箱体组件还包括支撑钢脚,该支撑钢脚两端分别连接底座的顶面和支撑端板的外侧端面。作为优选的,所述穿绳孔主体为圆孔,圆孔径向左右两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条形结构,以适应横截面为圆形的牵引绳或扁平牵引绳。作为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面朝向拉力传感器位置设有凹腔,该凹腔顶部开口处覆盖有透明的覆盖板,所述凹腔内安装有朝向拉力传感器方向设置的无影灯和第二监视摄像头。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通过连接块、拉力传感器和牵引绳组成牵引力测试所需的牵引力测试系统,通过在牵引力测试系统外部附加箱体组件,避免牵引力测试系统突然被破坏时产生危险,通过在箱体组件内部设置减震装置,通过两级减震实现对连接块的减速缓冲作用,避免连接块飞脱,监视系统可摄像头完整记录牵引力测试环节拉力传感器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危险,并且记录牵引力瞬间变化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中观察窗口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侧向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箱体组件,11-箱盖,12-支撑端板,13-支撑钢脚,14-观察窗口,15-穿绳孔,16-底座,17-固定桩,20-连接块,21-拉力传感器,22-牵引绳,23-拉力环,24-负载环,31-弹簧,32-橡胶缓冲垫,41-凹腔,42-覆盖板,43-无影灯,44-第二监视摄像头,50-第一监视摄像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是要限制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包括箱体组件10、牵引力测试系统、减震装置和监视系统,其中箱体组件10包括侧板、箱盖11、支撑端板12、观察窗口14、穿绳孔15和底座16,底座16锚定在地面,底座16的顶面为平面,支撑端板12和侧板均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且支撑端板12和侧板围合成顶部敞开的矩形箱形结构,箱盖11可拆卸的覆盖在箱型结构的顶部敞开处,观察窗口14设置在侧板上,两个支撑端板12上均开设贯穿的穿绳孔15;牵引力测试系统包括连接块20、拉力传感器21、牵引绳22、拉力环23和负载环24,其中连接块20和牵引绳22均有两个,连接块20下方具有滑轮,拉力传感器21位于两个连接块20之间,且拉力传感器21的两个受力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块20,拉力传感器21以及两个连接块20位于箱型结构内部并放置在底座16顶面,两个牵引绳22的第一端与一个连接块20固定连接,牵引绳22穿过支撑端板12上的穿绳孔15,且牵引绳22的第二端伸出箱形结构,拉力环23和负载环24分别固定两个牵引绳22的第二端;减震装置包括弹簧31和橡胶缓冲垫32,橡胶缓冲垫32覆盖在支撑端板12内侧表面,弹簧31套装位于箱形结构内部且套装在牵引绳22上;监视系统包括设置在箱体组件10外部的第一监视摄像头50,该第一监视摄像头50的图像获取端朝向观察窗口14。本实施例中,底座16下方设有一体固定桩17,固定桩17迈入地下,底座16顶面平整无倾角,连接块20为矩形块,连接块20下方设有万向轮,两个连接块20对向设置,连接块20的正面连接拉力传感器21,连接块20的背面各连接一个牵引绳22。箱体组件10中,支撑端板12固定连接在底座16上,支撑端板12的外侧表面通过支撑钢角支撑在底座16上,支撑端板12的厚度明显大于侧板的厚度,支撑端板12中间位置设有穿绳孔15,牵引绳22通过穿绳孔15伸出支撑端板12。本装置在测试时,首先将助推器连接拉力环23,然后将模拟飞机的负载连接在负载环24,通过助推器拉动拉力环23将负载移动。在此过程中,如出现牵引绳22崩裂或者拉力传感器21和连接块20脱离,因本此时扭矩较大,连接块20可通过弹簧31进行缓冲,最后撞击在橡胶缓冲垫32,避免连接孔以及其他部件脱离箱体组件10,在此过程中牵引绳22实现对弹簧31的导向作用。作为优选的,穿绳孔15主体为圆孔,圆孔径向左右两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条形结构,以适应横截面为圆形的牵引绳22或扁平牵引绳22。底座16顶面朝向拉力传感器21位置设有凹腔41,该凹腔41顶部开口处覆盖有透明的覆盖板42,凹腔41内安装有朝向拉力传感器21方向设置的无影灯43和第二监视摄像头44。为监视测试环节的现场情况,本实施例中,在底座16顶部设置凹腔41,覆盖板42为玻璃材料制成,无影灯43向拉力传感器21方向补光,第二监视摄像头44监视拉力传感器21下方情况。第一监视摄像头50通过观察窗口14观察拉力传感器21的侧面情况。试验中默认拉力传感器21侧面情况相同,底部情况和顶部情况相同。箱体组件10还包括支撑钢脚13,该支撑钢脚13两端分别连接底座16的顶面和支撑端板12的外侧端面。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钢脚13可有多组,以支撑支撑端板12四个边角处。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均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组件、牵引力测试系统、减震装置和监视系统,其中箱体组件包括侧板、箱盖、支撑端板、观察窗口、穿绳孔和底座,所述底座锚定在地面,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平面,所述支撑端板和侧板均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且支撑端板和侧板围合成顶部敞开的矩形箱形结构,所述箱盖可拆卸的覆盖在箱型结构的顶部敞开处,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侧板上,两个支撑端板上均开设贯穿的穿绳孔;所述牵引力测试系统包括连接块、拉力传感器、牵引绳、拉力环和负载环,其中连接块和牵引绳均有两个,所述连接块下方具有滑轮,拉力传感器位于两个连接块之间,且拉力传感器的两个受力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块,拉力传感器以及两个连接块位于箱型结构内部并放置在底座顶面,两个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与一个连接块固定连接,牵引绳穿过支撑端板上的穿绳孔,且牵引绳的第二端伸出箱形结构,拉力环和负载环分别固定两个牵引绳的第二端;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弹簧和橡胶缓冲垫,橡胶缓冲垫覆盖在支撑端板内侧表面,弹簧套装位于箱形结构内部且套装在牵引绳上;所述监视系统包括设置在箱体组件外部的第一监视摄像头,该第一监视摄像头的图像获取端朝向观察窗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瞬间牵引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组件、牵引力测试系统、减震装置和监视系统,其中箱体组件包括侧板、箱盖、支撑端板、观察窗口、穿绳孔和底座,所述底座锚定在地面,所述底座的顶面为平面,所述支撑端板和侧板均有两个且相对设置,且支撑端板和侧板围合成顶部敞开的矩形箱形结构,所述箱盖可拆卸的覆盖在箱型结构的顶部敞开处,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侧板上,两个支撑端板上均开设贯穿的穿绳孔;所述牵引力测试系统包括连接块、拉力传感器、牵引绳、拉力环和负载环,其中连接块和牵引绳均有两个,所述连接块下方具有滑轮,拉力传感器位于两个连接块之间,且拉力传感器的两个受力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块,拉力传感器以及两个连接块位于箱型结构内部并放置在底座顶面,两个所述牵引绳的第一端与一个连接块固定连接,牵引绳穿过支撑端板上的穿绳孔,且牵引绳的第二端伸出箱形结构,拉力环和负载环分别固定两个牵引绳的第二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秋石刘通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宏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