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
,尤其涉及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
技术介绍
后悬置装置结构形状相同,对称固定在驾驶室下端,后悬置装置包括后悬车身连接支架、减震件和悬置下支架,将后悬车身连接支架通过锁止机构与驾驶室后墙悬置支架铰接,悬置下支架与底盘固接,减震件一般安装在后悬车身连接支架和悬置下支架中间,一般只有一个减震件,主要减少垂直方向产生的震动,对水平和倾斜产生的减震效果很差,不能适应复杂的路况,降低驾驶室内人员使用的舒适度。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上支架、下支架以及设置在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的第一减震件;所述上支架顶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上;所述下支架的底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底盘上;<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上支架(10)、下支架(20)以及设置在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之间的第一减震件(30);所述上支架(10)顶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80)上;所述下支架(20)的底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底盘(90)上;其特征在于:/n还包括第二减震件(40);所述第二减震件(40)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减震件(40)的上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80)上,下端固定在下支架(2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包括上支架(10)、下支架(20)以及设置在上支架(10)和下支架(20)之间的第一减震件(30);所述上支架(10)顶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80)上;所述下支架(20)的底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底盘(90)上;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减震件(40);所述第二减震件(40)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减震件(40)的上端固定在机动车驾驶室(80)上,下端固定在下支架(2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重减震的机动车驾驶室后悬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件(40)包括活塞杆(41)、缸体(42)、连接块(43)、弹性套(44);所述缸体(42)上设置有滑槽(421);所述活塞杆(41)的一端滑动设置在滑槽(421)内,另一端转动设置在连接块(43)上;所述弹性套(44)套设在活塞杆(41)外部,且其一端抵靠在缸体(42)上,另一端抵靠在连接块(43)上;所述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婧,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悠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