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冲击保险杠风道
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冲击保险杠风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辆前保险杠两侧的气流会在车身两侧分离,从而产生涡流,大大增加风阻,因此通常会在前保险杠两侧设置风道,将气流经由风道引导至前轮两侧,避免了气流在车身两侧的分离,同时可梳理前轮腔内的气流,达到降低整车风阻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风道通常直接将风引导至前轮两侧,未对气流进行衰减,导致冲击力过大,同时由于保险杠上设置有风道开口,因此会降低保险杠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冲击保险杠风道,包括保险杠本体、风道本体,在保险杠本体内部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风道安装槽,风道安装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撞击框,撞击框的外端面铰接有覆盖板,撞击框左右表面形成有齿条段,撞击框内部铰接有分别与齿条段进行啮合的齿轮,齿轮上设置有圆弧形加强板,撞击框内端面连接有复位弹簧;风道本体为Y形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主风道,通向轮罩表面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正对车轮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冲击保险杠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本体、风道本体,在保险杠本体内部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风道安装槽,风道安装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所述撞击框,撞击框的外端面铰接有覆盖板,撞击框左右表面形成有齿条段,撞击框内部铰接有分别与齿条段进行啮合的齿轮,齿轮上设置有圆弧形加强板,撞击框内端面连接有复位弹簧;/n风道本体为Y形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主风道,通向轮罩表面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正对车轮本体,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正对刹车盘,第一、二风道从起始端至末端,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在第二风道的横截面积减小幅度大于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横截面积大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冲击保险杠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保险杠本体、风道本体,在保险杠本体内部开设有横截面为矩形的风道安装槽,风道安装槽内部滑动设置有所述撞击框,撞击框的外端面铰接有覆盖板,撞击框左右表面形成有齿条段,撞击框内部铰接有分别与齿条段进行啮合的齿轮,齿轮上设置有圆弧形加强板,撞击框内端面连接有复位弹簧;
风道本体为Y形结构,包括横截面为矩形的主风道,通向轮罩表面的横截面为矩形的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的出风口正对车轮本体,第二风道的出风口正对刹车盘,第一、二风道从起始端至末端,横截面积逐渐减小,且在第二风道的横截面积减小幅度大于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风道;第一风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风道的起始端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风道内部设置有梭形扰流凸起,第二风道内部设置有圆形扰流凸起,第一风道出口处滑动设置有格栅,格栅上部设置有滑道,滑道顶部设置有电磁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保险杠风道,其特征在于撞击框与覆盖板之间设置有扭簧,当车辆前行覆盖板承受气体冲击力时,覆盖板克服扭簧扭力向内打开,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由于扭簧扭力作用,覆盖板复位为闭合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保险杠风道,其特征在于两个圆弧形加强板为半径相同的90°圆弧,齿轮与覆盖板之间的垂直距离与圆弧半径大致相同,在承受撞击时,两个圆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