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以及机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8813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齿轮箱以及机械装置。齿轮箱,包括:套筒;扭簧,扭簧上设有第一脚部,第一脚部向扭簧内伸出,扭簧设在套筒内,扭簧的外侧面与套筒的内侧面之间为过盈配合;第一转架,第一转架能自转;第二转架,第二转架能自转,第二转架能在第一转架的带动下转动,第二转架能在转动时牵引第一脚部,第一脚部能在第二转架的牵引下使扭簧的外径减小并使扭簧能在套筒内转动。有益效果:当扭簧的外侧面与套筒的内侧面过盈配合时,扭簧与套筒之间能通过摩擦力相互约束,第一脚部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二转架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转架的锁定,能防止第二转架意外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传动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齿轮箱以及机械装置
本技术涉及传动机构,特别涉及齿轮箱以及机械装置。
技术介绍
设有可升降机构的机械装置,例如百叶帘、卷帘、卷帘门、晾衣机和投影幕等,通常需要设置齿轮箱,还需要齿轮箱能在停止状态下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从而防止可升降的帘体、晾衣架或幕布等发生意外移动。而可升降机构的机械装置需要齿轮箱具有自锁功能。现有技术中,设有可升降机构的机械装置通常通过电动触发的插销机构来实现自锁,技术缺陷在于:插销机构通常需要独立的驱动单元进行驱动,使齿轮箱的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自锁性能良好的齿轮箱以及机械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齿轮箱,包括:套筒;扭簧,扭簧上设有第一脚部,第一脚部向扭簧内伸出,扭簧设在套筒内,扭簧的外侧面与套筒的内侧面之间为过盈配合;第一转架,第一转架能自转;第二转架,第二转架能自转,第二转架能在第一转架的带动下转动,第二转架能在转动时牵引第一脚部,第一脚部能在第二转架的牵引下使扭簧的外径减小并使扭簧能在套筒内转动。上述齿轮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扭簧的外侧面与套筒的内侧面过盈配合时,扭簧与套筒之间能通过摩擦力相互约束,第一脚部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二转架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转架的锁定,能防止第二转架意外转动;当第一转架在外力驱动下转动并驱动第二转架转动时,第二转架能带动第一脚部并使扭簧的外径减小,从而使扭簧与套筒的内侧面脱离,使第二转架能克服扭簧的限制并带动扭簧相对于套筒转动,从而解除扭簧与套筒之间的相互锁定,能实现第一转架与第二转架之间的传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架上设有第一拨块,第二转架上设有第二拨块,第一拨块从第一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第二拨块从第二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第一转架能通过转动使第一拨块抵靠第二拨块从而带动第二转架转动。第一拨块和第二拨块能实现轴端传动,使第一转架和第二转架能实现同步转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转架上还设有第三拨块,第三拨块从第二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第二转架能在转动时通过第三拨块牵引第一脚部,第一脚部能在第三拨块的牵引下使扭簧的外径减小并使扭簧能在套筒内转动。第三拨块能实现第一脚部的牵引,第三拨块从第二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能在第一转架与第二转架之间带动扭簧的扭转,能使齿轮箱的机构紧凑可靠。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转架上还设有第四拨块,第四拨块从第一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第二拨块设在第一拨块与第四拨块之间;扭簧上还设有第二脚部,第三拨块的一端能与第一脚部接触,第三拨块的另一端能与第二脚部接触。第一拨块和第四拨块使第一转架无论正转或反转都能带动第二转架转动,第一脚部和第二脚部使第二转架无论正转或反转都能带动扭簧进行扭转,有利于提高齿轮箱的通用性。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齿轮箱还包括输入端、输出端和第一行星轮机构,输入端能带动第一转架转动,第二转架能带动输出端转动,第一行星轮机构设在第二转架与输出端之间,第一行星轮机构能使输出端的转速小于输入端的转速。第一行星轮机构能在第二转架与输出端之间实现减速,从而能增大转矩;第一行星轮机构还能按照传动比来放大扭簧与套筒之间的相互锁定能力,从而使输出端能抵抗更大的转矩并且能更好地防止意外转动。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齿轮箱还包括第二行星轮机构,第二行星轮机构设在第一行星轮机构与输出端之间,第二行星轮机构能使输出端的转速小于输入端的转速。第二行星轮机构能进一步实现减速。机械装置,包括齿轮箱。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机械装置为百叶帘、卷帘、卷帘门、晾衣机或投影幕。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套筒与扭簧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转架与扭簧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扭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套筒1、扭簧2、第一脚部3、第二脚部4、第一转架5、第一拨块6、第四拨块7、第二转架8、第二拨块9、第三拨块10、输入端11、第一行星轮机构12、第二行星轮机构13、输出端14、外壳15。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至7,齿轮箱,包括:套筒1;扭簧2,扭簧2上设有第一脚部3,第一脚部3向扭簧2内伸出,扭簧2设在套筒1内,扭簧2的外侧面与套筒1的内侧面之间为过盈配合;第一转架5,第一转架5能自转;第二转架8,第二转架8能自转,第二转架8能在第一转架5的带动下转动,第二转架8能在转动时牵引第一脚部3,第一脚部3能在第二转架8的牵引下使扭簧2的外径减小并使扭簧2能在套筒1内转动。上述齿轮箱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扭簧2的外侧面与套筒1的内侧面过盈配合时,扭簧2与套筒1之间能通过摩擦力相互约束,第一脚部3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第二转架8转动,从而实现第二转架8的锁定,能防止第二转架8意外转动;当第一转架5在外力驱动下转动并驱动第二转架8转动时,第二转架8能带动第一脚部3并使扭簧2的外径减小,从而使扭簧2与套筒1的内侧面脱离,使第二转架8能克服扭簧2的限制并带动扭簧2相对于套筒1转动,从而解除扭簧2与套筒1之间的相互锁定,能实现第一转架5与第二转架8之间的传动。关于扭簧2和套筒1,扭簧2与套筒1之间通过过盈配合来实现第二转架8的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筒;/n扭簧,所述扭簧上设有第一脚部,所述第一脚部向所述扭簧内伸出,所述扭簧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扭簧的外侧面与所述套筒的内侧面之间为过盈配合;/n第一转架,所述第一转架能自转;/n第二转架,所述第二转架能自转,所述第二转架能在所述第一转架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转架能在转动时牵引所述第一脚部,所述第一脚部能在所述第二转架的牵引下使所述扭簧的外径减小并使所述扭簧能在所述套筒内转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齿轮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
扭簧,所述扭簧上设有第一脚部,所述第一脚部向所述扭簧内伸出,所述扭簧设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扭簧的外侧面与所述套筒的内侧面之间为过盈配合;
第一转架,所述第一转架能自转;
第二转架,所述第二转架能自转,所述第二转架能在所述第一转架的带动下转动,所述第二转架能在转动时牵引所述第一脚部,所述第一脚部能在所述第二转架的牵引下使所述扭簧的外径减小并使所述扭簧能在所述套筒内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架上设有第一拨块,所述第二转架上设有第二拨块,所述第一拨块从所述第一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所述第二拨块从所述第二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所述第一转架能通过转动使第一拨块抵靠第二拨块从而带动第二转架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轮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架上还设有第三拨块,所述第三拨块从所述第二转架的一个端面上凸出,所述第二转架能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三拨块牵引所述第一脚部,所述第一脚部能在所述第三拨块的牵引下使所述扭簧的外径减小并使所述扭簧能在所述套筒内转动。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顺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顺奇齿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