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属于属于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城市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导致城市经常面临水资源匮乏的问题。雨水是城市淡水资源的重要来源,城市雨水回收利用,必能大大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缓解城市淡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在城市中,道路面积率较大,在降水时,雨水大多通过路面汇集至雨水口,再通过市政管道排走,使得淡水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如能将路面雨水收集蓄存起来,在需要时,再将其“释放”出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普通人行横道大多为不透水路面,即采用硬质铺装,其渗透性不好,强降雨时,容易形成路面积水,影响城市形象和市民出行。近年来出现了透水人行道,即人行道面层采用透水砖进行铺装,雨水通过透水砖快速下渗,此种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路面积水问题,但透水砖相比普通砖而言,其成本较高,且不够坚固。为了减少城市粉尘,需要经常对城市道路进行洒水作业,传统的城市道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人行道表面采用透水铺砖(1)铺砌,其下依次为中粗砂找平层(2)、碎石填充层(3)、反滤土工布(4)、灰土垫层(5);人行道与人行道路缘石(9)之间设有雨水沟(7);所述雨水沟(7)上部设有雨水沟盖板(71);所述雨水沟(7)内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清淤井(10);所述雨水沟(7)靠近人行道一侧按照一定间距设有向下倾斜的雨水沟透水孔(72);人行道路缘石(9)按照一定间距设有向下倾斜的矩形透水孔(91),雨水沟(7)与行车道路面(12)通过矩形透水孔(91)相连通;中央分隔带(21)下方设置有集水池(14),其内设置有沉淀池(13)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人行道表面采用透水铺砖(1)铺砌,其下依次为中粗砂找平层(2)、碎石填充层(3)、反滤土工布(4)、灰土垫层(5);人行道与人行道路缘石(9)之间设有雨水沟(7);所述雨水沟(7)上部设有雨水沟盖板(71);所述雨水沟(7)内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清淤井(10);所述雨水沟(7)靠近人行道一侧按照一定间距设有向下倾斜的雨水沟透水孔(72);人行道路缘石(9)按照一定间距设有向下倾斜的矩形透水孔(91),雨水沟(7)与行车道路面(12)通过矩形透水孔(91)相连通;中央分隔带(21)下方设置有集水池(14),其内设置有沉淀池(13)与水泵(15),所述沉淀池(13)与清淤井(10)通过横向排水管(11)相连通;所述水泵(15)上部接有竖向输水管(16)、纵向输水管一(17)、纵向输水管二(171)、绿化带浇灌输水管(18)、行车道洒水输水管(20);所述绿化带浇灌输水管(18)与行车道洒水输水管(20)端部分别设置有绿化带浇灌喷水头(19)与行车道洒水喷水头(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砖(1)由透水材料块体(102)与带孔硬质材料块体(101)组合而成,带孔硬质材料块体(101)设置有5个圆形透水孔(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振威,张丙文,胡文喜,王传波,王刚,冯仲彬,曹世江,王习进,祁义辉,陈俊,刘毅,陈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