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6579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消失模铸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控制开合,不易故障,容易维修保养的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包括有斗体和闸门装置;斗体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闸门装置包括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缓冲板、挡板、垫板和托板;斗体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出砂管内底部设有缓冲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手动控制开合,不易故障,容易维修保养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
本技术属于消失模铸造
,尤其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
技术介绍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石蜡或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在消失模铸造过程中石英砂一般先进入下砂斗内,再通过下砂斗排入后续工序内,现有下砂斗开口的开合一般通过电控闸门等控制,但由于从砂箱内回收的石英砂温度较高,容易影响电控闸门的电器元件,导致其故障,故障后维修困难,进而影响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降低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动控制开合,不易故障,容易维修保养的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本技术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包括有斗体和闸门装置;斗体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闸门装置包括有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缓冲板、挡板、垫板和托板;斗体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出砂管内底部设有缓冲板,缓冲板上均布有多个第一出砂孔;出砂管底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托板,且托板与出砂管之间设有垫板;斗体外壁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上铰接有第一铰接杆,第二支座上铰接有第二铰接杆,第一铰接杆顶端连接有拉杆,底端通过第一连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另一端与插板的连接块铰接;插板插入托板与缓冲板之间的间隙内,插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出砂孔的第二出砂孔,且插板上远离连接块的端部开有出砂凹缺。进一步的,缓冲板上的第一出砂孔为两排三列排布,插板上的第二出砂孔为两排两列排布。进一步的,插板的厚度比出料管底部至托板顶部的间隙距离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在出砂管内底部设置开有第一出砂孔的缓冲板,且在缓冲板下方设置可手动控制移动的插板,插板上开有与第一出砂孔对应的第二出砂孔和出砂凹缺,第二出砂孔、出砂凹缺与第一出砂孔对准时即形成出砂通道,即可排出斗体内的石英砂,错开时即可关闭出砂通道;此结构通过手动控制,不易故障,且容易维修保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闸门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缓冲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插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为:1-斗体,2-闸门装置,201-第一支座,202-第一铰接杆,203-拉杆,204-第一连接杆,205-第二支座,206-第二铰接杆,207-第二连接杆,208-出砂管,209-缓冲板,210-第一出砂孔,211-挡板,212-第二出砂孔,213-出砂凹缺,214-垫板,215-托板,216-连接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有斗体1和闸门装置2;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2,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闸门装置2包括有第一支座201、第二支座205、缓冲板209、挡板211、垫板214和托板215;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208,出砂管208内底部设有缓冲板209,缓冲板209上均布有多个第一出砂孔210;出砂管208底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托板215,且托板215与出砂管208之间设有垫板214;斗体1外壁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座201和第二支座205;第一支座201上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2,第二支座205上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06,第一铰接杆202顶端连接有拉杆203,底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二铰接杆206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杆206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207,第二连接杆207另一端与插板的连接块216铰接;插板插入托板215与缓冲板209之间的间隙内,插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出砂孔210的第二出砂孔212,且插板上远离连接块216的端部开有出砂凹缺213。其中,缓冲板209上的第一出砂孔210为两排三列排布,插板上的第二出砂孔212为两排两列排布。其中,插板的厚度比出料管底部至托板215顶部的间隙距离小。当需要将斗体1内的石英砂排出时,顺时针掰动拉杆203,使得第一铰接杆202底端推动第一连接杆204向靠近斗体1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第二铰接杆206逆时针摆动,进而通过第二连接杆207拉动插板移动,使得插板上的第二出砂孔212和出砂凹缺213依次对应缓冲板209上的第一出砂孔210,形成出砂通道,如此即可将斗体1内的石英砂排出。需要关闭出砂通道时,逆时针掰动拉杆203至出砂角度即可带动插板移动至出砂位置,第一出砂孔210和第二出砂孔212错开即可关闭出砂通道。利用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包括有斗体(1)和闸门装置(2),其特征在于,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2),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闸门装置(2)包括有第一支座(201)、第二支座(205)、缓冲板(209)、挡板(211)、垫板(214)和托板(215);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208),出砂管(208)内底部设有缓冲板(209),缓冲板(209)上均布有多个第一出砂孔(210);出砂管(208)底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托板(215),且托板(215)与出砂管(208)之间设有垫板(214);斗体(1)外壁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座(201)和第二支座(205);第一支座(201)上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2),第二支座(205)上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06),第一铰接杆(202)顶端连接有拉杆(203),底端通过第一连接杆(204)与第二铰接杆(206)一端铰接,第二铰接杆(206)另一端铰接有第二连接杆(207),第二连接杆(207)另一端与插板的连接块(216)铰接;插板插入托板(215)与缓冲板(209)之间的间隙内,插板上设有对应第一出砂孔(210)的第二出砂孔(212),且插板上远离连接块(216)的端部开有出砂凹缺(2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失模铸造用下砂斗的闸门装置,包括有斗体(1)和闸门装置(2),其特征在于,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闸门装置(2),用于控制其底部开口的开合;闸门装置(2)包括有第一支座(201)、第二支座(205)、缓冲板(209)、挡板(211)、垫板(214)和托板(215);斗体(1)底部开口处连接有出砂管(208),出砂管(208)内底部设有缓冲板(209),缓冲板(209)上均布有多个第一出砂孔(210);出砂管(208)底部通过螺栓螺母连接有托板(215),且托板(215)与出砂管(208)之间设有垫板(214);斗体(1)外壁一侧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第一支座(201)和第二支座(205);第一支座(201)上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2),第二支座(205)上铰接有第二铰接杆(206),第一铰接杆(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珠鲍明富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力天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