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91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与装置,衬底抛光载具材料中,在热熔压敏胶与绒毛层之间黏贴一层圆形压罩,使具有隆起的加压方式,对其欲改变形貌的位置加以抛光移除或改变区域性应力;将该具有圆形压罩的载具贴合在底材上;将其晶片衬底放入已制作完成的载具上进行衬底抛光作业。采用该晶片衬底抛光方法,可以将晶片衬底由不规则型改变为一致同心圆形貌,且圆心可为正中心对称,外延磊晶可获得一致性的同心圆衬底,该单片外延波长均匀性可达9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晶片衬底抛光
,尤其涉及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与装置。
技术介绍
LED外延磊晶是生长III-V族化合物,如氮化镓等生长在蓝宝石基板上,用以作为电子电洞对后发光原理下的材料。当中由于外延磊晶需以高温1000度进行气相磊晶在衬底基板上,升降温过程中会使晶片衬底凹凸的面型变化,致使外延后晶片衬底会有内外圈磊晶波长不均匀的情况。近年由于发展MicroLED等产品,对波长均匀的要求日益增高,故使得此问题逐步被重视。为了改善外延磊晶生长过程中晶片衬底的翘曲度变化,目前业界有许多研究方案,包含改变磊晶用加热底部结构,以不同温场进行补偿。另也有透过晶片衬底基板的表面蚀刻,如图案化基板等,改变整体应力分布的差异等。也有一些研究是透过晶片衬底本身的翘曲度改变来匹配。外延升温时晶片衬底基板会先由因应力释放而呈现凸起,随者温度上升到高点时达到最凸状态,其后在不同磊晶的升降温阶段再使晶片衬底变为平坦,此一连续步骤取决于晶片衬底本身的应力释放是否完全,以及晶片衬底本身一开始的形貌等因素影响。晶片衬底的初始翘曲可以缓解外延磊晶层的部份应力,从而改善外延层的质量,LED芯片的性能也就越好。故晶片衬底的翘曲度和弯曲度是控制氮化镓材料特性的关键参数。蓝宝石晶片衬底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完整性要求越来越高,借助于成熟的材料加工及处理方法获得超光滑的平坦加工表面。在面型控制上,除了在晶棒多线切割外,多数会在磨抛工艺中进行调整,如研磨转速与盘面控制,抛光的压力转速配比等,对于面型控制上并未能有效掌握,且加工品质与良率均不佳,主要是受到单批次间片与片的相对性不佳,使控制翘曲与弯曲的良率仅有70~80%之间。晶片衬底的化学机械抛光已经成为加工蓝宝石晶片衬底的平坦化技术,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可获得高精度的表面粗糙度等优点。而抛光加工过程多数是使用背面贴蜡抛光或是使用载具作为支撑物件,使晶片承受来自抛头的压力与抛光垫接触后进行抛光作业,不会因受力而外移飞出抛光盘面。但晶片衬底面型难以控制,并且形貌会受到前段工序影响而有所不同的差异,在实际生产上较难以有效控制。针对晶片衬底面型而言,对称的面型是单片外延磊晶均匀性一项重要的控制因子。同心圆则是效果最佳的面型,以圆心作为中心,向外扩展分布,使得弯曲值维持在负弯曲的状况,此时对于磊晶均匀性会具有较好的结果。而在现有技术上以抛光控制同心圆型是具有其难度,主要是在抛光头受力下压合是与晶片衬底等向受力,晶片衬底面型并未会发生明显且具体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晶片衬底面型难以控制,形貌受到工序影响而产生差异,同时,在实际生产上较难以有效控制,虽然同心圆是效果最佳的面型,但以抛光控制同心圆型的加工难度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晶片衬底抛光载具材料中,热熔压敏胶与绒毛层贴合,并于热熔压敏胶与绒毛层之间,增加黏贴一层圆形压罩,使具有隆起的加压方式;步骤2:玻璃纤维层通过胶层与绒毛层另一侧贴合,玻璃纤维层上在圆形压罩对应位置开设贯通的圆形孔洞;步骤3:将该具有圆形压罩的载具通过热熔压敏胶贴合在底材上;步骤4:将其晶片衬底放入已制作完成的载具上的圆形孔洞内;步骤5:进行晶片衬底抛光作业,该抛光载具具有隆起的加压方式,对其欲改变形貌的位置加以抛光移除或改变区域性应力,抛光过程中将晶片衬底由不规则型改变为一致同心圆形貌,且抛光时间越久或抛光压力越大,衬底同心圆弯曲度倾向越明显,抛光时间与压力均与改变弯曲度值的程度成正比,且线性关系良好,可按照晶片衬底弯曲度加工需求,确定抛光作业时间和加压压力进行抛光作业。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该抛光方法的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装置,包括底材和载具,其特征是:所述载具包括热熔压敏胶、绒毛层、胶层和玻璃纤维层,所述热熔压敏胶上侧与所述底材贴合,所述热熔压敏胶下侧与所述绒毛层上侧贴合,所述热熔压敏胶和绒毛层之间还黏贴一层圆形压罩,所述绒毛层下侧通过所述胶层与玻璃纤维层上侧贴合,所述玻璃纤维层在与所述圆形压罩对应的位置开设贯通的圆形孔洞,所述圆形压罩直径和圆形孔洞直径比例值在0.4~0.7之间,所述圆形压罩的厚度在20~60um之间。优选的,所述圆形压罩直径和圆形孔洞直径比例值为0.55。优选的,所述圆形压罩的厚度值为40um。优选的,所述载具各层整体压合固定。优选的,所述圆形压罩为碳素纤维布、固态硅胶、棉纸、丝绸布、塑胶、各式蜡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底材为陶瓷盘、碳化硅盘中的一种。优选的,所述圆形压罩为中空的圆环状。弯曲度与外延晶片衬底半径的平方成正比,并且外延晶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的温度差与外延晶片的厚度成反比。此假设是指当晶片衬底面型为同心圆面型时能符合该条件,故可以依据此进行机台温度补偿改造或温差补偿等方式提升外延片磊晶均匀性。由上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增加圆形压罩的抛光方式是可以将晶片衬底由不规则型改变为一致同心圆形貌,且圆心可为正中心对称。当晶片衬底面型为正中心对称时,以圆心延展与氮化镓各处的应力会对称分布,在距边则亦会有对称的反向应力,而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制作同心圆晶片衬底形貌成品率可达98%以上;外延磊晶可获得一致性的同心圆晶片衬底,该单片外延波长均匀性可达90%以上。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晶片衬底抛光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晶片衬底抛光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具有圆形压罩的载具示意图;图4现有方法抛光后晶片衬底面型;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方法抛光后晶片衬底面型;图6不同抛光时间对应弯曲度的变化图;图7不同抛光压力对应弯曲度的变化图。图中:1.底材2.热熔压敏胶3.绒毛层4.胶层5.玻璃纤维层6.晶片衬底7.圆形压罩8.圆形孔洞。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n步骤1:晶片衬底抛光载具材料中,热熔压敏胶与绒毛层贴合,并于热熔压敏胶与绒毛层之间,增加黏贴一层圆形压罩,使具有隆起的加压方式;/n步骤2:玻璃纤维层通过胶层与绒毛层另一侧贴合,玻璃纤维层上在圆形压罩对应位置开设贯通的圆形孔洞;/n步骤3:将该具有圆形压罩的载具通过热熔压敏胶贴合在底材上;/n步骤4:将其晶片衬底放入已制作完成的载具上的圆形孔洞内;/n步骤5:进行晶片衬底抛光作业,该抛光载具具有隆起的加压方式,对其欲改变形貌的位置加以抛光移除或改变区域性应力,抛光过程中将晶片衬底由不规则型改变为一致同心圆形貌,且抛光时间越久或抛光压力越大,晶片衬底同心圆弯曲度倾向越明显,抛光时间与压力均与改变弯曲度值的程度成正比,且线性关系良好,可按照晶片衬底弯曲度加工需求,确定抛光作业时间和加压压力进行抛光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晶片衬底抛光载具材料中,热熔压敏胶与绒毛层贴合,并于热熔压敏胶与绒毛层之间,增加黏贴一层圆形压罩,使具有隆起的加压方式;
步骤2:玻璃纤维层通过胶层与绒毛层另一侧贴合,玻璃纤维层上在圆形压罩对应位置开设贯通的圆形孔洞;
步骤3:将该具有圆形压罩的载具通过热熔压敏胶贴合在底材上;
步骤4:将其晶片衬底放入已制作完成的载具上的圆形孔洞内;
步骤5:进行晶片衬底抛光作业,该抛光载具具有隆起的加压方式,对其欲改变形貌的位置加以抛光移除或改变区域性应力,抛光过程中将晶片衬底由不规则型改变为一致同心圆形貌,且抛光时间越久或抛光压力越大,晶片衬底同心圆弯曲度倾向越明显,抛光时间与压力均与改变弯曲度值的程度成正比,且线性关系良好,可按照晶片衬底弯曲度加工需求,确定抛光作业时间和加压压力进行抛光作业。


2.一种改进的晶片衬底抛光装置,包括底材和载具,其特征是:所述载具包括热熔压敏胶、绒毛层、胶层和玻璃纤维层,所述热熔压敏胶上侧与所述底材贴合,所述热熔压敏胶下侧与所述绒毛层上侧贴合,所述热熔压敏胶和绒毛层之间还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豪施明向谢智强李治标廖志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晶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