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百成专利>正文

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9518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及方法,包括设有多个抽屉式养殖箱的养殖柜,养殖箱为敞口的盒式结构,箱体内设有中华鳖的陆栖区和水栖区,所述的陆栖区包括栖息平台及产卵区,喂食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栖息平台上,所述的养殖柜还包括控制系统及换水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控装置,养殖箱上方的养殖柜上设置的光照装置、喷淋装置及通风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一个小范围内,营造出一个人工的微生态系统,满足了中华鳖的养殖环境需求,具有占地面积小,环境控制成本低的优点,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华鳖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室内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及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中华鳖,俗称甲鱼或鳖,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现已发展成为重要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众所周知,温水养殖中华鳖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温水养殖中华鳖是指在温室内饲养中华鳖。这是因为中华鳖是变温动物,它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温度与饲料两个因素。采用常年温水养殖法,通常14个月就能达到商品中华鳖的规格。而在室外自然温度下养中华鳖,养成商品中华鳖的周期往往需要3〜4年甚至更长。现有技术的中华鳖室内养殖主要采用温室大棚的模式,在大棚温室内设置若干养殖池并通过温度控制方式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以促进中华鳖快速生长,但这种方式占地很大,环境控制成本很高,大大制约了中华鳖养殖的发展空间。公开日为2019年4月26日,公开号为CN109673585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甲鱼养殖装置,包括养殖池、净化水池和棚体,净化水池与养殖池通过循环水管相连通,循环水管上设置有水泵,养殖池内设有多个隔离墙,隔离墙将养殖池前后依次分隔成若干养殖子池,隔离墙中间上部开设有矩形过水口,过水口内设有过滤板,棚体顶部开设有多个透光口,透光口和过滤板数量相同且透光口分别位于过滤板上方,每个透光口上设置有遮盖机构,主板后端两侧分别连接有一个拉绳,所述两个拉绳与过滤板底部两侧相连。该甲鱼养殖装置可以实现甲鱼室内养殖并且满足甲鱼的晒太阳的生理需求。但该甲鱼养殖装置采用温室大棚的模式,占地面积很大,环境控制成本很高,大大制约了甲鱼养殖的发展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中华鳖室内养殖模式占地面积大,环境控制成本高,大大制约中华鳖养殖发展空间的问题,提供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及方法,具有占地面积小,环境控制成本低的优点,可以大大扩展中华鳖的养殖空间。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包括养殖柜,所述的养殖柜上阵列有多个抽屉式的养殖箱,所述的养殖箱为敞口的盒式结构,箱体的上部设有中华鳖的陆栖区,箱体内设有中华鳖的水栖区,所述的陆栖区包括栖息平台及产卵区,中华鳖的喂食装置设置在所述的栖息平台上,所述的养殖柜还包括控制系统及换水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控装置,养殖箱上方的养殖柜上设置的光照装置、喷淋装置及通风装置,所述的控制系统连接并控制所述的光照装置、换水装置喷淋装置及通风装置。本专利技术在养殖箱内养殖中华鳖,养殖箱在养殖柜上形成阵列式排列,这样每个养殖柜可以在横向及竖向上设置多个养殖箱,从而达到高密集度地养殖、大幅度减少养殖占地面积的目的;同时,养殖柜相对于温室大棚加养殖池的养殖方式所占空间很小,因此其温控等环境控制的成本很低。箱体内的水栖区作为中华鳖的水中活动场所,陆栖区作为中华鳖进食、晒背、产卵等陆地上的活动场所。在自然条件下,中华鳖除了生活在淡水水域外,有相当长时间生活在陆域潜伏于岩石旁,树荫下或水草边,尤其在晴天更喜欢游到水面或爬上岸滩、石崖,背对着阳光充分伸展晒太阳。因此设置陆栖区可以适应中华鳖生长繁育需求。换水装置用于养殖箱水体的自动更换,及时排出养殖箱内的污水,确保中华鳖具有较好的水体环境;温控装置用于控制养殖柜内的养殖环境温度(气温及水温等);光照装置用于定时对养殖箱进行光照,模拟自然界的日出日落的光线变化,满足中华鳖的晒背等陆上活动需求;喷淋装置用于对养殖箱喷淋,模拟自然界的下雨天,同时可以对陆栖平台等进行清洗,确保清洁的养殖环境,还可以湿润产卵区,避免产卵区过于干燥而影响卵的发育;通风装置用于保证养殖箱内的新鲜空气流通。这样,本专利技术在一个小范围内,营造出一个人工的微生态系统,满足了中华鳖的养殖环境需求,实现高密集度养殖、大幅度减少养殖占地面积,大幅降低温控等环境控制的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作为优选,养殖箱呈矩形,所述的陆栖平台设置在养殖箱的两侧上方,所述的喂食装置设置在一侧的栖息平台上,所述的产卵区位于另一侧陆栖平台的前后两端;所述养殖箱的侧壁上设有高度可调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高度低于栖息平台,养殖箱的开口处设有防逃装置,所述防逃装置为设置在养殖箱上侧开口处的网板。溢水口用于确保养殖箱水面低于栖息平台,而溢水口的高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中华鳖养殖,即确保所养殖的中华鳖可以顺利地从水栖区爬上陆栖区,便于中华鳖在陆栖区进食及停留。对于体型小的中华鳖,陆栖区与水面的高度差较小,而对于体型大的中华鳖,陆栖区与水面的高度差较大,以避免中华鳖在水里活动而引起的水面晃动对陆栖区造成影响。产卵区位于陆栖平台的前后两端,则可以方便检查(位于后端的产卵区也可以打开养殖柜的后门查看),养殖箱的开口处设置防逃装置,可以防止体型较大的中华鳖爬出养殖箱。作为优选,产卵区包括嵌设在陆栖平台两端的凹腔,凹腔内设置有沙盒,沙盒内设有沙子,沙子的上表面低于栖息平台,沙盒的底板为透水结构,沙盒的底部与凹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空隙,凹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在自然条件下,中华鳖往往在选择产卵位置后,会用后肢交替挖掘一个洞穴,洞穴挖成后即将泄殖孔伸入其中产卵。产卵完成后,用沙将洞口盖好,再用肢部把沙压平。本专利技术的产卵区为嵌设在陆栖平台上的沙盒,沙盒可以为中华鳖提供产卵或休息场所,沙盒的沙子低于栖息平台,可以避免中华鳖爬动时将大量的沙子带入水栖区,沙盒的沙盒的底板为透水结构,可以确保沙盒内不积水,出水口则用于将沙盒里渗出的水从凹腔内排出。本专利技术在喷淋状态时可以为沙盒补水,确保沙盒里的沙子处于湿润状态。同时沙盒可以直接从凹腔内取出(位于后端的沙盒也可以打开养殖柜的后门取出),以方便检查沙盒内的产卵情况或对卵进行取出等处理工作,沙盒内的沙子也需要定期消杀或更换。作为优选,养殖箱内还设有中华鳖的隐蔽装置,隐蔽装置为一侧面设有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的隐蔽装置包括陆栖隐蔽装置及水栖隐蔽装置,所述的陆栖隐蔽装置设置在养殖箱后端的上部,陆栖隐蔽装置的开口处设有低透光率的布帘,所述的水栖隐蔽装置设置在养殖箱前后两端的底部。在自然条件下,中华鳖除喜欢潜伏在阴影处外,还有打洞挖穴的习惯,尤其是冬眠时需要钻入泥土,产卵时需要挖穴营巢。按照中华鳖栖息习性,在水栖区、陆栖区需要分设或叠加若干隐蔽装置,这样可以更好适应中华鳖生长需要。本专利技术的隐蔽装置可以避免光照等影响,从而满足中华鳖有时需要隐蔽栖息的生活习性要求。作为优选,上下两层养殖箱之间设有空腔,所述的光照装置为设置在养殖箱上方的若干白炽灯,所述换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养殖箱中央上方的进水口及设置在养殖箱底部后侧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连接排水软管;所述的喷淋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的上方,换水装置及喷淋装置均包括水温调节装置,养殖箱内还设有增氧装置。本专利技术在养殖箱的开口上方留有相当的空间,该空间的顶部用于设置白炽灯作为光照装置,这样可以避免灯泡离养殖箱的距离过近而对中华鳖生长带来影响;设置在养殖箱的中央上方进水口及设置在养殖箱的底部后侧的排水口用于养殖箱的水循环,处于底部的排水口在水循环时可以将养殖箱内的中华鳖排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柜(1),所述的养殖柜上阵列有多个抽屉式的养殖箱(2),所述的养殖箱为敞口的盒式结构,箱体的上部设有中华鳖的陆栖区,箱体内设有中华鳖的水栖区(3),所述的陆栖区包括栖息平台(4)及产卵区(5),中华鳖的喂食装置(6)设置在所述的栖息平台上,所述的养殖柜还包括控制系统及换水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控装置,养殖箱上方的养殖柜上设置的光照装置(7)、喷淋装置(8)及通风装置(9),所述的控制系统连接并控制所述的光照装置、换水装置喷淋装置及通风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柜(1),所述的养殖柜上阵列有多个抽屉式的养殖箱(2),所述的养殖箱为敞口的盒式结构,箱体的上部设有中华鳖的陆栖区,箱体内设有中华鳖的水栖区(3),所述的陆栖区包括栖息平台(4)及产卵区(5),中华鳖的喂食装置(6)设置在所述的栖息平台上,所述的养殖柜还包括控制系统及换水装置,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温控装置,养殖箱上方的养殖柜上设置的光照装置(7)、喷淋装置(8)及通风装置(9),所述的控制系统连接并控制所述的光照装置、换水装置喷淋装置及通风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箱呈矩形,所述的陆栖平台设置在养殖箱的两侧上方,所述的喂食装置设置在一侧的栖息平台上,所述的产卵区位于另一侧陆栖平台的前后两端;所述养殖箱的侧壁上设有高度可调的溢水口,所述溢水口的高度低于栖息平台,养殖箱的开口处设有防逃装置,所述防逃装置为设置在养殖箱上侧开口处的网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卵区包括嵌设在陆栖平台两端的凹腔(10),凹腔内设置有沙盒,沙盒内设有沙子,沙子的上表面低于栖息平台,沙盒的底板为透水结构,沙盒的底部与凹腔的底部之间设有空隙,凹腔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箱内还设有中华鳖的隐蔽装置,隐蔽装置为一侧面设有开口的盒状结构,所述的隐蔽装置包括陆栖隐蔽装置(11)及水栖隐蔽装置(12),所述的陆栖隐蔽装置设置在养殖箱后端的上部,陆栖隐蔽装置的开口处设有低透光率的布帘,所述的水栖隐蔽装置设置在养殖箱前后两端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下两层养殖箱之间设有空腔(13),所述的光照装置为设置在养殖箱上方的若干白炽灯,所述换水装置包括设置在养殖箱中央上方的进水口(14)及设置在养殖箱底部后侧的排水口(15),所述排水口连接排水软管;所述的喷淋装置设置在陆栖平台的上方,换水装置及喷淋装置均包括水温调节装置,养殖箱内还设有增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柜内设有多组立柱(16),每组立柱上对应设有多组导轨(17),与导轨对应的养殖箱底部设有多个滚轮(18),所述的养殖箱通过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上,养殖箱的后端与养殖柜之间设有防脱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微生态系统养殖中华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喂食装置为横截面呈半圆形的笼状结构,喂食装置的底部设有饲料存储盒,饲料存储盒的开口处设有若干避免中华鳖身体进入的栅栏,所述的喂食装置紧贴养殖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百成
申请(专利权)人:郑百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