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9108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3:45
本申请涉及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育雏育成期养殖步骤、产蛋期养殖步骤、光照调节步骤、疾病防控步骤、养殖数据监控步骤以及饲料成分与饮用水成分调配步骤。本申请通过严格控制雏鸡舍以及产蛋鸡舍内的光照、温度、湿度以及通风等环境条件,使得蛋鸡的各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具有充分释放蛋鸡产蛋潜力、提高产蛋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
本申请涉及蛋鸡养殖
,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鸡蛋是非常重要的一种食品,我们国家人口数量众多,鸡蛋消耗量非常庞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蛋鸡养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蛋鸡在育雏以及产蛋期间,合理的营养及标准的体况可以保证蛋鸡能够不断稳定产下高质量的鸡蛋。现有的蛋鸡养殖技术下,通常都是根据养殖人员的经验进行饲养,针对蛋鸡在不同的年龄下没有做到精准的饲养管理,没有精确的数据支持进而也不能对蛋鸡进行精准的营养以及管理支持,蛋鸡的产蛋潜力未被完全释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蛋鸡的产蛋潜力未被完全释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育雏育成期养殖步骤:使用环境条件可控的转运设施将雏鸡运输至雏鸡舍,雏鸡舍内设置雏鸡笼,雏鸡笼处的环境条件在雏鸡入住前温度达到33-36℃,相对湿度达到55-65%,雏鸡舍与外界隔绝且屏蔽环境光;雏鸡笼上设置有垫纸,将饲料放置于所述垫纸上诱导三日内日龄的雏鸡进行进食,雏鸡笼内设置有饮水器;对7-10日龄的雏鸡进行断喙处理,将14天日龄的雏鸡转移至不同层的所述雏鸡笼,将所述雏鸡笼上的所述垫纸移出;产蛋期养殖步骤:将16周左右的蛋鸡转移至产蛋鸡舍,产蛋鸡舍内设置有层叠的产蛋笼,产蛋鸡舍内温度为18-25℃,湿度40-60%,产蛋鸡舍与外界隔绝且屏蔽环境光;产蛋鸡舍设置有通风口、降温水幕墙以及排气风机,每层所述产蛋笼的下方设置有粪便收集传送带;光照调节步骤:在所述通风口以及所属排气风机处设置遮光装置,所述雏鸡舍以及所述产蛋鸡舍内设置有亮度可调的补光灯;7日以内日龄的蛋鸡采用间歇式光照程序;1周至6周年龄的蛋鸡采用递减式光照程序;7周至16周年龄的蛋鸡采用稳定光照模式;16周至30周年龄的蛋鸡采用逐渐递增式光照程序;疾病防控步骤:所述雏鸡舍与所述产蛋鸡舍采用封闭式管理,养殖管理人员以及养殖用工具等均需要消毒后才能进入;鸡舍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地基硬化,在鸡舍外围定期喷洒灭虫剂;两批蛋鸡之间对鸡舍进行充分的清洗与消毒;在蛋鸡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养殖数据监控步骤:对雏鸡笼以及产蛋笼处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并及时按要求进行调控;0-3周年龄的蛋鸡,每周对不同层次以及笼位的鸡进行抽样称重并记录重量,4-29周年龄的蛋鸡,每周选抽多笼,每笼内选取一定数量的蛋鸡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30周及年龄及以上年龄的蛋鸡,每月选定一定数量的蛋鸡进行称重并记录体重;蛋鸡开始产蛋后,每周抽取一定数量的鸡蛋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定期采集蛋鸡的血清样本并进行保存与检测;饲料成分与饮用水成分调配步骤:转移至产蛋鸡舍内的蛋鸡应饲喂以谷物、豆类、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饲料,饲料内额外添加矿物质、碳酸钙、耐氨酸盐酸盐、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以及色氨酸,产蛋鸡舍内的饮用水内添加有可溶性矿物质,可溶性矿物质含量与饲料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相适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育雏育成期养殖步骤以及产蛋期养殖步骤中,雏鸡在环境条件可控的的转运条件下能尽量降低雏鸡的应激反应,雏鸡笼上的垫纸能诱导雏鸡开始采食,饮水器保证雏鸡进行正常饮水的同时,在水中添加一定剂量的维生素C以降低雏鸡的应激反应,便于雏鸡快速适应新环境。对雏鸡进行断喙可防止鸡群相互啄伤,雏鸡舍以及产蛋鸡舍内的温湿度严格控制,排机风机对产蛋鸡舍内进行换气,粪便收集传送带将粪便送出鸡舍,保持产蛋鸡舍内的空气洁净。鸡舍内屏蔽环境光,保证鸡舍内的光照时间以及光照强度处于人工可控的条件。在光照调节步骤中,针对蛋鸡不同年龄采用不同的光照模式能够调节蛋鸡的激素分泌促进产蛋。在疾病防控步骤中,对鸡舍采取封闭式管理隔绝外部的细菌以及病毒,对鸡舍周围的地基硬化可以防止老鼠等动物携带病菌进入鸡舍,定期喷洒灭虫剂能有效防止飞虫等携带病菌进入鸡舍,通过定期接种疫苗提高了鸡舍内的生物安全,降低了疾病发生率。在养殖数据监控步骤中,通过记录温湿度以及光照数据既能方便对鸡舍内的环境条件进行调控,也方便积累养殖数据,为后续的养殖提供参考经验。通过对蛋鸡体重以及鸡蛋重量的监控并与经验数值进行比对,及时发现异常鸡群,针对异常鸡群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将蛋鸡体重指标调整至正常范围,以保证产蛋率以及产蛋重量。通过对蛋鸡不同时期的血清进行采样以及检测,及时对蛋鸡种群的免疫水平以及激素水平进行监控,进而方便监测单机的免疫情况以及生长水平。同时保存的血清样本也便于在后续出现疾病后进行疾病的溯源。在饲料成分与饮用水成分调配步骤中,合理的饲料成分以及饮用水成分保证了蛋鸡对蛋白质、钙磷成分、矿物质以及能量的摄取,保证了充足的营养供应,提高了蛋鸡的产蛋率。优选的,在上述疾病防控步骤中,具体疫苗接种情况如下:(1)对3日龄以内的蛋鸡进行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接种;(2)在产蛋前根据疫情压力尽早接种低毒性新城疫疫苗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3)在14-15周年龄时进行抗支原体油乳剂灭活苗、鸡痘活疫苗以及减毒鸡沙门氏菌疫苗的接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同日龄的疫苗接种能降低鸡群发生疾病的概率,保证了蛋鸡的正常生长。优选的,在上述光照调节步骤中,具体光照情况如下:7日以内日龄的蛋鸡保持光照4小时后保持黑暗2小时,光照时的光照强度为20-50Lux;1周至6周年龄的蛋鸡,随着年龄增长,光照时间从连续20小时逐渐递减至13小时,其余时间保持为连续黑暗,光照强度5-25Lux;7周至16周年龄的蛋鸡,光照时间保持为10小时,光照强度5-25Lux;16周至30周年龄的蛋鸡,随着年龄增长,光照时间从连续10小时逐渐递减至16小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累计的饲养经验,蛋鸡在上述光照条件下保证了鸡蛋重量的同时提高了产蛋率。优选的,在上述饲养数据监控步骤中,4-29周年龄的蛋鸡,将蛋鸡平均重量较小的产蛋笼内的蛋鸡重新进行分笼处理,减小单一产蛋笼内的蛋鸡数量;蛋鸡开始产蛋后,将抽检蛋鸡重量偏小的产蛋笼内的蛋鸡重新进行分笼处理,降低饲养密度,将鸡蛋抽检质量偏小的产蛋笼内的蛋鸡数量减小,增设新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体重较小以及产下的鸡蛋重量小的鸡群进行再分笼,降低鸡笼内的饲养密度,对弱势鸡群进行额外关照,使得弱势鸡群能成长至正常水平,从而提高产蛋率以及产蛋重量。优选的,在上述饲养数据监控步骤中,在8周年龄以内注射疫苗后的蛋鸡中采集一定数量的蛋鸡采集血清样本并进行滴度测定,在14-15周年龄时采集一定数量的蛋鸡血清样本,一部分用于抗体检测,另一部分进行冷冻保存,在16-24周年龄时采集一定数量的蛋鸡血清样本,一部分用于抗体检测,另一部分进行冷冻保存,在30周以后每10周采集一定数量的蛋鸡血清样本,进行抗体检测以及疾病检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集血清检测抗体以及激素水平检测,既能及时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育雏育成期养殖步骤:使用环境条件可控的转运设施将雏鸡运输至雏鸡舍,雏鸡舍内设置雏鸡笼,雏鸡笼处的环境条件在雏鸡入住前温度达到33-36℃,相对湿度达到55-65%,雏鸡舍与外界隔绝且屏蔽环境光;雏鸡笼上设置有垫纸,将饲料放置于所述垫纸上诱导三日内日龄的雏鸡进行进食,雏鸡笼内设置有饮水器;对7-10日龄的雏鸡进行断喙处理,将14天日龄的雏鸡转移至不同层的所述雏鸡笼,将所述雏鸡笼上的所述垫纸移出;/n产蛋期养殖步骤:将16周左右的蛋鸡转移至产蛋鸡舍,产蛋鸡舍内设置有层叠的产蛋笼,产蛋鸡舍内温度为18-25℃,湿度40-60%,产蛋鸡舍与外界隔绝且屏蔽环境光;产蛋鸡舍设置有通风口、降温水幕墙以及排气风机,每层所述产蛋笼的下方设置有粪便收集传送带;/n光照调节步骤:在所述通风口以及所属排气风机处设置遮光装置,所述雏鸡舍以及所述产蛋鸡舍内设置有亮度可调的补光灯;7日以内日龄的蛋鸡采用间歇式光照程序;1周至6周年龄的蛋鸡采用递减式光照程序;7周至16周年龄的蛋鸡采用稳定光照模式;16周至30周年龄的蛋鸡采用逐渐递增式光照程序;/n疾病防控步骤:所述雏鸡舍与所述产蛋鸡舍采用封闭式管理,养殖管理人员以及养殖用工具等均需要消毒后才能进入;鸡舍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地基硬化,在鸡舍外围定期喷洒灭虫剂;两批蛋鸡之间对鸡舍进行充分的清洗与消毒;在蛋鸡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n养殖数据监控步骤:对雏鸡笼以及产蛋笼处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并及时按要求进行调控;0-3周年龄的蛋鸡,每周对不同层次以及笼位的鸡进行抽样称重并记录重量,4-29周年龄的蛋鸡,每周选抽多笼,每笼内选取一定数量的蛋鸡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30周及年龄及以上年龄的蛋鸡,每月选定一定数量的蛋鸡进行称重并记录体重;蛋鸡开始产蛋后,每周抽取一定数量的鸡蛋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定期采集蛋鸡的血清样本并进行保存与检测;/n饲料成分与饮用水成分调配步骤:转移至产蛋鸡舍内的蛋鸡应饲喂以谷物、豆类、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饲料,饲料内额外添加矿物质、碳酸钙、耐氨酸盐酸盐、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以及色氨酸,产蛋鸡舍内的饮用水内添加有可溶性矿物质,可溶性矿物质含量与饲料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相适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育雏育成期养殖步骤:使用环境条件可控的转运设施将雏鸡运输至雏鸡舍,雏鸡舍内设置雏鸡笼,雏鸡笼处的环境条件在雏鸡入住前温度达到33-36℃,相对湿度达到55-65%,雏鸡舍与外界隔绝且屏蔽环境光;雏鸡笼上设置有垫纸,将饲料放置于所述垫纸上诱导三日内日龄的雏鸡进行进食,雏鸡笼内设置有饮水器;对7-10日龄的雏鸡进行断喙处理,将14天日龄的雏鸡转移至不同层的所述雏鸡笼,将所述雏鸡笼上的所述垫纸移出;
产蛋期养殖步骤:将16周左右的蛋鸡转移至产蛋鸡舍,产蛋鸡舍内设置有层叠的产蛋笼,产蛋鸡舍内温度为18-25℃,湿度40-60%,产蛋鸡舍与外界隔绝且屏蔽环境光;产蛋鸡舍设置有通风口、降温水幕墙以及排气风机,每层所述产蛋笼的下方设置有粪便收集传送带;
光照调节步骤:在所述通风口以及所属排气风机处设置遮光装置,所述雏鸡舍以及所述产蛋鸡舍内设置有亮度可调的补光灯;7日以内日龄的蛋鸡采用间歇式光照程序;1周至6周年龄的蛋鸡采用递减式光照程序;7周至16周年龄的蛋鸡采用稳定光照模式;16周至30周年龄的蛋鸡采用逐渐递增式光照程序;
疾病防控步骤:所述雏鸡舍与所述产蛋鸡舍采用封闭式管理,养殖管理人员以及养殖用工具等均需要消毒后才能进入;鸡舍周围一定范围内进行地基硬化,在鸡舍外围定期喷洒灭虫剂;两批蛋鸡之间对鸡舍进行充分的清洗与消毒;在蛋鸡不同年龄段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
养殖数据监控步骤:对雏鸡笼以及产蛋笼处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数据进行监测记录并及时按要求进行调控;0-3周年龄的蛋鸡,每周对不同层次以及笼位的鸡进行抽样称重并记录重量,4-29周年龄的蛋鸡,每周选抽多笼,每笼内选取一定数量的蛋鸡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30周及年龄及以上年龄的蛋鸡,每月选定一定数量的蛋鸡进行称重并记录体重;蛋鸡开始产蛋后,每周抽取一定数量的鸡蛋进行称重并记录重量;定期采集蛋鸡的血清样本并进行保存与检测;
饲料成分与饮用水成分调配步骤:转移至产蛋鸡舍内的蛋鸡应饲喂以谷物、豆类、玉米为主要原料的饲料,饲料内额外添加矿物质、碳酸钙、耐氨酸盐酸盐、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以及色氨酸,产蛋鸡舍内的饮用水内添加有可溶性矿物质,可溶性矿物质含量与饲料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蛋鸡产蛋率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疾病防控步骤中,具体疫苗接种情况如下:
(1)对3日龄以内的蛋鸡进行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接种;
(2)在产蛋前根据疫情压力尽早接种低毒性新城疫疫苗以及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林谌建斌李永学刘元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宏农农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