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百成专利>正文

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及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38448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22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及控制方法,包括悬浮于水面的饲料罐,饲料罐底部带有阀门的出料口通过投料管与一棱锥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棱锥体由若干个梯形板连接构成,相邻的两块梯形板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布连接,梯形板的上端与投料管的下端铰接,投料管下部设有分料装置,棱锥体的底部外周设有若干个摄食台,摄食台与分料装置之间通过分料管连接,所述的投喂装置还包括棱锥体的锥顶角调节装置及控制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饲料投喂装置与鲟鱼幼体的摄食习性高度适配,可以根据鲟鱼的进食情况调节梯形板的倾斜度以适应鲟鱼的摄食需要,投喂效率高,投饲均匀且饲料利用率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A feeding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Juvenile Sturge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大水面网箱养殖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人们的膳食结构中比重逐年增加。多年来,水产养殖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全球水产品供给的主要来源。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超过5000万吨,占我国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主要渔业国家。鲟鱼,即鲟形目鱼类,是江河中产卵繁殖的大型鱼类,全球现有2科6属27种,鲟鱼的生长期长,既是保护物种,又是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上世纪八十年代,鲟鱼的规模化养殖开始起步,2003年之前养殖产量一直较低,之后不断上升,目前越10-12万吨左右/年,我国鲟鱼养殖产量从2003年开始也迅速增长到8-9万吨/年,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85%左右,成为第一鲟鱼养殖大国。目前,我国养殖的鲟鱼涉及2科3属,既有中国本土的,也有从俄罗斯、美国等国引进的,主要种类有西伯利亚鲟(AcipenserbaeriBrandt)、史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达氏鲟(Acipenserdabryanus)、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闪光鲟Acipenserstellatus及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等。此外,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等也有养殖,但未产业化。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适合于各种鲟鱼集约化的流水养殖、网箱养殖、生态循环水养殖、池塘养殖以及大水面放牧式养殖等模式,其中网箱养殖占据很大的份额。鲟鱼个体大,养殖周期长,最长寿命可达30年以上,性成熟鱼龄一般在6-9年,养殖鲟鱼当年可长到0.5千克左右,2龄鱼达到1.5千克左右,3龄鱼达到2.5千克左右。在自然种群中,性成熟前的鲟鱼幼体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鱼、小虾昆虫幼体等,3-4龄才开始捕食各种成鱼等。多数鲟鱼体型呈圆锥形或长梭形,吻部较长突出,头尾部尖细,口位于头的腹面,呈水平位开口朝下,口裂小。一般情况下,鲟鱼幼体只能摄食头部、口部下方的饵料,具有向下寻食、舔食的习性,很少向上摄食头部上方的饵料。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人工投喂饵料一般只能在沉降到鲟鱼头部、口部下方时,鲟鱼才能摄取饵料。这样,不仅影响了人工投喂饵料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饵料的散失,不但造成了浪费,更增加了氮磷的排放,制约和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水产养殖中,投喂饵料是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消耗人力资源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网箱养殖、池塘养殖主要采用定点定时投饲机投喂或人工投喂,存在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和投饲不均匀,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问题,国内外相关单位已经研制开发了各种类型的投饲设施,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及饲料的利用率。但是这类投饲设施大多与鲟鱼幼体的习性不相适配,针对鲟鱼口部朝下适合其舔食,且集饲料投喂与饲料食台于一体的投饲设施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充分利用各类大小水面,拓展网箱鲟鱼幼体的养殖规模,必须针对鲟鱼幼体的生态习性、行为习性,解决大水面网箱养殖鲟鱼幼体时,饲料投喂装置与鲟鱼幼体的习性相适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网箱养殖鲟鱼幼体时其饲料投喂装置与鲟鱼幼体的习性不符,存在费时、费力、投喂效率低和投饲不均匀,饲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及控制方法,具有投喂装置与鲟鱼幼体的习性高度适配、省时省力,投喂效率高,投饲均匀且饲料利用率高的特点。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包括悬浮于水面的饲料罐,饲料罐的顶端设有投料口,饲料的罐底部带有阀门的出料口与投料管的上端相连,投料管的下端与一棱锥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棱锥体由若干个梯形板连接构成,相邻的两块梯形板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布连接,梯形板的上端与投料管的下端铰接,靠近棱锥体的投料管下部设有分料装置,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投料管下部的匀料电机,棱锥体的底部外周设有若干个摄食台,所述摄食台与分料装置之间通过分料管连接,棱锥体的顶部内侧设有棱锥体的锥顶角调节装置,所述的投喂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连接分料装置及锥顶角调节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饲料罐除存放饲料外,还起到一定的“浮筒”的作用,使其浮出水面。投料口用于投放饲料,除人工投料外,对于设置多个投喂装置的养殖场,还可以通过其他管道化的送料方式将饲料投放到每个饲料罐。饲料罐的底部为与投料管连通的出料口,出料口装有电控阀门,可以根据控制器的设定按时开启饲料的投喂并控制投料量,使饲料的投喂省事省力。分料装置用于将饲料均匀的分配给每个摄食台,使饲料扩散到相对较大的范围,有利于鲟鱼幼体的觅食。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摄食台设置在一棱锥体的底部外周,其分布面较大;棱锥体上的梯形板斜面可以引导口部朝下的鲟鱼幼体沿梯形板面向下觅食,从而逐步抵达摄食台位置,这种结构与鲟鱼幼体的舔食习性高度适配,非常有利于引导鲟鱼幼体的觅食,可以大大提高了投喂效率,减少饲料的不必要损失。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棱锥体其锥顶角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调节,通过调整棱锥体的锥顶角,改变梯形板的倾斜度(即棱锥体外周面的倾斜度),使该倾斜度与所养殖鲟鱼幼体的舔食角度高度适配,从而进一步提升投喂效率。此外,本专利技术在相邻的两块梯形板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布连接,这种形式既可以确保棱锥体的锥顶角调节,同时相邻的两块梯形板之间不会因为棱锥体的锥顶角调节而出现缝隙,避免异物卡住缝隙而导致锥顶角无法调整或缝隙影响鲟鱼幼体觅食的问题。作为优选,锥顶角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电机,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与一调节螺杆连接,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螺接,每块梯形板的内侧面均设有与梯形板中心线平行的滑杆,滑杆上套设有滑块,滑块上铰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的外周面固定;调节电机正反向转动时,调节螺母通过调节杆带动滑块上下移动,棱锥体的锥顶角为在75至105度之间变化。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电机的正反向转动,带动调节螺杆转动使调节螺杆上的调节螺母上下移动,调节螺母通过调节杆带动滑块上下移动,从而使梯形板的倾斜度发生变化而改变棱锥体的锥顶角,棱锥体的锥顶角与鲟鱼的口位相关,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鲟鱼的觅食,通过调节,可以找到更适合于所养殖鲟鱼的角度,本专利技术棱锥体的锥顶角可以在75至105度之间调节。本专利技术的棱锥体通常可以选用六棱锥、八棱锥、十棱锥或十二棱锥等偶数梯形板组成的棱锥体,棱锥体的锥顶角是指相对的两块梯形板之间的夹角。作为优选,分料管沿梯形板的内侧面中心线设置,梯形板的下部形成有一个下凹的半圆形的缺口,缺口处构成所述的摄食台,缺口的底面构成摄食台上容纳饲料的底板,所述棱锥体的锥顶角为最小值时,所述底板与棱锥体的中心线垂直(即处于水平状态),底板的内沿向上折弯与梯形板连接,底板的外沿设有挡板,所述分料管的出口位于缺口的顶端。缺口、底板构成了用于堆放饲料的摄食台,摄食台的两侧边为里高外低的结构,有利于口部朝下的鲟鱼幼体活动;饲料的出口处于摄食台的最高处,而摄食台外沿部的挡板可以防止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于水面的饲料罐(1),饲料罐的顶端设有投料口(2),饲料罐底部带有阀门的出料口(30)与投料管(3)的上端相连,投料管的下端与一棱锥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棱锥体由若干个梯形板(4)连接构成,相邻的两块梯形板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布(25)连接,梯形板的上端与投料管的下端铰接,靠近棱锥体的投料管下部设有分料装置(5),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投料管下部的匀料电机(14),棱锥体的底部外周设有若干个摄食台(6),所述摄食台与分料装置之间通过分料管(7)连接,棱锥体的顶部内侧设有棱锥体的锥顶角调节装置,所述的投喂装置还包括控制器(8),所述的控制器连接分料装置及锥顶角调节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浮于水面的饲料罐(1),饲料罐的顶端设有投料口(2),饲料罐底部带有阀门的出料口(30)与投料管(3)的上端相连,投料管的下端与一棱锥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棱锥体由若干个梯形板(4)连接构成,相邻的两块梯形板之间通过柔性连接布(25)连接,梯形板的上端与投料管的下端铰接,靠近棱锥体的投料管下部设有分料装置(5),所述分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投料管下部的匀料电机(14),棱锥体的底部外周设有若干个摄食台(6),所述摄食台与分料装置之间通过分料管(7)连接,棱锥体的顶部内侧设有棱锥体的锥顶角调节装置,所述的投喂装置还包括控制器(8),所述的控制器连接分料装置及锥顶角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顶角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电机(32),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与一调节螺杆(33)连接,调节螺杆与调节螺母(34)螺接,每块梯形板的内侧面均设有与梯形板中心线平行的滑杆(35),滑杆上套设有滑块(36),滑块上铰接有调节杆(37),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调节螺母的外周面固定;调节电机正反向转动时,调节螺母通过调节杆带动滑块上下移动,棱锥体的锥顶角为在75至105度之间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料管沿梯形板的内侧面中心线设置,梯形板的下部形成有一个下凹的半圆形的缺口(9),缺口处构成所述的摄食台,缺口的底面构成摄食台上容纳饲料的底板(10),所述棱锥体的锥顶角为最小值时,所述底板与棱锥体的中心线垂直,底板的内沿向上折弯与梯形板连接,底板的外沿设有挡板(11),所述分料管的出口(12)位于缺口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鲟鱼幼体的饲料投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饲料罐呈空心球状,所述的投料管为圆管,饲料罐的直径大于投料管的直径,饲料罐的底部与投料管之间形成有系泊部(13),所述的控制器设置在饲料罐的上部;柔性连接布上横向设有若干弹性钢丝(38),所述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百成
申请(专利权)人:郑百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