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百成专利>正文

旋转式脚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142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关旋转式脚轮架新结构的设计,该旋转式脚轮架主要系为一脚轮架主体,由一中端前缘呈两同心滚珠圆弧槽的顶板,及一上端中心处设有与顶板相同,且呈上下两同心滚珠圆弧槽的脚叉体所构成;经由顶板与脚叉体所组合形成的双层滚珠圆弧槽,使供容置滚珠,藉以达到增加承受荷重面积,简化结构、装配简易,脚轮架紧密旋转,滚动均匀顺畅,且可不须经过热处理硬化滚珠接触面。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交通运输领域。确切说,本案涉及一种有关脚轮架结构的改进。一般旋转式脚轮架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对一般日常生活而言,不但息息相关,且颇为重要的。目前市面上所用旋转式脚轮架,其结构大致有二种,一种为单层滚珠式,这种结构由于脚轮架因单层滚珠扣合层面小,极易因轮体不紧密滚动加上各处因受负荷面积小,而易摩耗致滚珠松脱,或因扣合面积小,以致脚架受负荷重后位移过大,造成轮体滚动不均匀顺畅,主体无法使用,给使用者造成不便。另一种为双层式滚珠脚轮架,这种结构的脚轮架和图2所示。它虽然能解决上述小部份的缺失,但仍存在下述缺点1、该脚轮架系六、七个零件组成,结构、组成装配均甚复杂,累积公差大,铆接后方能逐一检查是否旋转良好,导致产品不合格率高,造成人力、工时的浪费,增高成本。2、此种双层式滚珠脚架仍需经过热处理程序,才能在负重下耐用。但是经过热处理后,本体表面碳化物将造成电镀困难,且在热处理过程中易造成变形。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承受荷重面积、简化结构、装配简易,脚轮架紧密旋转,滚动均匀顺畅,且可不须经过热处理硬化滚珠接触面即可达到在负重下耐用,特提出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旋转式脚轮架主要系为一脚轮架主体,由一中端前缘呈两同心滚珠圆弧槽顶板、一上端中心处设有与顶板相同,且呈上下两同心滚珠圆弧槽的脚叉体所构成。使供容置数个滚珠排列环设,藉以达到增加承重荷重面积,减少滚珠与受力的摩擦损耗。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图。图2为已有技术中双层滚珠脚轮架参考图。参见附图1,本技术主要系由一脚轮架主体10,由一中端前缘呈两同心滚珠圆弧槽14A、14B的顶板14,及一上端中心处有与顶板14相同,且呈上下两同心排列的滚珠弧槽12A,12B的翼片状脚叉体12,依靠一耐磨不锈钢垫片16及一铆钉18铆合所构成,使供一滚轮20装设使用,在顶板14及脚叉体12之间设有尼龙材料的防尘环17。其主要特征在于顶板14及延伸其前端处的滚珠圆弧槽14A、14B系一体成型;相对于下端的翼片脚叉体12,其前端亦呈与顶板相对的滚珠圆弧槽12A、12B的位置,使供滚珠19A、19B环设排列于滚珠圆弧槽14A与12A;14B与12A组合后所形成的圆弧形槽沟内滚动旋转,藉以增大滚珠接触面的荷重面积及互相扣合的层面。本技术其内部的双层滚珠19A与19B,可根据需要,可按平行式环设排列,也可按45度角环设排列。实施本技术,由于上、下珠槽背分别一体成形,累积公差小,扣合层面积大,故得以紧密配合旋转,而且易于控制装配公差。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合格率。而本技术另一优点亦可从图1与图2的对比中,在相同固定使用尺寸下,滚轮外径的尺寸可加大。在图1与图2的对比中,轮20的轮轴中心线与顶板14上端的距离a与a’相同情况下,因本技术减少了零件所占空间,相对缩短了装配滚轮20与顶板14上端的空间6’约5mm,滚轮外径即可加大约5×2=10mm,进而令使用者可增加所需求的滚轮使用尺寸种类,使其具有广泛的选择。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可行性,实用性,现提供下列一具体实验数据,以此证明其优于现有技术的积极效果。现以5寸轮为一参考标准,在额定压力300磅旋转速度为30rpm下,将未经热处理的本技术样品与现有技术中双层珠式产品(已经热处理硬化滚珠沟槽)逐一比较,在作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各作一小时旋转磨损试验下,本产品其试验前的间隙(指顶板14与脚叉体12间相互摇动所产生的间隙)为0.2mm,试验后的值则变为0.7mm,磨损值为0.5mm(此值愈低愈佳)。相对地,已有技术中一已经热处理后的产品,未试验前为0.3mm,试验后的间隙值扩大到1mm,磨损值为0.7mm。如果是未经热处理过的已有技术中的产品,在前述测试条件下,仅30分钟即已无法承受,滚珠即掉落。从而可体现出本技术mm的积极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式脚轮架,包括顶板、脚叉体、滚珠、铆钉、整片、防尘环、滚轮,其特征在于顶板中端前缘一体成型呈二对称同心滚珠圆弧槽,相对于下端一体成型翼片脚叉体,上端中心处亦延伸设有与顶板前端相同二对称同心滚珠圆弧槽,滚珠置设于上述顶板与脚叉体间所成型的二同心滚珠圆弧槽中,脚叉体中央与顶板下端依靠铆钉铆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脚轮架,其特征在于顶板与脚叉体间设有防尘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脚轮架,其特征在于脚叉体与铆钉之 间设有垫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脚轮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二对称同心滚珠圆弧槽可互呈水平方向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脚轮架,其特征在于上述二对称同心滚珠圆弧槽可互呈45度倾斜方向排列。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有关旋转式脚轮架新结构的设计,该旋转式脚轮架主要系为一脚轮架主体,由一中端前缘呈两同心滚珠圆弧槽的顶板,及一上端中心处设有与顶板相同,且呈上下两同心滚珠圆弧槽的脚叉体所构成;经由顶板与脚叉体所组合形成的双层滚珠圆弧槽,使供容置滚珠,藉以达到增加承受荷重面积,简化结构、装配简易,脚轮架紧密旋转,滚动均匀顺畅,且可不须经过热处理硬化滚珠接触面。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文档编号B60B33/00GK2189546SQ9420172公开日1995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郑百成 申请人:郑百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脚轮架,包括顶板、脚叉体、滚珠、铆钉、整片、防尘环、滚轮,其特征在于顶板中端前缘一体成型呈二对称同心滚珠圆弧槽,相对于下端一体成型翼片脚叉体,上端中心处亦延伸设有与顶板前端相同二对称同心滚珠圆弧槽,滚珠置设于上述顶板与脚叉体间所成型的二同心滚珠圆弧槽中,脚叉体中央与顶板下端依靠铆钉铆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百成
申请(专利权)人:郑百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