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8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包括固定组件和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组件上的引线组件,固定组件包括安装部、第一卡紧部、推把、连杆、第二卡紧部以及动力部件;所述安装部中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部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一卡紧部,所述推把整体呈“U”形结构,且推把两端均伸入安装腔内,连杆数量有两个且均铰接在安装腔内壁上,推把位于安装腔内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一所述连杆,两连杆另一端均铰接至所述第二卡紧部上,所述动力部件连接于安装腔内壁和所述推把之间,以使得在动力部件作用下能使得第二卡紧部部分伸出安装腔外,第一卡紧部整体呈“n”形结构,以当第二卡紧部伸出安装腔外后其能与第一卡紧部合抱于电杆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
本技术涉及电力工程建设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
技术介绍
电缆通过固定在地面的电杆以保证输电过程的安全性,在架设电缆时需要将电缆拉直后再固定在电杆上,此时用到的设备便是曲线板。曲线板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两折线型安装板之间安装有瓷瓶,两安装板另一端通过螺母与连接在电杆上的套环固定。现有的曲线板安装时需要先使用扳手起子等多种工具转动螺丝,才将套环固定于电杆上,最后再将曲线板连接于套环上。由于一个电杆完成电线的架设后便需要将曲线板拆下安装到另一个电杆上。受限于目前曲线板的结构,频繁地拆卸有碍于架设电缆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频繁拆装曲线板导致的安装电缆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包括固定组件和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组件上的引线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部、第一卡紧部、推把、连杆、第二卡紧部以及动力部件;所述安装部中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部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一卡紧部,所述推把整体呈“U”形结构,且推把两端均伸入安装腔内,所述连杆数量有两个且均铰接在安装腔内壁上,推把位于安装腔内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一所述连杆,两所述连杆另一端均铰接至所述第二卡紧部上,所述动力部件连接于安装腔内壁和所述推把之间,以使得在动力部件作用下能使得第二卡紧部部分伸出安装腔外,所述第一卡紧部整体呈“n”形结构,以当第二卡紧部伸出安装腔外后其能与第一卡紧部合抱于电杆上;并当操作推把位于安装腔外的部分时所述固定组件能脱离电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了固定组件的设计,使得引线组件能够可拆卸安装在固定组件上,而固定组件则能够方便地从电杆上取下,提高了曲线板安装和拆卸的效率。固定组件通过动力部件将动力从推把上传递至第二卡紧部上,推动第二卡紧部移向第一卡紧部,从而将固定组件整体固定在电杆上;取下时只需推动推把即可将固定组件取下,固定牢固且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曲线板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示意图。图3为固定组件处剖视图。上述附图中:引线组件1、固定组件2、安装部21、安装腔211、导向孔212、连接头213、第一卡紧部22、推把23、导向杆231、连接板232、连杆24、第二卡紧部25、移动板251、限位板252、执行部253、弹簧26、电杆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包括固定组件2和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组件2上的引线组件1,引线组件1为现有的曲线板结构,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安装部21、第一卡紧部22、推把23、连杆24、第二卡紧部25以及动力部件;所述安装部21中部开设有安装腔211,安装部21整体为一六面体结构,安装部21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一卡紧部22,所述推把23整体呈“U”形结构,且推把23两端均伸入安装腔211内,所述连杆24数量有两个且均铰接在安装腔211内壁上,连杆24起到传递动力的作用,推把23位于安装腔211内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一所述连杆24,两所述连杆24另一端均铰接至所述第二卡紧部25上,所述动力部件连接于安装腔211内壁和所述推把23之间,以使得在动力部件作用下能使得第二卡紧部25部分伸出安装腔211外,所述第一卡紧部22整体呈“n”形结构,第二卡紧部25移动方向朝向第一卡紧部22方向,在第一卡紧部22和第二卡紧部25之间留有供电杆3放入的空间,第二卡紧部25到第一卡紧部22的距离可以视实际情况而定,以当第二卡紧部25伸出安装腔211外后其能与第一卡紧部22合抱于电杆3上;并当操作推把23位于安装腔211外的部分时所述固定组件2能脱离电杆3。进一步地,所述推把23两端分别固定有一导向杆231,导向杆231远离推把23的端部能在安装腔211内壁上开设的导向孔212限制下移动,推把23两端从安装部21开设的孔洞中伸入,伸入后端部的导向杆231伸入导向孔212内,这样做可以避免推把23在安装腔211内的位置发生变化,避免推把23长时间承受应力后变形。进一步地,所述推把23两侧分别固定有一连接板232,所述动力部件为设置在推把23两侧的两弹簧26,两所述弹簧26一端分别固定在一连接板232上,另一端则分别连接至安装腔211内壁上,将推把23两侧的安装腔211内壁掏空,留下供弹簧26安装的空间,弹簧26为压缩弹簧。进一步地,两连杆24位于推把23中部,这样设计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两连杆24上开设有用于铰接的铰接孔,通过转轴插入铰接孔内实现连杆24的铰接。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安装部21远离第一卡紧部22的一侧固定有用于安装引线组件1的连接头213,将引线组件1安装在安装部21时,需要转动引线组件1端部的螺栓,使得引线组件1的两块板位于连接头213两侧,将两块板上的凸起插入连接头213开设的孔洞中,再拧紧螺栓即可实现引线组件1的固定,一般在电缆安装中,引线组件1不必从固定组件2上取下,仅当收纳存储时可以将引线组件1和固定组件2拆离。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紧部25包括移动板251、限位板252以及执行部253,所述移动板251一端伸入安装腔211内,移动板251上铰接有连杆24,移动板251另一端固定至所述限位板252上,所述限位板252位于安装部21外部开设的限位槽内,限位板252远离移动板251的一侧固定有所述执行部253,限位板252位于限位槽内,可以避免在扯动电缆导致执行部253晃动而损坏安装部21内部的部件,执行部253和第一卡紧部2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弧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防滑凸起,防滑凸起材质使用橡胶以增加摩擦力。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和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组件上的引线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部、第一卡紧部、推把、连杆、第二卡紧部以及动力部件,所述安装部中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部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一卡紧部,所述推把整体呈“U”形结构,且推把两端均伸入安装腔内,所述连杆数量有两个且均铰接在安装腔内壁上,推把位于安装腔内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一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均铰接至所述第二卡紧部上,所述动力部件连接于安装腔内壁和所述推把之间,以使得在动力部件作用下能使得第二卡紧部部分伸出安装腔外,所述第一卡紧部整体呈“n”形结构,以当第二卡紧部伸出安装腔外后其能与第一卡紧部合抱于电杆上;并当操作推把位于安装腔外的部分时所述固定组件能脱离电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组件和可拆卸连接在固定组件上的引线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安装部、第一卡紧部、推把、连杆、第二卡紧部以及动力部件,所述安装部中部开设有安装腔,安装部一侧固定有所述第一卡紧部,所述推把整体呈“U”形结构,且推把两端均伸入安装腔内,所述连杆数量有两个且均铰接在安装腔内壁上,推把位于安装腔内的端部分别铰接有一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均铰接至所述第二卡紧部上,所述动力部件连接于安装腔内壁和所述推把之间,以使得在动力部件作用下能使得第二卡紧部部分伸出安装腔外,所述第一卡紧部整体呈“n”形结构,以当第二卡紧部伸出安装腔外后其能与第一卡紧部合抱于电杆上;并当操作推把位于安装腔外的部分时所述固定组件能脱离电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装的曲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两端分别固定有一导向杆,导向杆远离推把的端部能在安装腔内壁上开设的导向孔限制下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学容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宇弘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