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钟天专利>正文

车辆变速连杆手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70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变速连杆手柄,包括上部体、下部体、连接件,以及置于上、下部体与连接件之间的弹性部件;由于手柄内具有弹性作用,故可使变速操作过程中,随变速连杆工作位置的变化,手柄也作相应的相对运动,可消除连杆倾斜带给手腕关节的负担,减少手柄和手掌之间的摩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车辆运行中需要变速时使用的变速连杆手柄。通常,车辆的司机座席一侧设有变速装置。为了操作便利,变速连杆上端设有手柄,二者组成一体。车辆变速连杆手柄的形状一般都是圆柱型或是球型结构,以螺纹方式固定在连杆上端。这种结构,当操作者握紧手柄,利用变速连杆进行变速时,工作位置的不同变速连杆产生不同的倾斜角,手腕也倾斜。由于臂力的拉力作用,手柄和手掌之间产生摩擦力。变速也不圆滑。长时间反复操作,手腕节容易疲劳。为了尽可能减少这种现象,很多汽车司机带棉手套或是用棉布缠绕手柄进行操作。上述手法,虽能克服一些手柄和手掌之间的摩擦,减少一些手掌的疼觉,但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连杆的倾斜使手腕产生拉力,结果,手柄缠绕的棉布使用不了多久便脱落或破损,要经常更换。此外,手掌和手柄之间有滑动现象,不能正确地进行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变速连杆的上端安装具有弹性的特殊结构的手柄。该手柄本身具有变速连杆倾斜的反方向发生相对轻微的弯曲和微量的扭转功能。本专利技术手柄的基本结构包括一连接件(10),其上端为一铰接球(11),下端具有螺纹孔,与变速连杆(2)的上端螺接;一上部体(4),其下部具有半球型铰接面(7),与所述连接件(10)的铰接球(11)构成铰接连接,并且,还具有螺纹,以供与一下部体(5)连接;所述下部体(5),其上部具有螺纹,与所述上部体(4)的下部螺接;一弹性部件,装设在下部件(5)或/和上部体(4)与所述连接件(10)之间,以使手柄(1)始终保持与变速连杆(2)的相对位置关系。本专利技术的手柄的特殊效果为使用变速连杆过程中,连杆的作业位置不同产生各种倾斜角,这时连杆上端的手柄,利用弹性原理,受臂力的作用下,向相应的反方向倾斜,从而,达到变速连杆操作过程中,消除连杆的倾斜带给手腕节的负担,减少手柄和手掌之间摩擦力的目的。另外,变速过程终了时,受内部弹力的作用可回复连杆和手柄的相对位置,使变速操作圆滑、舒适,从而给操作者提供良好的作业环境。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的本专利技术剖面图;图3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动作关系图;图5是图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6是图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7是图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8是图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9是图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0A是图9本专利技术的A-A剖视图;图10B是图10A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1是图9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2是图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剖面图;图14是图1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5是图1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16是图15本专利技术自动变速连杆上采用的另一实施例;图17是图14本专利技术自动变速连杆上采用的另一实施例;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剖面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橡胶板平面图;图20至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橡胶板另一实施例平面图;图25至图26是本专利技术图18的另一实施例。图面使用的符号说明1手柄2变速连杆2A自动变速连杆3螺纹4、40上部体5、50下部体6、6A内、外螺纹7、7A半球型铰接面8通孔9、9A弹簧安装孔10连接件11铰接球12、12A内螺纹孔13螺栓14、14A、14B、14C压力弹簧14D弹性材15弹簧托盘16旋转防止销17外套18间隙填充件19弹性槽20、20A、33A弹性材料21纵向孔22轴肩23导向孔24钢丝25圆锥孔26游动空间孔27A、27B、27C弹簧安装孔28弹簧托环29、29A控制槽30、30A弹性片31固定孔33板弹簧34倾斜面35旋转孔36旋转环38弹簧托肩39通孔40A防松钮41凸起41A连杆42钢丝插孔51柱52弹性柱53内壁54孔55中空体56钢丝插孔57凹槽60连接柱70、70A弹性胶橡胶盘72圆弧筋80主骨架80A主骨架孔90直筋100圆弧筋本专利技术附图的图1至图2中看到的是车辆驾驶席一侧设有的变速连杆(2)上端有螺纹(3)连接的手柄(1)装置。所述的手柄(1)由上部体(4)和下部体(5)构成。上部体(4)的结构是下端有内螺纹(6)和半球型铰接面(7),下部体(5)的结构是上端有与上部体(4)内螺纹(6)结合的外螺纹(6A),半球型铰接面(7A)和纵向通孔(8),还有下端的弹簧安装孔(9)。上述结构的上部体(4)和下部体(5)螺纹连接形成的半球型铰接面(7)、(7A)中间安装能够以一定角度摆动手柄(1)的连接件(10)。连接件(10)的结构上端是铰接球(11),下端是变速连杆(2)上端的螺纹(3)结合的螺纹孔(12)和弹簧托盘(15)结合的螺栓(13)。其中的弹簧托盘(15)由安装压力弹簧(14)的弹簧安装孔(9A)和连接件(10)下端结合的螺纹孔(12A)构成。另外,下部体(5)和弹簧托盘(15)之间安装压力弹簧(14)和间隙填充件(18)。上述手柄(1)由金属、木材或是对人体有益的材料制成。也可以只把外表面用特种材料制成外套(17)。零件(16)连接件(10)和弹簧托盘(15)以防止发生相对运动的旋转防止销(16)。上述结构构成的本专利技术装配方法首先,连接件(10)放进下部体(5)的通孔(8)内,连接件(10)的下端套上压力弹簧(14)推入至下部体(5)的弹簧安装孔(9)顶面,间隙填充件(18)套在上面,然后,连接件(10)下端的螺栓(13)和弹簧托盘(15)的内螺纹(12A)进行螺纹连接。当弹簧托盘(15)旋紧到间隙填充件(18)和弹簧托盘(15)端面之间受一定压力时,安装回转防止销(16)。这时,下部体(5)和弹簧托盘(15)之间储存一定的弹力。最终,下部体(5)上端的外螺纹(6A)和上部体下端的内螺纹(6)对正进行装配。装配后的手柄(1)应具有连接件(10)上端的铰接球(11)和上、下部体(4)、(5)半球型铰接面(7)、(7A)能够相对滑动的功能。上述装配后的手柄(1)同车辆原有的变速连杆(2)上端的螺纹(3)和连接件(10)下端的螺纹孔(12)安装固定,就构成图2和图3所示的手柄(1)变速连杆(2)装置。下面对上述变速连杆(2)的手柄(1)装置结合图3和图4进行说明当操作者握紧变速连杆(2)上端的手柄(1)进行变速时,变速连杆(2)的工作位置发生变化,并且形成不同的倾斜角,手柄(1)受臂力的作用反方向作一定量的倾斜滑动(连接件(10)和变速连杆(2)固定安装不能相对运动)。也就是说,上、下部体(4)、(5)沿着连接件(10)上端的铰接球面(11)的任意方向作相对运动。操作完了时,下部体(5)和弹簧托盘(15)之间安装的压力弹簧(14)储存的弹力通过下部体(5)传递到手柄(1)。在该弹力作用下,手柄回复到原来的位置。因而,手柄(1)相对连杆总保持相对位置。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下部体(5)和弹簧托盘(15)之间安装软质材料(20)(如橡胶、软质合成树脂),该弹性材料(20)的外圆周表面设有多个弹性槽(19),起到前面所述的同样动作效果。图6是图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下部体(5)内开设较大的纵向孔(21),连接件(10)的下端加工轴肩(22),端面设有多个弹性槽(19A)的软质弹性材料(20)。本实施例把图5中的弹簧托盘(15)去掉了。图7是图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上部体(4)半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变速连杆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连接件(10),其上端为一铰接球(11),下端具有螺纹孔,与变速连杆(2)的上端螺接;一上部体(4),其下部具有半球型铰接面(7),与所述连接件(10)的铰接球(11)构成铰接连接,并且,还 具有螺纹,以供与一下部体(5)连接;所述下部体(5),其上部具有螺纹,与所述上部体(4)的下部螺接;一弹性部件,装设在下部件(5)或/和上部体(4)与所述连接件(10)之间,以使手柄(1)始终保持与变速连杆(2)的相对位置关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钟天
申请(专利权)人:蔡钟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