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操纵杆(11),可防止其内的各零件安装差错。操纵杆包括操作杆(19),其前端部装有旋钮,在操作杆(19)及旋钮的压入部设有控制压入方向的控制部分,作为控制部分,在操作杆(19)的压入部形成凸部(19C),旋钮的压入部设有与凸部(19C)相嵌合的凹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操纵杆的结构设计,特别是按照其操作杆的动作,使壳体内摆臂摆动的操纵杆的结构设计,改善操作杆、壳体以及摆臂的形态,以避免安装时的错误。另外,在此摆臂3,4各自的中央部穿设有沿摆臂轴向延伸的长孔7,8,该长孔7,8内贯通设置操作杆9。并且,此操作杆9的下端部设有凸状球面9a,前述操纵杆1的底板10的中央部有凹状球面10a,此凹状球面10a可以自由摆动地承载凸状球面9a。另外,前述操作杆9的上端部嵌有旋钮(在图中未表示)。在操作前述操作杆9的时候,此操作杆9将前述凹状球面10a作为摆动支点进行摆动,摆动前述摆臂3,4,使与此摆臂3,4连接的可变电阻器5,6进行回转,可变电阻器5,6将产生与操作操作杆9相对应的输出。上述已有例的操纵杆在壳体内设有上下有一定间距,可以自由摆动且互相垂直的摆臂,此摆臂的两端枢支在壳体内,并且摆臂各自的前部与可变电阻器相连接。在摆臂各自的中央部穿设有摆臂轴向延伸的长孔,此长孔内,操作杆由此穿过。但是,在安装操纵杆的时候,因为各部件的安装方向十分相似,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安装错误。例如,在安装壳体内的两根摆臂的时候,有可能发生互相拿错进行安装。并且,此摆臂左右反方向安装也可能发生。前述操作杆在在前述摆臂的长孔中穿过时,对于此摆臂来讲,造成操作杆左右反方向的错误也是要担心的问题。对于旋钮来讲,将操作杆的方向错误地压入情况是存在的。因此,为了解决操纵杆安装时发生的错误,所以有必要研究解决此课题,此专利技术以解决此问题为目的。以及,该控制部分是在前述操作杆的压入部设有凸部,并在旋钮的压入部设有与该凸部相嵌合的凹部。以及,在可自由摇摆的臂的轴向开设有长孔,并在此长孔中有可使摆臂进行摆动的操作杆贯穿于内而构成操纵杆,在前述长孔和前述操作杆的贯通部分设有可控制穿通方向为规定方向的控制部件。以及,该控制部件,在长孔内设有规定轴向长度的突出部分,并且,在操作杆上也有与该操作杆的轴垂直方向设有规定长度的突出部分,当前述操作杆在长孔内贯通的时候,用来控制避免前述突出部分的相互干涉。再有,在操纵杆的壳体内,摆臂的两端为可以自由摆动的支承形式,并且,在前述摆臂的两端以及前述壳体内的枢支部设有控制枢支方向为规定方向的控制部分。并且,作为控制部件,在所述摆臂两端的轴径尺寸左右不同,另外,其壳体内的枢支部对应于上述轴径而形成,所述摆臂在所述壳体内按照被控制在所定方向而枢支起来。(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旋钮的底视图;图4(a)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摆臂的立体图;(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摆臂的底视图;图5(a)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壳体的右侧视图;(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壳体的左侧视图;图6(a)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摆臂的立体图;(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摆臂的底视图;图7(a)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壳体的正视图;(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之一的壳体的后视图;图8(a)表示已有例子的操纵杆俯视图;(b)表示已有例子的操纵杆纵断面图。在该摆臂13,14的中央部穿设有沿各自的轴向延伸的长孔17,18,操作杆19贯穿设于长孔17,18内。该操作杆19的下端部分形成凸状球面19a,另一方面,在操纵杆11的底板20的上部中央部形成凹状球面20a,前述凸状球面19a可以自由摆动地承载该凹状球面20a。另外,前述操作杆19的上端部嵌有旋钮(图中未表示)。因此,在前述操纵杆11上,操作操作杆19的时候,此操作杆19将凹状球面20a作为摆动支点,使摆臂13,14进行摆动,与该摆臂13,14连接的可变电阻器15,16产生回转,此可变电阻器相应于操作杆19的操作而产生输出。为了在操纵杆11上不发生安装错误,设有限制安装方向为指定方向的控制部件,由此实施了各部件形状的改进。也就是说,如图2所表示的,前述操作杆19其断面由3个边和1个圆弧状边19b组成的柱状,并且,圆弧状边19b的对边有从该对边突出来的凸部19c。另外,如图3所表示,与前述圆弧边19b和前述凸部19c相对应,旋钮21形成了由凹状圆弧边22a和凹部22b组成的压入部件22。因此,按照前述凹状圆弧边22a决定凸状圆弧边19b的位置,按照前述凹部该22b决定前述凸部19c的位置,将前述操作杆19压入到旋钮21中,由此,使该操作杆19按照规定的一个方向压入,因此可以防止该操作杆19的安装错误。另外,如图2以及图4所表示的,在前述摆臂14的长孔18内有在轴方向规定长度突设的突出部分14a,并且,前述操作杆19的下部也形成与该操作杆19的轴方向呈垂直的规定长度的突出部分19d,在此操作杆19穿通于前述长孔18的时候,前述突出部分14a和突出部分19d将在互不干涉的方向贯通。也就是说,该突出部分14a与突出部分19d在互相分离的方向贯通。从而,因为前述操作杆19对于前述摆臂14的长孔18按照规定的方向贯通,所以可以防止该操作杆19的安装错误。按照图4和图5所表示的,前述摆臂14的两端部14b、14c的轴径尺寸A、B各不相同,另外,前述壳体12内的枢支部12a、12b也按照轴径A、B的尺寸C、D形成。因此,此摆臂14对于前述壳体12是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所以可以防止该摆臂14的安装错误。按照图6和图7所表示的,前述摆臂13的两端部13a、13b的轴径尺寸E、F各不相同,另外,前述壳体12的枢支部12c、12d也按照轴径E、F的尺寸G、H形成,因此,此摆臂13对于前述壳体12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安装,所以可以防止该摆臂13的安装错误。而且,该摆臂13的轴径E、F与前述摆臂14的轴径A、B尺寸也各不相同,所以不会发生该摆臂13和14的安装错误。另外,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本专利技术当然也包括此改变。如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权利要求1中叙述的专利技术操纵杆,形成控制操作杆和旋钮的压入部件的压入方向为指定方向的控制部件,借助该控制部件可以防止操作杆的安装错误。权利要求2中叙述的专利技术是,作为上述控制部件,在操作杆的压入部件上形成凸部,并在上述旋钮的压入部件上有与该凸部相嵌合的凹部,通过该凸部和凹部,可以控制操作杆的压入方向,所以可以达到权利要求1中所描述的同样效果。权利要求3中所描述的专利技术是,因为在操纵杆的长孔和操作杆的穿通部上设有可以控制穿通方向为规定方向的控制部件,所以可控制该操作杆的穿通方向,能防止操作杆的安装错误。权利要求4中叙述的专利技术是,作为控制部件,在上述长孔内突设有轴向的规定长度的突出部分,并且,在上述操作杆上也有与该操作杆轴方向相垂直的规定长度的突出部分,当上述操作杆穿通于前述长孔的时候,由于可以控制在避免前述突出部分的相互干涉使其贯通,能期待达到权利要求3中所描述的同样效果。权利要求5中叙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操纵杆的壳体内,摆臂两端可以自由摆动地枢支着的,因为在前述摆臂的两端和前述壳体内枢支部上设有控制枢支方向为规定方向的控制部件,所以在壳体内安装摆臂被确定在规定方向,可防止发生摆臂安装错误。权利要求6中叙述的专利技术是,作为上述控制部件,上述摆臂的两端的轴径尺寸左右不同,并且,上述壳体内的枢支部也按照所述轴径而形成,因为上述摆臂在上述壳体内按照所定的方向那样枢支来构成,所以可以达到与权利要求5同样的效果,确是十分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操纵杆,由在其操作杆前端部压入旋钮而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及所述旋钮的压入部形成有控制压入方向为规定方向的控制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板垣好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