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3553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综合管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包括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管廊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线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排水管,第四隔板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第四隔板远离供暖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第二腔室中产生冷凝水后,由于第四隔板为倾斜状态,冷凝水沿第四隔板通过排水管流入排水管道中,当排水管道中有污水流过时,根据虹吸原理,可吸走一部分第二腔室中的潮湿空气,实现了处理第二腔室中冷凝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
本技术涉及综合管廊
,特别是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是指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地下综合管廊系统不仅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极大方便了电力、通信、燃气、供排水等市政设施的维护和检修,此外,该系统还具有一定的防震减灾作用,综合管廊建设避免由于敷设和维修地下管线频繁挖掘道路而对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影响和干扰,保持路容完整和美观,降低了路面多次翻修的费用和工程管线的维修费用,保持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各类管线的耐久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由于综合管廊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在建设综合管廊时,需要对管廊内部的空间进行合理分布,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降低管道内部发生故障的概率。现有的装置的缺点是:1、由于供暖管道的温度较高,当空气湿度较高时,易产生冷凝水,产生冷凝水后若不及时处理会使空气中的湿度进一步升高产生更多冷凝水,造成恶性循环,冷凝水容易使管道的外部生锈,影响保温效果;2、腔室中空气湿度较高,容易产生冷凝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包括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所述管廊本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线架,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线架,所述管廊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线架,所述第四隔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暖管道,所述管廊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水管道,所述管廊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所述第四隔板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四隔板远离供暖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排水管道固定连接,所述管廊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扇。可选的,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三隔板构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隔板与第四隔板构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隔板与第三隔板构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二隔板与第四隔板构成第四腔室。可选的,所述第二腔室与排水管道通过贯穿孔与排水管连通,所述贯穿孔的直径与排水管的内部直径相适配。可选的,所述通风管设置在第二腔室的顶部,所述第二腔室通过通风管和排风扇与外部空间连通。可选的,所述第四隔板为倾斜状态,所述第四隔板向靠近贯穿孔的一侧倾斜。可选的,所述第一线架位于第二线架的上方,所述第三线架与第二线架的水平高度相同。可选的,所述排水管道顶部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二腔室底部的最小水平高度,所述排水管靠进排水管道一侧的水平高度小于另一侧水平高度。可选的,所述供暖管道与第一隔板存在一定间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排水管,第四隔板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数量为若干个,第四隔板远离供暖管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排水管道固定连接,第四隔板为倾斜状态,第四隔板向靠近贯穿孔的一侧倾斜,第二腔室与排水管道通过贯穿孔与排水管连通,贯穿孔的直径与排水管的内部直径相适配,第二腔室中产生冷凝水后,由于第四隔板为倾斜状态,冷凝水沿第四隔板通过排水管流入排水管道中,当排水管道中有污水流过时,根据虹吸原理,可吸走一部分第二腔室中的潮湿空气,实现了处理第二腔室中冷凝水的目的。2、通过设置排风扇,第一隔板与第四隔板构成第二腔室,管廊本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管,通风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扇,通风管设置在第二腔室的顶部,第二腔室通过通风管与排风扇与外部空间连通,在使用时,将排风扇开启,排出第二腔室中较为潮湿的空气,使第二腔室内的空气湿度降低,避免产生冷凝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中:1-管廊本体,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第三隔板,5-第四隔板,6-第一线架,7-第二线架,8-第三线架,9-供暖管道,10-供水管道,11-排水管道,12-贯穿孔,13-排水管,14-通风管,15-排风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6所示,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它包括管廊本体1,管廊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2,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3,管廊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4,第三隔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隔板5,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线架6,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线架7,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线架8,第四隔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暖管道9,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水管道10,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11,第四隔板5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12,贯穿孔12的数量为若干个,第四隔板5远离供暖管道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与排水管道11固定连接,第二腔室中产生冷凝水后,由于第四隔板5为倾斜状态,冷凝水沿第四隔板5通过排水管13流入排水管道11中,当排水管道11中有污水流过时,根据虹吸原理,可吸走一部分第二腔室中的潮湿空气,实现了处理第二腔室中冷凝水的目的,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管14,通风管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扇15,在使用时,将排风扇15开启,排出第二腔室中较为潮湿的空气,使第二腔室内的空气湿度降低,避免产生冷凝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隔板2与第三隔板4构成第一腔室,第一隔板2与第四隔板5构成第二腔室,第二隔板3与第三隔板4构成第三腔室,第二隔板3与第四隔板5构成第四腔室,第二腔室与排水管道11通过贯穿孔12与排水管13连通,贯穿孔12的直径与排水管13的内部直径相适配,通风管14设置在第二腔室的顶部,第二腔室通过通风管14和排风扇15与外部空间连通,第四隔板5为倾斜状态,第四隔板5向靠近贯穿孔12的一侧倾斜,第一线架6位于第二线架7的上方,第三线架8与第二线架7的水平高度相同,将通信线路与输电线路分离,排水管道11顶部的水平高度小于第二腔室底部的最小水平高度,排水管13靠进排水管道11一侧的水平高度小于另一侧水平高度,供暖管道9与第一隔板2存在一定间隔,避免附着在管壁上的冷凝水在供暖管道9与第一隔板2之间囤积。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在挖好隧道后将本装置埋入,排风扇15位于地面上部,将工业用输电线路放置在第一线架6上,居民用输电线路放置在第二线架7上,通信光缆线路放置在第三线架8上,第二腔室中产生冷凝水后,由于第四隔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本体(1),所述管廊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3),所述管廊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4),所述第三隔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线架(6),所述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线架(7),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线架(8),所述第四隔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暖管道(9),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水管道(10),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11),所述第四隔板(5)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12),所述贯穿孔(1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四隔板(5)远离供暖管道(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与排水管道(11)固定连接,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管(14),所述通风管(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扇(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廊本体(1),所述管廊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2),所述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隔板(3),所述管廊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隔板(4),所述第三隔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线架(6),所述第一隔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线架(7),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线架(8),所述第四隔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暖管道(9),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供水管道(10),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11),所述第四隔板(5)的一侧开设有贯穿孔(12),所述贯穿孔(12)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第四隔板(5)远离供暖管道(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水管(13),所述排水管(13)与排水管道(11)固定连接,所述管廊本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通风管(14),所述通风管(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排风扇(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市政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2)与第三隔板(4)构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隔板(2)与第四隔板(5)构成第二腔室,所述第二隔板(3)与第三隔板(4)构成第三腔室,所述第二隔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盛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